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讓不少年輕爸爸媽媽沒時間照顧小寶寶,爺爺奶奶們又可能因種種原因無法幫著帶,思來想去的,只好找保姆來解決照顧寶寶的問題。
可又想,保姆畢竟是外人,會不會用真心誠意帶寶寶?能否把寶寶照顧好?這些疑慮始終縈繞在爸爸媽媽們心中。
可在幾天前山東東營特別的暖心一幕,讓不少寶爸寶媽們打消了不少疑慮。
一位保姆阿姨要回家過年,一歲半的小寶寶哭著不讓她離開。保姆把孩子抱起來在懷裡安慰著,寶寶一邊傷心的咿咿呀呀,一邊用可愛的小手脫保姆的外套。
因為平常觀察阿姨進門脫衣服、出門穿衣服,所以,寶寶就覺得只要保姆阿姨脫了外套,她就不會走了。寶寶與保姆之間的感情如此的好,讓孩子的媽媽都羨慕不已。
小寶寶有這樣的反應,除了保姆阿姨無微不至的照顧有情感的因素之外,很關鍵的是孩子已經處於了分離焦慮期。
01 分離焦慮症
1-2歲的寶寶是情感的建立階段。出於對外界事物不安的本能反應,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有選擇地對周圍人做出反應:
對陌生人、接觸較少的人會表現出緊張,甚至害怕、哭鬧;對熟悉的、親密的人會表現得放鬆,心情愉悅,產生了依賴和信任感。
當與親密的人分開,寶寶也會感到不安、害怕、哭泣等行為,而這些反應就是分離焦慮症。
上面介紹的這個小寶寶就是對一直呵護她、陪伴她的保姆阿姨有了很深的感情,當保姆阿姨離開時,寶寶就出現了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一般出現在寶寶6~8個月大,14~18個月達到頂峰,此後將隨著寶寶運動技能的發展和認知經驗的不斷豐富而逐漸下降。
寶寶到了2歲,可以接受和自己親密的人短暫的分離,如果長時間的分離也會讓寶寶產生分離焦慮。
02 分離焦慮的危害
很多父母認為,寶爸與親密的人離開,表現出不捨、哭鬧是很正常的事,哄一鬨過一會兒就好了,其實,這種思想是錯誤的。
分離焦慮雖然是簡單的心理問題,但忽視心理上的調節,會影響寶寶的身心健康,影響寶寶的成長。
分離焦慮會形成強烈的依賴性。表現出這種症狀的孩子往往會對父母或者撫養者產生濃烈的依戀,一旦進入新的環境就會不適應,沒有親密者的陪伴,容易出現心理障礙。
分離焦慮會影響心智發育。症狀嚴重的寶寶會排斥與外界的接觸,阻礙孩子正常的社交發展,影響健康人格的形成。
03 分離焦慮的引導
分離焦慮儘管對寶寶危害較大,但只要父母透過正確的方法積極引導,可以很好地逐漸緩解並消除其症狀。
一、讓孩子自己玩。不要總是和孩子“粘”在一起。安全的前提下,父母站在孩子看不見的地方,給孩子一個單獨待著的機會,讓他自己玩,適應“獨立”存在。
二、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在要與親密的人分開時,用其他的事物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其專注地做某件事情,孩子的心思便不會聚焦到分離這件事上。
三、多與外界接觸。把孩子帶出去,與更多的人接觸,並適當地“放手”,鍛鍊其社交能力,對陌生外界事物不再產生害怕和拘束感。
在孩子與親密的人分開時,一定要注意幾點:切勿突然消失不辭而別,要進行告別,給寶寶思想準備;切勿哄騙孩子,這都會使孩子產生不安全感。你再次採取這樣的方式時,寶寶會產生抗拒心態,加劇焦慮感。
結語:有的人會覺得解決了分離焦慮問題,孩子好像不重感情了?非也,那是孩子成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