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現如今的孩子是真的脆弱嗎?

不,與其說是孩子脆弱,還不如說是家長脆弱

懲戒,是一劑良藥,雖疼但利於行,所以,張弛有度的懲戒,有利於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

然而,現如今老師心裡對於懲戒卻心存顧慮,原因是家長如果知道自己家的孩子被老師打,那這位老師肯定會倒大黴的

瞧,近段時間武漢一小學老師用尺子擊打學生手心的事件,迅速傳遍網路,最終處理結果就是老師被停課反思

回憶我們苦逼的小學生活,從三年級開始就在老師的戒尺之下畢業的,被打的原因就是數學的口算題,最簡單的運算題都要出錯,不被打才怪,這要是放在現在,教師家的大門都會被家長拆了吧!現在回想起來,我反而很感謝那段學校生活,讓我養成了對事情仔細檢查的習慣。

相反,對於現在的孩子,不光是老師就是有些家長都覺得現在的孩子都太難管教了,不打要翻天,打了怕孩子承受不住

說到這裡,我不禁要吐槽下,如果正確的懲戒孩子無法接受,那麼請把孩子領回家裡去吧,你家的孩子太脆弱了,經不起風吹雨打!

所以,有尺度的懲戒教育才是我們應該提倡的教育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要相信教育的力量。懲戒的前提一定是老師對學生充滿了愛,有愛才會有希望

“恨鐵不成鋼”,大抵說出了老師們的良苦用心

好的教育離不開懲戒教育,但懲戒教育不是盲目地進行體罰,懲戒有很多種手段的,比如:犯錯的學生打掃街道衛生,對於考試中故意作弊,讓寫檢查在全班面前讀或做俯臥撐等

每個孩子的脾氣性格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選擇的方式也就不一樣

但是,對於孩子的懲戒教育有些家長也不理解,學校不就是要有寬容心嗎?學校的責任是教育孩子,但教育不是學校單方面就能做好的,好的教育應該從家庭教育開始

我國宋代太學制定了“五等罰”的懲戒條例,按學生過錯行為的不同,將對學生實施的懲戒分為五等: 將“凡太學生違反太學規矩,輕者, “關暇”數月,不許出入;稍重者,則前廊關暇;重者,調換齋舍;又重者,進入“自訟齋”,自宿自處;最重者,撲打後開除出學,不齒於士類。

從古代開始,對於違反學校規定的,規定了明確的懲戒方法,對於不同程度的犯錯也有不同程度的懲戒手段

同樣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著名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家裡有這樣一條規定:如果子女犯錯,必須要受到懲罰。具體採取什麼方式由子女提出來,經過家長同意就可以實施了。有一天天氣非常好,馬克·吐溫夫婦決定帶孩子們去到附近農場裡遊玩,這可是孩子們盼望很久的事情。

可是妹妹克拉突然哭鬧不止,大女兒蘇茜欺負了她並動了手,蘇茜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主動向媽媽承認了錯誤並懇請原諒。但是按照家規蘇茜必須要受到懲罰,蘇茜沉默了很久,終於鼓起勇氣說到:“今天我留在家裡照看家,不去農場了,馬克·吐溫有點兒不忍心,溫和地對蘇茜說到:“寶貝,你可以選擇其他的方式的。”但是蘇茜非常果斷地說:“我必須為我魯莽的行為付出代價。只有這樣,我才能永遠記得我的這次過失!”

只是兄弟姐妹間的打鬧,都會有相應的懲罰,如果是放在我們家庭之中,會不會有相同的做法呢?不會的,因為在中國,這種打鬧是被看成一種很常規的做法了,姊妹之間打架了家長訓斥一番就好了,最多就是被打一頓,孰不知沒有被孩子認可的家庭教育,永遠都是孩子永遠不能說的“痛”

建議家長可以嘗試這樣做

1、讚美式懲罰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是對於犯錯的小孩,我們應該去肯定孩子,說說他的優點以及他的存在對於整個家庭的重要性,犯錯的人心裡都會有愧疚感的,如果我們揪著錯誤不放,會讓孩子感到:“我已經意識到錯誤了,你們為什麼還要喋喋不休”

這種隻字不提錯誤的懲罰方式更大地維護了孩子的尊嚴,讓孩子從心裡產生愧疚之情,從而激發心中的善意,讓孩子自己意識到錯誤並進行改正比家長糾正更加有效果,產生的影響也更為深刻

2、讓孩子自己選擇懲罰的方式

規矩之下給孩子自由,既然犯錯了就要受到懲罰,懲罰的方式讓孩子自己去選擇,是要去打掃房間還是洗衣服,還是把自己的零花錢拿出來給大家買禮物等等,懲罰的方式太多了只要肯想,花樣太多了

11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熊虎成長記:父與子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