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2014年11月5日,我的女兒出生了。說實話,在醫生告訴我,我生了個女孩的那一刻。我的心情是很複雜的。

一件件,一樁樁,似乎時刻都在提醒我,生個女孩是一件多麼危險,多麼可怕的事。

為此,我開啟了,死啃育兒書的漫漫旅程。

很幸運,我讀到了史蒂夫·比達爾夫的《養女女孩》這本書。他解答了我很多的疑問,也讓我焦慮的心,開始平靜下來。

史蒂夫·比達爾夫,澳大利亞著名家庭問題專家,育兒類暢銷書作家。他的作品《養育男孩》、《快樂童年的秘密》、《愛的創造》等受到世界各國數百萬讀者的青睞。

今天,我們就從人際交往的萌芽,感受情緒的力量、啟用潛藏的靈魂,培養成年人必備的責任感,應對成長期可能的危險等出發,來談談養女女孩這件事。

01 社交能力源於童年

有一天,媽媽帶3歲的果果,去廣場玩。廣場上三五個小孩正在追逐打鬧,好不開心。果果一臉的羨慕,一次次想走上前去和小朋友一起玩,可卻遲遲沒有行動。

“果果,媽媽在這看著,你和小朋友去玩吧”,媽媽說。

“媽媽,我,我不敢”,果果一臉羞澀的回答。

“為什麼不敢啊,都是和你一般大的小朋友啊”,媽媽不解的問。

“媽媽,我,我”,果果沉默了。

不知道,你是否也遇到過和果果媽媽同樣的經歷,你也發現自己的孩子太靦腆,太羞澀,不善交際。

其實是我們不懂。孩子在出生6-12個月的時候,是社交能力培養的關鍵期。如果你是個性格活潑,且愛交際的媽媽。你一定記得自己的育兒經歷。

在家裡,你會拿著手中的玩具,一邊搖,一邊對寶寶說,看,這是一隻小白兔,你看它有長長的耳朵,大大的眼睛,還有一個紅紅的小嘴巴,是不是很可愛啊。

出門的時候,你會給嬰兒車裡的寶寶,介紹眼前所有來得及訴說的遇見。比如一輛紅色的汽車,一位慈祥的奶奶,一個漂亮的姐姐,一隻可愛的小狗狗……

大家明白了吧,這就是我們和孩子最初的溝通,隨意而自然,但這種看似不經意的交流,其實就是孩子交際能力成長的萌芽。

02 衝動是魔鬼,努力獲取內心的平靜

“安安,這個“衣”字,你寫的不對。你看這一捺,是從這一橫開始的,不是從左邊的撇開始的。”

“媽媽,你別煩我,再說,我就不寫了。人家學習的時候,別隨便打擾,你不知道啊。”

“可是,如果我不說,你寫的是錯的,寫完不是還要重寫嗎?”

“好,好,我撕了重寫,行了吧。真是的!”

這是幾乎,每天晚上,發生在我和女兒身上的日常。她的遇事煩躁,她的不容辯駁,她的氣勢洶洶,常常令我手足無措。

我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她的脾氣那麼大了,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的接受他人的意見和幫助嗎?

直到史蒂夫·比達爾夫告訴我,孩子情緒的感受和處理方式,源於父母的情緒處理和呈現方式。我才明白。原來,這一切都是我自己種的果。

還記得懷孕的時候,可能是因為特殊的時期,雌性激素分泌過多的原因,再加上工作帶來的壓力,我的情緒總是陰晴不定。尤其是看到,老公依然故我的,無所事事,輕鬆悠閒的樣子,我的氣就呈井噴式的亂竄。

女兒出生後,我也常常因為她的哭鬧,她的無理取鬧,而變得更加不能控制。女兒就是我情緒的導火索,我隨時都會被她的情緒和行為點燃。於是,造就了,今天如我般,情緒化的女兒。

平靜的心境,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亦是我們感知快樂,享受生活的一種能力。所以,作為父母,請以我為戒,學著處理情緒,給孩子平靜的內心力量。

03 預防抑鬱的良藥,尋找潛藏的靈魂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患上不同程度的抑鬱。前段時間發生在身邊的,高三跳樓自殺的女孩,就是一個抑鬱症輕度患者。

我們不經會問,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會患上抑鬱症呢?

