孩子即將入園,或者馬上入園,父母最放不下的事情,就是孩子的大小便。
的確,大小便這件事很重要啊。
對於一兩歲的寶寶,雖然他們還沒有建立起自主排便的能力,但是卻可以開始對他們的排便行為進行訓練。只是,這樣的訓練要遵從寶寶的生理發展,順應寶寶的需要,而不是為了不弄髒衣服。
從出生起,最基本的訓練就是讓孩子自主排便。所以,很多父母給孩子用尿布或者尿布溼,使得孩子有一兩年的時間,可以想便就便。
孩子的排便能力是個逐步發展的過程,就如同他們的自我意識的發展一樣。大約從1歲以後,最晚也就是1歲半到2歲吧,很多寶寶能睡整宿的覺,不尿床了。
這個時候,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給孩子脫掉尿不溼。
畢竟,2歲左右,寶寶的自我意識建立起來了,他們也想著像大人那樣獨立,只是,他們的獨立能力還不夠強,所以,孩子有尿布利索或者偶爾便不好的情況,父母不要發火,要接納,耐心地幫助孩子清理乾淨。
過程,這個過程包括便在紙尿褲裡、偶爾弄髒衣服、拉得到處都是、憋著不拉,到能夠自主地利用坐便器排便,以及進入幼兒園後,能夠自己如廁,並擦乾淨身體。
培養孩子的排便能力是一個讓寶寶從“想在哪裡拉就在哪裡拉,想什麼時候拉就什麼時候拉”發展到“做出跟文化環境相契合的文明排便行為”的過程。
寶寶入園以後,這項能力能夠確保孩子心情愉快。
那麼,儘早鍛鍊並教會孩子排便以及擦乾淨小屁屁,對父母來講,是一件不容忽視的事情。
1.父母不要嫌麻煩,耐心教寶寶學會擦屁股對寶寶來講,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父母的支援和幫助。
由於身體部位的限制,父母手把手教孩子後,孩子看不到,實施起來不夠直觀。
有一對父母,現身說法的操作,對各位家長很有借鑑意義。
河南商丘的一對年輕夫妻,教孩子擦屁股的方法,親切、生動,也很直觀。
爸爸拿兩個氣球對臉上“模仿”屁股,嘴上抹著黃色的口紅。而媽媽在一旁教寶寶怎麼擦。
“用大拇指和四指相對夾住紙,對著相關部位擦擦,然後把紙對摺,再擦擦”。
如此,做幾次,擦乾淨後,就可以了。女兒坐在小凳子上,聽得非常專注,還不時點點頭。
很顯然,孩子學得很認真。
2.學習需要一個過程,父母不要急躁孩子從不會如廁,到能順利如廁後擦屁股,需要一個過程。
不管孩子學得快還是慢,不管寶寶排便的速度是快還是慢,父母都給以支援,不催促更不煩躁,寶寶就較能享受這個過程。
在寶寶學會了排便以後,由於自理能力不夠,便到了衣服上或者馬桶上,父母給以安慰後耐心引導寶寶提高動作水平。
孩子膽子小,父母對他們接受的態度,能夠使得他們坦然地面對排便這件事,而不是逃避。
3.過好1-3歲肛門期肛門期是弗洛伊德心理性慾發展的第二個階段,時間大約是1~3歲左右。這個階段兒童的性感區域是肛門或者屁股,慾望的滿足主要來自於大便的保留或排便過程。
弗洛伊德認為,兒童獲得滿足和興奮的身體部位在肛門,兒童透過大便的瀦留及排洩獲得滿足、得到快感。
但是這種與排便有關的快感會與父母讓兒童延遲排便、養成規律的要求相沖突,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父母妥善解決,幫助兒童學會控制自己的排便行為以適應社會的要求。
肛門型人格包括兩種型別,肛門排洩型人格表現為邋遢、浪費、無條理、放肆等人格特質,這種型別的人往往不講規則,齷齪;肛門便秘型人格表現為過分乾淨、注重細節、小氣、固執等人格特質,這種型別的人總是希望抓住事物,將自己的方式加在別的人和事上。
寶寶進入肛門期後,如何處理好排便行為就是這個階段的重要成長任務,完成得好,力比多不在這個階段固著,人格就會獲得良好的發展。
兒童要實現順利、自主、完美地完成排便需要一個
4.關注寶寶排便的感受孩子排便能力的發展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同的孩子又有著區別。
父母要根據自家孩子排便能力的發展而給予保護和引導,關注孩子的便意發展,當孩子有便意的時候,可以提醒一下。比如,睡前,起床後,出去玩比較久了等。
當孩子在有了便意的時候及時排便了,而不是憋不住了的時候,不僅幫助孩子建立起了有便意就排便的條件發反射,也促進了孩子人格的正常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兒童的肛門期慾望獲得了滿足,在接受大小便訓練過程中學到了良好的人際交往方式,他們能夠兼顧自己和父母的意願排便,建立起了積極的“排洩”和“不排洩”的行為方式,就能順利度過肛門期,人格正常發展。
相反,如果父母對兒童的排便行為過於放縱或者在訓練寶寶習得排便能力的過程中過於嚴厲,兒童肛門區域的活動需要沒有獲得滿足或者過度滿足,可能導致力比多在肛門期固著,表現出相應的人格特質,比如,浪費、邋遢、吝嗇、整潔、強迫和固執等。
肛門期人格個體的內心衝突比較多, 集中在:抓住或放棄,反抗或順從,誰控制誰的問題。
總之,各位父母一定要記得,引導孩子排便不僅僅是為了讓孩子的入園生活更輕鬆,自如,而是一件能夠促使孩子人格健康發展的重要人生經歷。
#愛是個動詞##家庭教育##爸爸拿臉模仿“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