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我跟同事可可吃完午飯後閒聊。
我聊到小時候跟父母間的衝突,言辭之間非常生氣,聲調不經意間提高了一個八度。
可可有點被我“誇張”的反應逗樂了,沒忍住笑了出來,但隨後緊跟了一句“我感受到了你的憤怒!”
很奇妙,那一刻我感覺像是喝了一口甘泉,胸口的怒火登時熄了三分。
回想起來,自己的憤怒好像很少被這樣善待過。
小時候生氣大哭,會聽到家裡人嚴肅地制止聲說不許哭。
等再大一些生氣了會大吼大叫,事後家裡人會說你這樣做很不好,把大家的好情緒都弄壞了。或者雙方情緒都很激動,吵上幾個來回過後也就不了了之了。
很長一段時間裡,發脾氣、發怒和生氣在我腦海中都是很糟糕的事情。
在上瀕工作的這幾年中,跟不同家庭談論最多的一個話題就是親子之間爆發的情緒事件。
這些情緒事件中,憤怒是最常見的主角。
我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叫做“對憤怒的憤怒”。
父母會被孩子憤怒的表達(尤其是使用肢體語言)激起憤怒,憤怒之下,他們會使用嚴厲高壓的方式迴應孩子。
在他們心目中,表達憤怒是一件不對的、不應該出現的事,這跟我幾年前對憤怒的態度是一模一樣呀。
我回想起一位8歲男孩的媽媽曾經給我講過的一件事。
男孩兒叫東東,每天放學後會到託管班完成課後作業。
這天,託管班孩子小虎的爸爸告訴東東媽媽,說想要給小虎換託管班,因為東東老是打他。
東東媽第一時間詢問東東,東東說小虎喜歡大聲喊叫,大聲唱歌。東東覺得小虎太吵,一開始好言相勸,小虎不聽,然後東東就動手打了人。
東東媽聽完,跟東東說無論如何都不能動手打人,可以再想辦法。
東東再次解釋說,自己跟他說了好多遍都不聽,別人說他也不聽,都忍著,可是自己不想像別人一樣忍,才動手打了人。
聽到這,東東媽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只能說再動手打人就扣你的零用錢!
這下子東東更加生氣,狠狠地把媽媽的腳踏車推倒了。
聽完東東媽的描述,我第一反應是東東做得真棒呀,特別為他感到驕傲。
我跟東東媽說:
“你看東東希望有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這個需求多正當合理呀!”
“他一開始也好好跟小虎說了,可小虎沒反應,東東一定是感覺到自己都好言相勸了,小虎還這樣,同時自己的努力沒有得到回報,感覺自己沒有被尊重,加上努力未遂的挫敗,一下子就會特別生氣,最後採用拳頭來解決了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東東需要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和被人尊重的心理需求都是合理的,他做得很棒的一點是,在嘗試剋制自己的情緒並努力想辦法解決問題了。只是自己的努力沒有收到預期的結果,他最後才選擇了使用拳頭來表達,當然這個行為是不對的。”
東東媽媽聽完有些恍然大悟,說:“哎呀,我都沒有看到東東做的好的一面,也沒有嘗試去理解他合理的需求。”
說到東東生氣地推倒媽媽腳踏車,背後也有相應的原因。
東東兩次跟媽媽解釋自己已經提醒過小虎好幾次了,可是並未得到媽媽的理解,反而媽媽說如果再打人就扣零用錢作為懲罰。
東東希望媽媽理解自己和得到公平對待的心理需求都沒有得到滿足。
他會覺得我已經努力了可是媽媽沒有看見,分明是小虎先不對的,不光如此,未來有可能受到扣零用錢的懲罰,這太不公平了!
不被理解和不被公平對待下的雙重憤怒,最終透過推倒腳踏車的方式得以表達。
如果有人像開頭我的同事可可那樣,跟東東說一句“我感受到了你的憤怒”,東東肯定會感覺好很多。
在這次情緒事件中,東東媽媽的憤怒一部分來自於對東東攻擊性表達的不接納,另一部分來自於不知道如何應對的無力感。
那麼,面對東東的憤怒大爆發,東東媽媽可以做些什麼呢?
首先,我特別想為憤怒正名,它是我們身體和心靈的一部分,它的存在曾經幫助我們的祖先抵禦威脅獲得生存。
而它容易被人誤解也是因為它帶來的破壞性和殺傷力,它可能會失控以至於傷害別人,破壞人際關係,這些都是我們不想看到的。
可是,如果憤怒無法向外表達,它很可能轉向內部成為自我攻擊,造成所謂的“內傷”,很可能更長遠地危及心理健康。
那我們想要接納憤怒作為一種情緒的存在,同時又想要避免它帶來的破壞力,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以東東的情緒事件為例,東東媽媽可以為自己定一個小目標:
幫助東東認識自己的情緒並學會合理的表達方式,讓東東的憤怒找到出口的同時又不會給別人帶來傷害。
具體來說,東東媽媽可以從以下三步入手:
第一步
識別情緒
情緒命名,幫助東東知道自己的感受是一種什麼樣的情緒。
媽媽可以這樣跟東東說,“東東,我感覺到你特別生氣”,“東東,你都動手打人了,你當時一定非常憤怒吧!”
第二步
分析原因
幫助東東分析這種情緒產生的原因,特別說明情緒跟心理需要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媽媽如果已經理解到東東為什麼生氣了,可以使用提問的方式跟他確認。
例如,“你這麼生氣,是因為你想在一個安靜的環境裡寫作業,可小虎一直在發出噪音,你提醒他幾次之後,他還沒有變化,你覺得他沒有尊重你是嗎?”
如果媽媽對東東生氣的原因也不確定,可以直接詢問東東背後的原因。“東東,你能告訴媽媽你為什麼這麼這麼生氣嗎?”
東東如果能說出來,媽媽最好再重複一遍的東東講的內容,這樣他會知道媽媽接收到自己的資訊了,媽媽理解自己了。
“哦,媽媽明白了,你生氣是因為你說了好幾遍他都不聽,你覺得他不尊重你。”
第三步
找到方法
示範並協助東東練習更加合理的表達方式。
更合理的表達方式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緒,並提出自己的訴求。
東東很棒的地方是直接向小虎表達了訴求。
更完整的表達可以是“我現在有點生氣,因為你的聲音太大了我沒法寫作業了,你能小點聲麼?”
另外,媽媽也可以示範如何向託管班的老師求助,“老師,我現在有點生氣,因為小虎的聲音太大了我沒法寫作業了,我需要您的幫助。”
如果條件允許,媽媽可以帶著東東練習幾遍,請東東親口進行幾遍陳述。
我聽過一句寫給憤怒的話,非常喜歡,叫做“沒有憤怒哪來鋒芒”。
孩子每一次的憤怒和表達都是他們鮮活生命的律動,也希望他們的憤怒都能得到周圍人的理解和善待。
直到有一天,他們最終能跟自己的憤怒對話,跟憤怒和平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