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說,人的平均心理年齡只有十二三歲,那麼就代表著很多人是不成熟。如果一個人能知道自己不成熟,而且接受自己的不成熟,一個人或許能夠慢慢走向成熟。可是有很多人自己明明不成熟,自己卻在偽裝成熟,這樣不但傷害自己,而且還傷害婚姻關係,更糟糕的是傷害了親子關係。
不成熟的媽媽她們有以下幾個特徵:
一、越是不成熟的媽媽越容易變得依賴,不但依賴自己的愛人,更依賴自己的孩子。
內心特別脆弱的媽媽,總是去依賴自己的愛人,依賴的另一面就是控制。如果自己的愛人不受控制,不聽自己的,比如生活中的理念不同,育兒觀念不同,或者我們常說的三觀不同。那麼自己就要去改造自己的愛人,結過婚的人當然知道這一點,這是一個最糟糕的想法。
我們想改造就代表著他是不好的,批評就開始了,我們認為我們是在幫助別人成長,可在對方的心裡卻認為我們在嫌棄他。這時候裂痕就開始了,如果對方不聽自己的,自己除了哭鬧之外,最後就會發展到絕望。既然自己不能依賴自己的愛人,那麼內心孤獨,敏感脆弱的自己怎麼辦呢?只有去依賴孩子去了。
孩子是自己生命中的全部,孩子是自己的快樂和希望,孩子是自己所有的未來。這個媽媽會把自己所有的愛給孩子,從投射的原理說,我們給孩子實際上是滿足自己內心的匱乏,我們實際上是要滿足自己,在給孩子付出愛的時候,自己內心有一絲溫暖。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自己是被需要的。這樣的媽媽很難給孩子分享的爸爸和別人,從心理學角度,這是最容易培養出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這樣的孩子長大就很難融入到社會。人的最終發展是社會化,如果一個孩子不能社會化,不能和別人交往,這才是父母更大的失敗。
二、當媽媽自己是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偽裝成媽媽,孩子會滿足媽媽的所有希望。
很多母親會困惑,我孩子從小沒讓我操過心,總是善解人意,家裡外頭都誇她懂事,學習也特別優秀。小時候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孩子總是傾聽媽媽訴苦,總是說著自己也長大了之後好好學習工作,掙更多的錢。來要媽媽過上好日子。所以孩子從小就養成了拯救苦難媽媽的心,這樣的孩子從小就高興不起來,因為自己身上已經有了重擔。
所以別的孩子可以不懂事兒可以吃喝玩樂,可以縱情地做自己,可是自己不行。媽媽在受苦,我怎麼能夠高興呢?所以在孩子的心裡,高興是被譴責的。我要摒棄所有的慾望,我要考好的大學,我要掙更多的錢,變成了孩子的理想,當然也是媽媽的理想。所以這樣的孩子表面上是快樂的,因為她會討好所有的人。可是她自己的內心卻是孤獨的,冰冷的,因為她不但失去了自己的童年,更大的問題是自己不敢做真正的自己。
因為真正做自己,自己就可能不懂事兒。有很多有心理問題的孩子來到我這裡諮詢,他們的媽媽會說現在我家孩子完全變了一個人。現在完全不學習了,每天看手機,每天懶到床上,晚睡晚起,脾氣暴躁,一句話都不想說。想買什麼就得買什麼,否則就會摔東西。過去勤儉節約的孩子沒有了,現在花錢變得大手大腳,點外賣也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既不在乎錢,也不在乎健康。
媽媽和她的小女兒躺在草地上
三、當孩子是自己的全部,這樣的母親就不會允許自己的孩子離開自己,不允許孩子成長。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說,不是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遠走高飛的。因為這樣就代表著孩子要離開自己,因為孩子是自己活下去的希望,有很多重度精神疾病的孩子的母親,她們看不到自己的恐懼,每天給孩子過多限制。不能吃這個,這個不健康。不能喝那個,對身體不好。不能隨便跟朋友出去玩,現在社會上太危險。
然後當孩子發病了,我會和這樣的家長溝通,我說孩子終於躺到床上了,現在是最安全的,這樣的孩子是不是我們想要的?如果我們真正想要孩子出去發展,我們真正給孩子力量和支援。我們就要從內心深處挖掘,看清我們內心潛意識的驅動。否則我們嘴不對心,我們一方面要孩子好病,一方面擔心孩子這個不行,那個不行。我們永遠不放手,孩子就永遠長不大。
有一個孩子在外地上大學,媽媽每次影片的時候都對孩子痛哭流涕。每天都要和孩子影片,每次影片的時候都和孩子傾訴,說自己怎麼想孩子,每天一見孩子的房間,就想著孩子會在房間,然後看到孩子不在,自己就落淚。這樣的孩子不發病才怪,因為她自己內心也特別糾結。我到底是應該出來上大學好好發展,還是回家陪媽媽,我出來健康的發展,太對不起媽媽了。自己太內疚,太自責了,解決的辦法就是讓自己不能出去工作,不能學習,回到家裡,回到媽媽身邊。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滿足媽媽的內心需要,對一個孩子來說,還有比這更大更重的需要嗎?
所以諮詢中我常會說這幾句話,你準備好結婚了嗎?你準備好當媽媽了嗎?你準備好在以後的人生中去承擔責任了嗎?你準備好在一生中都要學習都要成長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