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現在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難以掌握好度。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不打不成才”,直至今天很多家長依然覺得,孩子犯錯通過打罵的方式可以使孩子更快的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及時改正,但是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掌握不好教育孩子的度,過度的責罵和過輕的懲罰往往會使得其反。

過度的責罵使孩子畏手畏腳,缺乏自信;過輕的責罵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反倒會使孩子更加變本加厲,難成大器。

當今社會很多父母缺乏有效教育孩子的方法,當孩子與父母發生衝突時,大多數父母會直接批評孩子,不會去仔細思考問題出在何處。

孩子永遠是錯誤的一方而父母永遠站在對的一方,這樣錯誤的教育到最後受傷的都是孩子。

我都是為你好,你怎麼一點不懂事!

明明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父母均是普通公司的職員,在明明6歲前家裡一直過著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

當明明過完6歲的生日之後,明明的父母開始為明明上小學的事情煩惱,因為明明媽媽在與朋友不經意的聊天中得知,上小學的敲門磚就是許多家長都擠破頭想要住進的“學區房”。

而明明一家住的房子只不過是遠離學校的普通小區,明明父母為了讓明明可以接受到最好的教育便私自做出了一個決定一家人集體搬到學區房裡,可是昂貴的房費卻是這個普通家庭所曾擔不起的。

經過明明父母的深思熟慮最後賣掉了一家人住了很久留下很多美好回憶的房子。可是,賣房所得的錢只夠支付房子一半的價錢,沒有辦法明明父母只好捨棄臉面向自己的親戚朋友們借錢。

在經過一番波折後,明明一家終於如願住進了學區房。正當明明父母為明明未來開心之時,他們卻不知道他們的做法會不會給明明帶來傷害。

明明看著爸爸媽媽為了自己的事情奔波勞累,明明雖然小但是卻足夠懂事,加之離開了自己從小到大的朋友,離開了自己熟悉的地方,明明變得沉默寡言,明明不再願意與父母分享自己的故事 也不再願意去結識新朋友。

那年九月明明如願進入了全市最好的小學,一切似乎走上了正軌。

可是開學後的一次考試卻給了明明一家當頭一棒,明明媽媽看著明明靠後的排名,想著自己為明明做的一切全部付之一炬,心中的怒火再也控制不住,明明媽媽把成績單狠狠的摔在桌子上並質問明明這麼差的成績是怎麼考出來的?

媽媽的質問對於明明來說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這一刻明明再也忍不住內心的委屈,一屁股坐在地上,不停的哭喊著:“媽媽壞!媽媽壞!媽媽不喜歡我了!”明明媽媽歇斯底里地喊道:“媽媽爸爸都是為了你好,你懂事一點就那麼難嗎!”

明明卻難過地說道:“你是個臭媽媽,我不喜歡你了!你不是我的媽媽!”明明的話給了明明媽媽致命一擊。

明明媽媽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一心一意的為了明明好卻換來明明現在的不理解,明明媽媽呆呆地站在那裡眼淚卻止不住的往下流。

“食言效應”,家長在育兒的道路上必須要明白!

所謂“食言效應”,就是堅持適度原則,什麼東西都不是越多越好,適量才是最重要。

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認為自己做什麼都是為了孩子好,讓孩子花大量的時間去學習,不斷壓榨孩子屬於自己的時間和自由。

作為父母為了孩子好是人之常情,可如果把握不好自己的度就會傷害孩子。“食言效應”的意義在於任何事情就算自己再喜歡也要適度,過度的追求,事情就容易變質。

家長在教育的過程種,極端的表現有哪些?

