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路上遇到老孫,把我一把拉住,跟我大吐苦水,說兒媳婦快把他的小孫女逼瘋了。

老孫是一名退休教師,我的前同事。

他的兒媳是縣裡一家事業單位的中層,小孫女今年5歲,在幼兒園上中班。

老孫的孫女上的是縣城最好的民辦園,有外教和師範大學的老師搞課後輔導。

兒媳一口氣把能報到班全報了!別的孩子早早就能放學回家,他的小孫女每晚都要學到5點半以後,跟附近的高中生一樣披星戴月,小傢伙整天心事重重。

本來,近期幼兒園已經按要求停課,老孫還暗自替孫女高興,終於可以放鬆一下了,哪知道兒媳不聲不響又給孩子報了四個一對一興趣班!

老孫倒不是心疼費用,他們一家四個人拿工資,養一個小娃娃,錢不是問題。

問題是孩子還這麼小,一天到晚連玩的時間都沒有,整天就是學學學,怎麼吃得消?

老孫剛流露出這個意思,兒媳在飯桌上就懟上了!

直言老孫跟不上形勢,現在教育內卷這麼嚴重,孩子就得抓早抓小,否則,將來怎麼跟別的孩子競爭?別說輸在起跑線上,你跟人家根本就不在一個賽道上!

老孫無話可說。

兒媳不是隻空口說白話的人,她每天也是風風火火,一門心思全在孩子身上。再忙再累,也從不放鬆孩子的教育。

但是,給孩子報了四個興趣班,這不比在幼兒園上學還累?

兒媳還說,報的又不是文化課班,興趣班而已,培養孩子興趣的,也就是玩玩,又不指著她學成啥樣,沒那麼大壓力。

老孫嘆息:講得好聽!到後來,哪個興趣班不是變成了必學班?學不好能饒得了我那可憐的小孫女?

劍客老師有話說:

優質教育資源稀缺,讓很多家長充滿了教育焦慮,生怕孩子會輸在未來,所以拼命靠前競爭。但這樣做,對孩子真的好嗎?

就拿培養興趣來說,很多家長對於“興趣”存在認識上的誤區,盲目認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們認為,世上無難事,只要讓孩子去做,做著做著就會產生興趣,有了興趣,啥事幹不好?

劍客老師想說:興趣不是最好的老師,需要和能力才是。

什麼意思?

第一,人們需要什麼,才會關注什麼;

第二,人們有能力做什麼,才會不斷增加對做這事的舒適感,願意做下去。

也就是說,興趣是好東西,培養得好確實功效顯著,但它的必要條件——有需要以及——有能力,如果不考慮進去,強行培養就相當於指婚,結出一段好姻緣的可能遠低於造成一段痛苦的婚姻。

事實上,培養興趣這種說法並不準確,不如說是發掘興趣。

不是因為有興趣,就自然而然具備做好的能力;而是因為有能力做得好,才造就興趣與日俱增!

老孫的兒媳跟許多家長一樣,犯了3個通病:1,她培養的是別人家孩子的興趣。

她是在跟同事家的孩子比,別的孩子學了啥,她的孩子也不能落後。

2,她完成的是自己未完成的夙願。

給孩子報這麼多班,實際上也是一種心理補償,她自己小時候都沒有學會的東西,希望孩子能夠幫她圓夢。

3,走著走著就會忘了來時的路。

正如老孫擔心得那樣,本來說只為培養興趣,後面就丟掉了初心,變成了攀比和競爭。希望孩子怎麼樣的事最後變成了必須要怎麼樣,只剩下壓力而完全丟掉了動力。

劍客老師想給年輕的家長朋友們提3點建議:1,廣泛撒網,重點捕撈。

孩子喜歡什麼,就讓孩子去學什麼。但不要附加功利性質,而是讓孩子去享受,找到孩子真正的興趣點。

2,刻意練習,提升能力。

一旦找到了孩子的興奮點和能力區,就要認真對待,透過分解任務,讓孩子在拉伸區裡刻意練習,不斷提高本領,讓能力升值,增加興趣的粘度。

3,堅持初心,拒絕加碼。

剋制攀比心理,堅持發掘孩子興趣的初心不動搖,切不可層層加碼,最終違背了初心,走到了另外一條路上。

判斷一件事有沒有益處,要把重點放在能不能給孩子帶來向好改變上。一件事如果不能讓孩子發生好的改變,這件事就值得懷疑。

7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話癆”娃插嘴不停?放任不管真的會出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