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有時候,我們會看到大人與1歲左右的孩子正經對話,我們對此往往會心一笑,覺得這個成人童心未泯。其實我們沒有認識到兒童所遇到的困難,沒有意識到應該給兒童提供學習正規語言的機會。儘管兒童的語法知識是自己學到的,但成人在與兒童說話時也應遵循語法規則,這樣能夠幫助兒童正確地組織語言。

1~2歲是兒童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看護兒童的人必須具備語言發展知識,這樣才能與自然發展規律協調一致,為兒童提供幫助。

我們再回到剛才的話題,由於我外語很差勁,外國聽眾完全聽不懂我的話,這時我該怎麼辦呢?我可能很氣惱,大發脾氣。一兩歲的孩子也有這種情況,當他們只能發出一兩個單詞的時候,我們往往不能理解他們的意思,他們就會發脾氣。

這時,我們通常會說:“你看,小孩都喜歡發脾氣。”孩子可沒有這麼輕鬆,他們加倍努力,讓父母明白自己的意思。如果他們還沒有學會說話,也只能表示憤怒了。好在他們具有建立語言的能力,交流的願望會促進他們對語言的學習。

兒童到1歲半左右,就意識到每樣東西都有名稱,每個東西都由一個特定的詞來表示。也就是說,他能從聽到的詞語中分辨出一些具體名詞。這是一個多麼大的進步啊!剛開始說話的兒童,只會說單個的名詞,心理學家稱這些名詞為“一個詞的句子”。

只要我們留心就會發現,兒童經常說“Mupper”,意思是“媽媽(Mummie),我要吃飯”。兒童改變了單詞的形體,把它們壓縮成了“一個詞的句子”。

當兒童由於自身能力的侷限,感到孤立無助的時候,他們會多麼苦惱。如果大人能夠理解他們表達的意思,對他們該有多大幫助啊!

兒童還常說簡單的擬聲詞。比如,他們用“汪汪”來指示狗。人們通常把這種語言稱為“兒語”,其實,我們對兒語的研究遠遠不夠。兒童在這一年齡階段,不僅學會了語言,還形成了條理感。兒童的心理從無意識轉向意識,許多東西需要條理化。

下面這個例子我過去多次說過,因為它最能說明兒童對條理的要求,所以我在這裡再說一遍。

“abrigo”在西班牙語是大衣的意思,剛開始說話的兒童常把它說成“go”;同樣他們也把肩膀“espalda”說成“palda”。這是因為此時的兒童存在心理衝突,缺乏必要的條理,當他們說出“go”和“palda”的時候,經常氣惱得大喊大叫。

母親們有時感到莫名其妙,當她們脫下大衣搭在欄杆上時,孩子就不停地哭叫。我建議母親遇到這種情況時,馬上穿上大衣,兒童一定會停止哭喊,並且高興地說“Go palda”,彷彿他們在說“對了,大衣應該穿在身上”。

我舉出這個例子要說明什麼呢,它表明了兒童對秩序的渴望,他們渴望擺脫混亂,進入有條理的世界。因此,我多次呼籲建立一種特殊學校,以滿足1歲至1歲半兒童的發展需要。我們不應該把孩子隔離開來,而要讓他們經常與大人接觸,聽到標準的語言。

6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記錄孩子成長 承認孩子的普通 他是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