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長久以來,我對所謂的“科學育兒”都持不感冒態度,直到自家娃野蠻生長到不知如何去管,才被迫開始讀理論,走實操。

育兒書都屬於那種不費腦子的書,可理解程度高,閱讀時速快,這個月我差不多集中讀了4-5本。讀完的整體感受是:居然真的有那麼多人在認真總結如何帶娃!

既然費時間讀了,那肯定要用於實踐,看看能否出真知嘛。

1、“合約”法

難開始:怎麼喊也不過來吃飯;

前戲長:坐到飯桌上了,怎麼也不能開始往嘴裡送飯;

動作慢:開始吃飯了,能吃1-2個小時不等;

不專心:吃飯時是聊天狂魔,喜歡擺弄物品或玩具,還經常離桌;

總尿尿:不管幾點開飯,過程中不是要尿尿就是要拉臭臭。

不吃飯母慈子孝,一吃飯只想扔掉!說的就是我們家。

針對這種情況,我決定試試育兒書中提出的“合約”法。所謂合約,是指父母與孩子達成的約定,雙方簽字並貼在家中顯眼位置以示提醒

按照書中的說法,使用合約這種方法還能教會孩子閱讀和理解書面簽字這項成人技能。孩子需要學會達成和遵守約定。合約上的簽字會時刻提醒孩子要說到做到。

後續幾天,偶爾有反覆。但整體來說,只要把保證書拿出來,他還是很有契約精神的,積極認同合約內容,不曾反悔

2、良好習慣表

針對這個需求,我採用了“良好習慣表”。這種表,可以按照個人喜好設計成樣式各異的親子游戲,思路是將行為習慣分類,然後對應到每天進行打卡執行。表現得好,可以貼一個笑臉或者小紅花之類代表獎勵的圖案,反之則是懲罰的圖案。

小紅花表示表現很棒,小黑花表示表現欠缺。

當然,我也告訴他,除了買東西,也可以選擇把錢存到銀行。比如掙到100元,存銀行一段時間,什麼也不幹,可能就變成了102元。他似乎覺得這種用法也不錯。因為我之前給他讀過銀行卡系列的繪本,他對存銀行是有一定概念的。

就“良好習慣表”的執行來看,在培養娃的習慣養成之前,首先是家長的打卡習慣養成。這種方法我之前也不是沒有試過,最後往往以我個人的遺忘打卡而爛尾。

養娃,真的是照鏡子。你想他有良好習慣,首先就要自我要求。如同“雞娃必先自雞”一樣,沒有“自雞”的前提,一切都是浮雲。

3、“不費媽”的理論研究

除了上面這種具體方法論的實操,兒童心理發展類的書籍還給了我許多自我安慰。

後來,我給這種“失敗的對立溝通”找到了理論依據。心理學家稱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執拗敏感期”。在這一時期,孩子喜歡按自己的意願行事,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不與家長合作,甚至是故意與家長作對

多麼優秀而及時的研究成果呀!至少,我不用再一直則我懷疑或者自我責備了。

過去我聽他這麼說,心裡總有點酸酸的。但後來,我也給這種情況找到了理論依據:這個階段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一旦他腦海中業已形成的秩序被打亂或破壞,他就會大發脾氣、甚至哭鬧不休。而當秩序恢復,孩子也會恢復平靜

真棒,依舊不是我的問題。自從有了這些理論支撐,我的當媽自信都提升了好幾個度。

The End

最後,摸著良心地說:為了孩子少受無畏懲罰,為了自己遠離心肌梗塞,多儲備點養育知識,可以算是現代親子關係的“養生”之道

以上,便是我近期的“科學育兒”實踐彙報。

8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我的兩個小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