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情況中,失敗的教育方式離不開三個原因:孩子自己不努力,爸爸不想出力,媽媽只用蠻力。
其實呢這個說法,說到底,原因有兩點:
●媽媽們太過於著急
●沒有找到讓孩子高效學習的好辦法
第一點
一些家長(主要以媽媽為主)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害怕孩子不能出人頭地,就給孩子報名了很多的學習班,逼著自己的孩子去學習,去超過別人家的孩子。
但是由於媽媽們太過迫切的關注,反而讓孩子感到了太大的壓力。
但是對教育來說,你越是著急,就越會適得其反。往往可能會造成的結果就是:孩子不想學習、母子關係特別緊張、時間、精力、金錢花費無數卻沒有看到任何效果。
但這個時候,如果孩子爸爸再來勸說一句:
天天讓孩子去學習這麼多的課程,孩子都沒有時間去玩了!乾脆就別去了,不就是鋼琴嗎?不會鋼琴影響孩子考大學嗎?
相信10個媽媽,9個都會被氣到吐血吧!這樣一來,自然就感覺孩子爸爸根本沒出力啊!也不想出任何力氣!
但是,孩子始終是自己的,哪兒有不關心自己孩子的爸爸?
其實著急的媽媽們,只需要讓孩子自己做自己功課,把爸爸的職責讓還給爸爸,一家人各司其職,各歸其位,孩子的成長才能正確的進入良性迴圈。
第二點
想必大家都知道,莫扎特從4歲開始學琴,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傑出代表。而且他的姐姐也是傑出的鋼琴演奏家。
那麼在莫扎特正式學習鋼琴、小提琴和作曲之前,他的爸爸到底為其做了些什麼呢?
01
創造良好的環境
莫扎特的爸爸不僅是宮廷樂師,也是小提琴老師。所以在莫扎特爸爸教課同時,莫扎特就能感受音樂帶給他的美好。
所以莫扎特出生開始,就處於一個充滿音樂的良好環境中。
02
提供優秀的模仿物件
大部分孩子透過模仿來學習並認識世界。
莫扎特在學琴之前,常常模仿姐姐學習鋼琴的行為。所以到他自己開始學時,就已經對鋼琴瞭如指掌了,同時在日常的接觸中,莫扎特對鋼琴旋律和手法已經有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這就是他能成功的原因之一。
03
選擇合適的課程
在莫扎特學琴後,他又收錄了一些當時比較流行、而且具有民族特色和藝術性較強的曲子,又出版了一本新的曲譜。
同時莫扎特爸爸的這些作品的創作也不是完全按照傳統去編寫的,都是由他自己想法去創作,所以更加適合兒童學習。
2016年3月,英國最具權威的電臺Classic fm評選出歷史上最偉大的25個鋼琴家,郎朗成為其中最年輕的、也是唯一一名來自中國的鋼琴家。
自從學琴以來,郎朗的爸爸(簡稱朗爸)就辭去了自己工作,一直陪伴郎朗的身邊,在國內外求學、比賽、巡演。他對郎朗成為國際鋼琴巨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01
培養孩子集中注意力
有著名音樂家說過“天才在於專注”,彈鋼琴本身也能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02
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透過背譜,記憶力會不斷增強。
郎朗小時候上課,都要背譜,這一點,無論哪個老師都這麼要求。
郎朗在長期的訓練中,自然形成了超凡的記憶力。
(強調一下,媽媽們陪練時切忌提示背譜,隨著級別的增高,學習鋼琴會越來越困難的哦)
03
講效率
兩分鐘能做完的事不要兩天完成。因為兩天做兩分鐘的事,大部分時間腦子裡都是空白,都是無效的,心神是渙散的,也不見得比兩分鐘做得好。
而兩分鐘做,集中了人的全部心力,是高效的,效果會更好。
04
選擇老師
一個好的老師能讓孩子在學習鋼琴知識的同時少走很多彎路,在他的人生軌跡中也佔著一定的影響。
05
強化訓練
用各種方法,物質刺激,軍事化訓練等等,讓孩子忘記負面情緒,完全投入到這個境界中。
如果孩子每天覺得時間過得很快,那麼他一定會進步神速。
06
多和老師溝通
讓老師支援你,給孩子鼓勵和支援,來自老師的力量會讓孩子更有信心。
07
讓孩子熱愛所學
首先你自己要熱愛,要跟孩子一起學,成為孩子學習上的夥伴。
在練琴的時候,朗爸永遠是在郎朗身邊,而且全神貫注。他們總是一起研究怎麼樣才能完成老師的要求,一起解決問題。
這樣,就好比有個夥伴跟他在一起,他也不容易走神,比獨自練琴更有興致,效率更高。
08
強調“學,趕,幫,超”
這四個字說起來很嚴肅,但卻是很重要的學琴要素。競爭意識、互助意識、學習慾望都是學琴過程中的良師益友。
09
不要把家長的毛病帶給孩子
小孩是純淨的,他的音樂也是純潔的。大人說話要儘量避開孩子,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可能帶來負面影響的話題,儘量給孩子一個純淨的空間。
10
經常去參加比賽
比賽的動力最大,能激發潛能。在與同齡人競爭,才能看到自己與別人的差距,來彌補自己短處。從而讓自己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