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最近《奇葩說》第7季的第一期又火爆了,其火爆原因是來了一對最期待的神仙辯手:陳銘與顏如晶,兩位實力旗鼓相當,都是大家心目中的BBKING。而今天要聊的不是辯手,而是第一期的辯題:“孩子的作業太多總是寫到半夜,我該不該跟老師理論?”

在這次辯論中,顏如晶終於第一次贏得了陳銘,主要體現在她的觀點非常具有學習與思考價值,她說,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孩子愛學習,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克服困難。學習是一件苦差事,每個人都要迎接和接受挑戰,方法孩子會用他自己的方法,做父母的應該是表示關心,但是不要隨意加戲。

是的,顏如晶的觀點與今天介紹的這本書——《寶寶也是哲學家》觀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書中介紹了寶寶也是哲學家的奧秘,寶寶從很小就會學習與思考,父母應站在寶寶的角度去觀察寶寶,才能對寶寶的世界有更好地認知。寶寶處處都有不同的驚喜,不管是從玩耍、模仿、學習、意識,認知,愛等方面都詮釋豐富的情感與智慧。總而言之,寶寶不是一張白紙,他們懂得學習,懂得思考,內心世界豐富,他們會發現世界,創造世界,作為家長,應該重新認識寶寶,認識自己,從而提升自己。

作者艾莉森高普尼克,是3個孩子的媽媽,她是伯克利的心理學教授,還是牛津大學心理學博士。她是世界上首位提出兒童是哲學家的觀點,她的觀點與評論都是從大量的實踐中總結,她的文章也常在《紐約時報》發表,她目前出版的書有8本,其中《寶寶也是哲學家》被迪士尼旗下BABBLE網站譽為“50本最佳育兒書籍”之一。

多年來,作者高普尼克透過大量的案例研究與實踐證明,寶寶注視的時間越長,表示興趣越多,寶寶從小就會觀察與發現感興趣的東西。你是否還記得嬰兒時期第一次對陌生人笑是什麼時候?昨天在等電梯,第一次見到了鄰居家3個多月的寶寶,在26樓等待電梯期間,寶寶一直對著我笑,然後進入到電梯,從26樓到1樓,他還是一直看著我笑,整個過程持續4分鐘,寶寶還是目不轉睛,那兩汪清水似的眼睛,睜開大大的,小嘴還在不停地流口水,真是說不出的可愛。寶寶從小會注視,離不開他的視覺系統,書中表明嬰兒的視覺系統與40多歲人的視覺系統沒什麼不同。

作者說,在一定程度上,寶寶思想開放的時間越來越長,寶寶就會越聰明。這背後的秘密就是為什麼人比動物更聰明。就是因為寶寶童年時期比別的動物時間長,從出生開始要在襁褓裡面慢慢撫養長大,經歷從吃,睡,看,聽,玩,抓,說,抬頭、翻身、爬,走、跑等的一系列過程,不像其他等動物一樣:一出生就會走路,覓食,他們沒有經過時間的沉澱,掌握的能力跟寶寶相比少之可憐。寶寶在時間的長河裡,慢慢獲得了各種能力,甚至包括研發能力。

本書從3個方面來論證寶寶也是哲學家:第一個方面是寶寶是如何想象的。寶寶很會假想,任何東西都可以是假想的物件,作為父母要從中更好學習,從而更好地教育孩子而不是大聲訓斥孩子。舉個例子:如果你下班回家看到,3歲的寶寶把家裡的玩具扔的到處都是,你無處可走,心中的怒火燒起來,破口大罵:“你怎麼把家裡搞得亂七八糟,髒死了,再不把玩具收好,看我怎揍你?”這時寶寶肯定是嚇到大哭起來,然後就在地上打滾。你訓斥越大聲,寶寶哭鬧地就會越厲害。但是如果你換一個角度,你蹲下來跟寶寶說,寶寶,玩具肚子都餓了呀,你看,天都快黑了,喬治還沒回家吃飯,再不回家,豬爸爸豬媽媽著急見不到喬治,會傷心的,你趕緊把它們帶回家。這時候,寶寶可能會笑一下,像聽懂了一樣,玩具寶寶也有一個家,不能把玩具寶寶的家弄亂,然後就把玩具擺放的整整齊齊。

多點給寶寶創造思考的條件與機會,很多時候,難題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難,缺的只是自己去突破它的勇氣,學習是如此,生活也是如此。舉個例子:鄰居家的樂樂今年2年級,她一遇到難題都是第一時間找媽媽,昨天去她家裡喝茶,樂樂就大喊道,媽媽,最後一道數學題不會,習慣性地喊,快來快來,幫幫我,媽媽,然後就撒嬌地叫起來。鄰居說,從今天開始,不管你自己用什麼方法,都試著自己去獨立地思考,今天做不出來沒關係,明天繼續認真讀題,再思考一次,後天繼續……,直到自己獨立思考解答出來。然後樂樂不高興地走回房間,鄰居跟我繼續在外面客廳喝茶。5分鐘左右,樂樂欣喜地跑過來說解答出來了,哈哈,這也不難呀。鄰居高興地說,你本來就是聰明的孩子,以後多思考,很多不會做的難題都會被你打敗。