答案是:一點點被摧毀的自我。

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父母會說,你怎麼這麼笨啊,你看看其他的孩子,你再不努力,長大後還有什麼前途可言,估計掃大街都沒人要吧。

走親訪友,長輩們談論的話題,永遠都以孩子為中心,考試成績怎麼樣啊,上了什麼興趣班啊,想考什麼大學啊?在詢問中比較,在比較中或讚美,或唏噓。

他們在用這種比較式的現身說法,時刻提醒孩子,你的優秀值得驕傲,你的平凡讓人難堪,所以你需要好好努力,努力成為人人口中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在她正努力塑造自我的時候,我們將她徹底摧毀,我們告訴她,她很笨,她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她什麼也做不好,她的存在就是浪費資源,浪費父母的情感。

這樣的結果是什麼呢?是孩子的越挫越勇,變壓力為動力。不好意思,你的如意算盤打錯了。這樣造成的結果,是孩子自信和自我的徹底喪失。

很多父母看到我的話,估計要哭了。他們付出那麼多,從早教到給孩子選好的幼兒園,好的小學,中學。不就是希望,她們能考個好大學,未來有個保障嗎?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孩子的心也在流淚啊。她想說:“我也知道你們的苦,可我只想得到你們的肯定。只想讓你們看到,雖然我學習不如別的孩子,可是我也有自己的優勢啊,比如我喜歡畫畫,比如我喜歡運動。甚至,我不是學的不好,我只是不喜歡你對待我學習的態度和說話的方式而已”。

我們知道,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的一個地方。那裡,住著最真實的自我。這個自我告訴我們,我想成為怎樣的人,我的夢想是什麼?

但是,這個最真實的自我,不是一開始就存在的。它有一個自我發現,自我成長的過程。就像我們發現生命的意義一樣,是個不斷建立的認知過程。它可能源於一首詩、一首歌、一部電影,以及某次“你將來最想做什麼”的簡單的提問。

孩子需要的不止是養家餬口的一份工作,而是成就最真實的自我。

我們需要,幫她找到適合出現在她生命中的人,能夠成為她榜樣的人。比如學校或興趣班的老師,家中的長者,有豐富生活經歷的阿姨或者祖母。

如果我們的教育,不再單純以成績,以考大學為標準。而是以培養真實、健康、懂得自我為目標。結果,不就不同了。

04 責任感教育的缺失,終將嚐到溺愛的苦果

一個三十幾歲的碩士生,宅在家裡,上網打遊戲,花父母的錢;一個即將結婚的青年,要求父母買婚房,買車,給生活費……一件件看似平常的理所當然,讓人經不住想罵娘。都說養兒防老,現在是養兒啃老啊。

這些孩子從未長大,他們缺乏的從來都不是勞動的能力,而是自覺勞動,自我承擔的意識,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責任感。

那麼,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呢?

從力所能及開始。比如在孩子小的時候,告訴孩子,媽媽工作一天很累,讓孩子幫忙拿一下拖鞋,幫忙倒一杯水,這是種體諒,也是種分擔。

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要讓孩子學著承擔家務。可以將家務清單列出來,每個人認領,培養孩子的承擔和參與意識。又比如家裡老人住院了,不僅父母要陪床,在週末的時候,也給孩子安排兩個半天的時間,在醫院陪床,照顧老人。讓孩子感受生命的真實過程。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泰國的那個不願意上學的小男孩。小男孩不想上學,母親答應了,但前提是,要和自己一起去工作。於是,母親帶著男孩走上了,撿垃圾的體驗之旅。

結果大家知道了,母親用事實教育了他。他親身體會到了金錢的來之不易:或許一瓶解渴的水,都足以讓無力的他望塵莫及。

還有河南一箇中學生的媽媽,在學校門口懸賞1萬元,請人幫忙給兒子戒掉網癮。專家給的建議是,將1萬元作為工資,讓孩子和自己一起出車,親身體驗母親工作的日常,讓生活和現實,告訴他生命本該承受的重量。

責任感的教育,是一種有意為之的行為,因為我們只有給孩子壓力,她才會有想要承擔的機會,也才能具備這種能力。

05 避開青春的陷阱,從親密關係的建立開始

青春,對孩子來說,可能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經歷。可是,對身處期間的父母,可謂是如坐針氈,夜夜難眠。

因為我們不知道,孩子會不會將我們關在青春的門外,讓我們站在門外心急如火,她們卻躲在門內,獨自難過。

我們常常在心裡問自己:她在好好學習嗎?她有喜歡的男孩嗎?她懂得保護自己嗎?她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嗎?女兒,我可以幫你啊,你能否將門開啟,讓我進去了。

其實,這扇門是可以不關的,或者說是可以隨時開啟的。

身邊有個朋友,她和女兒的關係特別好。朋友間無話不談的那種。即使現在已經上了高中,她也會每天晚上給媽媽打電話,報告她的學習情況,分享學校的奇聞異事。說實話,我除了羨慕,還是羨慕。

於是,我有意而為之的,常常湊到她身邊,希望她能分享她和女兒相處的點滴,試圖從中發現些什麼。結果答案竟然是那樣簡單。

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孩子學會說話後,如同十萬個為什麼的連環追命似的提問。幼兒園回家後,喋喋不休的講述同班某個調皮孩子的惡作劇……

然後,我們也想想當時的自己,我們在做什麼呢?我們在玩手機,我們在寫工作彙報,我們在假裝傾聽,卻沒有任何正面的,經過思考的積極的迴應。

孩子上小學了,開始學習知識。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我們和孩子的對話是這樣的。

今天上課有認真聽講嗎?老師講的都聽懂了嗎?回去先把作業完成了,再把明天的課預習一下,這樣期末才能考個好成績。

想想這是不是現實中的自己呢?

