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呈現
萱萱家很開明。爸爸是一所大學的英語老師,媽媽在一家化妝品公司上班。媽媽工作比較忙,平時都是爸爸照顧萱萱生活起居和學習。由於爸爸的開明,萱萱每天都非常快樂。萱萱慢慢長大了,由於是女孩子,有些話爸爸不大好直接對她開口了。有時候爸爸覺得萱萱有些地方做得不夠好,但覺得像小時候那樣直接批評,會傷了她的自尊心。後來,受到一位學生上課傳紙條向他問問題的啟發,爸爸就和萱萱商量,要是遇到不大好開口的事情,就寫紙條。就這樣,父女倆開始了紙條交流。
有一天,爸爸回到家想去冰箱裡拿罐可樂喝,他看到了女兒的紙條:“爸爸,我今天數學考試考得不好,只有80分,你會原諒我嗎?下一次我一定會努力的!”爸爸看後莞爾一笑。他拿起紙筆,寫道:“寶貝 女兒,不要緊,分數不是最主要的,只要爸爸看到你努力了,就滿足了,下次我們一起努力,爭取把數學成績提高上去。
萱萱放學回家後,看到了爸爸的紙條,非常開心,根本沒受這次考試的影響。下一次單元測試,萱萱成績上升很快。關於父女倆這個紙條交流,萱萱在日記裡這樣寫道:“小紙條, 真的具有魔力,以前不敢跟爸爸說的話,現在敢講了,而且我跟爸爸相處得更加愉快了,我愛爸爸!”
與孩子勾通交流
案例分析小紙條是悄悄話的一種載體,利用小紙條和孩子進行溝通,有以下一些好處:第一,這樣做不會傷害孩子的自尊,讓孩子在平靜安全的心理狀態下接受父母的指導和批評,孩子的印象才會更加深刻。第二,小紙條讓孩子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使孩子不犯類似的錯誤。第三,小紙條這種形式比較新穎,是父母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想法然後與孩子進行溝通。這樣,一方面父母在寫小紙條時會斟酌再三,用心去寫,另一方面孩子在看小紙條時也會記得牢。第四,小紙條緩和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用語言溝通的障礙和衝突,如有的父母反映,只要他一說孩子就煩,說什麼“老一套,又來了”,不說不行,說了就崩,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的確,家長苦口婆心卻適得其反的現象並不少見,這個時候,利用小紙條,既可以達到溝通的目的,還可以緩和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
利用小紙條和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是我們與孩子溝通的眾多方式中的一種,並不是說小紙條是萬能的,但當父母和孩子的交流用語言解決不了時,換一種方式,利用小紙條,也許能使孩子更容易接受一些。 其實,只要有心、有創意,家庭教育同樣也可以富有情趣。
給孩子學習交流空間
方法指導1.和孩子商定紙條的內容。如果想利用小紙條進行交流的話,要事先和孩子進行商量,確定小紙條交流的內容。如,關於作業情況的,關於學習狀況的,關於生活情況的,關於文具擺放的等。確定了小紙條交流的內容後,親子溝通會更加有效。
2.和孩子確定紙條交流的時間。利用小紙條和孩子進行親子溝通時,也要確定交流的時間,這樣可以讓孩子形成每天寫紙條的習慣。
3.和孩子商定紙條交流的空間。和孩子進行小紙條交流,空間也很重要。是孩子的書房還是家裡的客廳,這個都要和孩子商量好了,這樣有利於溝通順暢。
4.指導孩子寫好小紙條。一開始的時候,孩子不會寫小紙條,要耐心地指導孩子怎麼寫小紙條,父母也要用心寫小紙條,保證小紙條字跡清楚,孩子能讀得懂。
5.定期和孩子交流寫小紙條的感受。並不是和孩子寫小紙條就不用進行語言溝通了,小紙條交流一段時間後, 要在恰當的時候進行總結交流,引導孩子談談感受。
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