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的時候是天使,長大成人以後,就必須是雄鷹!
當我們的物質生活極大豐富時,對於孩子的呵護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無論在生活方面,還是在學習方面,唯有擔心孩子吃苦吃虧,受累受欺負,害怕孩子在社會上得不到認可。甚至,這種呵護升級到了溺愛。而盡人皆知,溺愛必出逆子!
我們不得不承認,對孩子的呵護是出於家長的本能。然而,我們也不得不說,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必須認識到,孩子終究要面對複雜的社會,特別是社會中存在的激烈的競爭,在其成長過程中,必須增加挫折教育,以提高其抗壓能力。否則,孩子容易成為斷了翼的天使,使我們的教育付諸東流。
近幾年來,我們見過了很多的因為難以抵抗壓力,面對挫折而輕生,厭學,抑鬱以及離家出走的案例,留給我們唏噓的同時,也留給我們深深的思考。老師和家長如何面對情緒衰竭的孩子是一個亟待思考和解決的重要課題。
這個課題如此之大,如此之重,需要以老師和家長為主體,全社會的全面配合,應該稱其為以挫折及抗壓為核心的社會心理學教育。
此種教育應該融於家庭生活和學校活動中,加強家校聯絡,形成立體式的教育模式。
1.家長應該多帶孩子去參觀各類博物館,以拓寬其視野。
視野寬闊的孩子,看問題就會有更多的視角,不至於一根筋。對於一些不順心的事情就很容易想得開。
2.家長應該多帶孩子參加一些公益活動。
公益活動可以幫助孩子增加各種能力,特別是增加與他人合作和交流的機會及能力,利於轉移其負面情緒。
與孩子的溝通和交流有利於孩子瞭解社會,使其認識到社會不僅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不盡人願的地方,要客觀地面對社會。
4.學校應該多組織各類社會活動。
5.學校應該組織學生每天觀看新聞。
新聞能夠使學生了解這個大千世界,同時,避免學生自由無度地受網路中錯誤思潮的影響。
6.增加學工,學農,學軍等專項活動。
由學校牽頭,聯絡相關單位,安排學生參加類似的活動。
綜上所述,對於學生的挫折教育要透過各種活動,特別是活動的細節,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而絕非課堂說教,更不是發現問題後家長的吼叫。這就需要家庭,學校,甚至全社會的通力合作,直面現代孩子的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不溺愛,不迴避,使我們的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品性,利於家庭,利於國家,更利於其個人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