那你想知道我身邊的這個朋友是怎麼做的嗎?

場景一:放學路上

“欣欣,今天在學校開心嗎?”

“媽媽,今天語文課上,老師給我們講了司馬遷的故事。”

“是嗎?那欣欣能講給媽媽聽聽,讓媽媽也學習一下嗎?”

“在漢武帝的時候,有個叫司馬遷的人……”

“欣欣能告訴媽媽,司馬遷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呢?”

“媽媽,我覺得,司馬遷很了不起,即使身體受到了那麼大的傷害,他也未曾放棄自己的事業,最後還是完成了那本了不起的《史記》。”

“如果是欣欣,欣欣會怎麼做了?”

“媽媽,我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將來想做什麼。不過,我現在的目標是好好學習,或許只有懂得多了,我就知道了,也就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

“是啊,知識可以幫助我們成長和變得有智慧,媽媽也要好好學習啊。”

場景二:青春期的小秘密

“咚咚咚,欣欣,在裡面嗎?”

“沉默、沉默”

“欣欣,媽媽看到你這幾天都不怎麼開心,一回家就把自己關到房間裡,是遇到什麼事了嗎?能和媽媽說說嗎?”

“過來開門,依然沉默”

“撫摸著女兒的頭,將她抱在懷裡,良久”

“媽媽,我好難過啊”

“別哭,能給媽媽說說嗎?”

“媽媽,我說了,你能不罵我嗎?”

“我保證”

“媽媽,我戀愛了”,女兒一臉擔心的看著我。

“是嗎?看來我們家小公主長大了,開始有喜歡的人了。”

“媽媽,你不責備我嗎?”

“有什麼好責備的,這是你們這個年齡的孩子,自然萌生的情感啊,情竇初開的年齡,就是形容你們這些孩子啊。”

“可是,媽媽,我喜歡的男孩,她喜歡的是另外一個女孩。”

“是嗎?那她喜歡的女孩是什麼樣的呢?”

“媽媽,她很漂亮,學習也很好。”

“那你喜歡她嗎?”

“媽媽,我也很喜歡她,其他小朋友也很喜歡她,我常常在想,我要是她就好了。”

“欣欣,媽媽能問你一個問題嗎?”

“當然”

“還記得4月份,媽媽帶你去過的植物園嗎?”

“記得”

“植物園裡都有些什麼花呢?”

“玫瑰、芍藥、鬱金香,還有……”

“它們美嗎?”

“美啊”

“那,哪一種最美呢?”

“這,媽媽,它們的形狀和顏色是不一樣的,這個很難說啊。”

“是啊,花如此,人也一樣。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優點。”

“媽媽,那我的優點是什麼啊?”

“欣欣的優點是,字寫的好,畫畫的漂亮,善良,樂於助人……”

“媽媽我有那麼多優點嗎?”

“當然有啊”

“媽媽我明白了,可是我的愛情怎麼辦呢?”

“傻孩子,遇見不就是種緣分嗎?能在一個班級裡學習,每天能見到他,如果你再努力一點,再優秀一點,或許你們還能成為好朋友,想想是不是很開心。”

“媽媽,你說的對哦,突然好開心哦。”

有人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雖然這是用來形容愛情的。可是,教育孩子不也一樣嘛。沒有陪伴如何瞭解,沒有了解如何懂得,沒有懂得,又如何去守護,從而讓鬱結的青春豁然開朗了。

忙碌是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可是忙碌的目的不也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未來嗎?如果因為忙碌而讓陪伴缺失,那麼當孩子在錯誤,甚至在危險的邊緣越走越遠時,或許她們的不幸,將成為我們無法承受的生命之重。

06 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成長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成長是一個點滴感知的過程。成長亦是一個塑造未來的過程。

一張白紙,遇見幫助就播種善良,遇見偉大就成就非凡,遇見貧窮就懂得珍惜,只是如果遇見的是父母爭吵的日常,或許就只能造成未來對婚姻的恐懼……

所有的遇見,都可能成就明天的孩子。或好或壞,或深或淺。

所以,希望你我都能成為那個用心感知,用心傾聽,用心陪伴孩子成長的父母。陪他們一起經歷風雨,一起體驗成長,一起等待夢想的萌芽、開花、結果。

女兒未來會是什麼樣子呢?

你努力想要她成為的樣子:勇敢、善良、獨立、堅強……

6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無標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