書中第二個方面是寶寶是如何感知世界。你知道為什麼寶寶小時候經常“吃手”嗎?因為寶寶都是透過接觸,撫摸,觀察,嘗試等來去思考的,把手放進嘴巴里面“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就是他了解世界的一種方式。但是很多媽媽覺得手很髒,不給他吃手,他就會立馬哭起來,還有的寶寶,看到什麼東西,都會放到嘴巴里面去舔一下,記得第一次吃榴蓮的時候,寶寶說這東西太臭了,不要吃,等他嘗試後就會抓起來吃,原來這個“臭”東西是甜的,然後就津津有味吃起來;還有個例子,就是寶寶從小蓋的被子,不管是去哪裡睡覺,都要帶著自己被子,這個被子就是他的味道環境,有了他的被子就會乖乖地睡覺。

每個人都是有意識的,而且意識是一直存在的,不是說長大成成人才有了意識,嬰兒也同樣有意識。書中作者說到,成人的注意力如同聚光燈一般,而寶寶的注意力像是照亮我們前行的燈籠。寶寶的意識比成人的更發散,書中舉例說,嬰兒的意識就像是成人去陌生的地方旅行一樣,大量陌生的東西涌入眼前,成人的就會被外界看到的一切吸引,陌生東西的記憶也是最深刻。舉個例子:相信很多人對冥想有所聽說,冥想是透過一種訓練來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成人冥想,透過外部環境的控制與內部環境的結合,默默呼吸,想象,專注,甚至是產生心流,心流就是成人的意識,是需要外界與內在的控制,而寶寶的意識是隨時產生的。成年人不斷成長,智慧與知識與日俱增,成人要做的就是像嬰兒那樣,更加開放地接受變化越來越快的世界。

書中第三方面是人類愛與道德的基礎,寶寶對父母的影響,等同於父母對他們的影響。

寶寶從小就會懂得愛與共情,記得有一次工作太累,回到家,就躺沙發上睡著了,醒來看到3歲多的寶寶已經幫忙蓋上被子,還跑過來摸摸頭,學著大人的表情說,不燙不燙,媽媽你躺下,我幫你蓋好被子,再幫你穿上襪子,說著就把拿著他的襪子套在腳拇指上,怕大人的腳也冷到。真是讓你哭笑不得。原來3歲多的寶寶也會懂得關心媽媽。

寶寶的規則是最容易建立的。比如說,你有個重要電話要打,需要寶寶安靜一下,你提前跟寶寶說好,說媽媽,等一下要接個重要電話,寶寶你不能過來找媽媽,你在客廳玩,媽媽在臥室裡面接電話,等媽媽打完電話,就出來陪著你堆積木,這時候寶寶就會記下,腦袋瓜開始去思考,還要告訴他你什麼時候出來,這樣他的時間意識會更強,比如,家裡可以買個漏斗,漏斗的時間是10分鐘,你跟寶寶說,等這個漏斗裡面的沙子全部從上面跑到下面,你就過來找媽媽,然後當你要是出來的時候,就看到寶寶一直守著漏斗旁邊,一直緊盯著漏斗,還在那裡數著數字呢!

因為有了孩子,生命充滿了意義和價值,世界上最美好的就是孩子,真善美,在孩子的身上表現地淋漓盡致,和孩子在一起淨化內心,學習思考,真正的提升自己。

雖然養育孩子過程是辛苦的,但美好多於辛苦。孩子才是最好的老師,孩子才是成人的照妖鏡。但有多少父母,不懂得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以為孩子好為擋箭牌,拼命地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奧數班、思維提升班等,拼命地幫孩子做選擇,拼命地幫孩子解決問題,以為這就是給孩子最好的學習之路,殊不知是為了好面子。

讀完此書,像聽到寶寶第一次叫“媽媽”時一樣歡喜。這也是推薦這本書的緣由,跟著孩子學習,孩子的學習能力快,思考地比較慢,正如62歲的著名主持人倪萍給年輕人建議一樣:你們這個年紀,所謂的“慢”就是一種節奏,而不是你真正慢下來,是心態上面的慢,“慢”不是放棄,“慢”不是停下腳步。總而言之,調整心態,彆著急,不焦慮,從容淡定的像寶寶那樣學習與思考,那人生也就有了“嬰兒般”的快樂與精彩!

2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新年到新年到,還有13天就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