1. 過度包辦和溺愛

媽媽懷胎十月生下孩子,世上的每一位孩子都承載著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父母寵愛孩子,害怕他們收到一點點委屈,從小便把孩子護在自己的“羽毛”下,為孩子們遮擋風雨。

孩子與父母來說無疑是最寶貝的東西,用“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碎了”來形容也不為過。

父母將孩子的衣食住行全部安排的妥妥當當,孩子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過度的包辦和溺愛使孩子們在離開父母后變得一無是處,就連最基本的生活都難以保障。

2. 嚴苛教育和挫折成長

古話說得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父母們為了讓孩子們變得更加優秀便對他們的要求極其嚴格,為他們制定嚴謹的時間表、充足的課後作業,不斷為孩子的成長設定不同的障礙來幫助孩子成長,他們認為只有受挫孩子才會真正的成長。

小孩子們的自制力不足往往無法好好完成自己的任務,經常需要父母通過強硬的方式幫助孩子。過於嚴格的父母,受過許多挫折的孩子在進入社會後往往會感到畏手畏腳,壓力和焦慮常伴左右。

3. 放生式教育

“佛系”在網路上流行起來,社會上出現了一批又一批的“佛系青年”。隨之而來,“佛系父母”也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

這些父母認為孩子需要自己在社會上歷練,需要自己用每一件事情去感受這個社會的每一面,不管孩子遭遇了挫折還是成功,作為家長他們都不會過多的詢問和關心,他們認為孩子自己經歷的越多孩子就會成長的越快越好。

孩子需要自己成長,作為他的家長不能總是插手孩子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去闖去飛,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在這種放飛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具有自己生存的能力但相對應的就是缺乏父母的關愛,在親情上出現空白,對感情的把握不夠合理。

在教育的過程裡,家長也要學會成長!

1. 自我反思

當孩子與父母發生衝突時,父母不要著急去訓斥孩子,而是要興平氣和的想一想,孩子為什麼與自己發生不愉快?究竟錯在何處?誰才是過錯的一方?

世上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同樣世界上也沒有不愛父母的孩子,當孩子拒絕父母的好意時,父母要想想是不是這些並不適合孩子。

父母要時刻反思自己的行為,再不違背自己原則的前提下,可以滿足孩子合理正當的要求。畢竟只有孩子從心底接受了,喜歡了,才會自己主動去學習,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人。

2. 傾聽孩子的需求

傾聽是人類的本能,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接納與尊重。通過傾聽走進孩子的內心,感悟孩子的生活,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與孩子們在同樣的水平上來上一次平等的對話,心貼心的與孩子們進行交流,讓孩子們信任我們,從而讓孩子們想說、敢說、大膽說。在傾聽的條件下,幫助孩子們更好更快的成長。

3. 學會換位思考

有一句話在朋友圈瘋傳:“我們是第一次當爸爸媽媽,你是第一次當寶寶,我們一定要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父母與孩子的存在是人生最美妙的組合,我們本不是對立面,我們要學著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多多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思考問題。

如果父母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替孩子考慮問題,如果孩子願意試著去理解體諒父母,如果兩者可以試著去學會換位思考,父母與孩子的“戰爭”早已不復存在。學會換位思考,會讓彼此的生活中充滿快樂與理解。

4.給予孩子自己的空間和時間

中國式教育無非就是父母的一生圍繞著孩子展開,其實當孩子長大後父母們對孩子的保護就可以適當減少了,多給孩子一些空間和時間讓他們自己去感受這個世界,讓他們自己成長,放開孩子的同時也是放開自己。

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人中龍鳳這點無可厚非,但現實中不要過於急躁,適當給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去傾聽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孩子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路,作為父母的我們讓他們放手去幹,去拼又有何不可呢?

孩子的成長往往需要輕鬆而又愉快的環境。

凡事不可強求,孩子的成長是一步一個腳印的,作為孩子的爸爸媽媽,只要做到陪伴與鼓勵我想這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了。

孩子的成長不需要急功近利,只要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總有一天他們會遠比我們想象的成功,會成為爸爸媽媽永遠的驕傲!

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父母最好的禮物,他們身上都藏著或多或少的閃光點,家長要努力去挖掘,凡事不可強求。父母要相信孩子也要相信自己大家共同成長才會共同進步。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其實孩子小的時候,不需要學那麼多,學會它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