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裡的一個孩子,幾乎每次見到他,他都能髒出一個新高度。衣服不整潔不說,夏天的時候腿上身上常常有擦過汗一道道黑色的痕跡,甚至有次不知道是因為感冒還是怎麼回事,鼻涕竟然就掛在嘴邊風乾了也不擦一下,每次一問孩子的標準答案都是"沒關係,反正待會回家媽媽會幫我弄"…….
本來以為是這個孩子家裡的衛生習慣不大好,可誰知道孩子媽媽說"我們家人都很愛乾淨,很勤快的,誰知道在他為什麼這麼懶"這個媽媽也是一臉疑問。
其實,孩子的懶,常常是由大人造成的。
不信我們可以回想一下,當孩子不滿一歲的時候,他要求要自己吃飯,你怕他吃不飽,拒絕了;當孩子2歲的時候,看到你在澆花,也想要澆花,你說會弄溼衣服,拒絕了;當孩子3歲的時候,看到你掃地,也想要掃地,你怕他碰掉了花瓶,拒絕了…….
這些都是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和模仿力,大人們習慣性地回絕和愛護,不知不覺的,就把孩子養懶了。
喜歡幫忙包辦
孩子剛剛開始學穿衣,可能找到一個袖子再穿進去就需要十幾分鍾甚至更久,家長怕孩子著涼,總會幫孩子代勞。這種幫助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就是一種"添亂",父母的"包辦"就是在提醒孩子"無能",久而久之,孩子習慣了這種"添亂",懶孩子就這麼養成了。
想要孩子勤快,父母要學會"示弱",孩子上學都是由父母來收拾書包,如果某天少拿了一樣東西,孩子回家來必然會對父母產生抱怨"媽媽都怪你,怎麼不把橡皮泥放進去,害得我被老師批評……."這時,父母有必要"示弱",晚上的時候告訴孩子,"媽媽今天不舒服,不能幫你收拾書包了,全靠你自己了,需要帶什麼還記得嗎"放心,他肯定能收拾的好好的。如果此時父母可以在給孩子一點小小的鼓勵,比如當著眾人的面"無意"的誇孩子:他自己收拾書包啥的可好了,比我之前給他弄得還要仔細,第二天要用的東西一件不落。相信孩子會更有信心自己做。
喜歡催促孩子
快點吃飯、快點穿衣服、快點出門、快走……非常多的大人特別熱衷於頻繁的催促孩子,可是大家有沒有發現,催促的時間越長,對孩子的效果就越低?。孩子不僅沒有變得勤快利落,反而讓孩子更加懶散拖拉。
這是孩子已經把你的催促資訊遮蔽掉了,反正爸媽會著急催我的,我不用擔心。
與其這樣,不如直接和孩子事前定好約定。比如上學早起這件事,父母最多叫孩子三次,如果孩子不起,大可以讓她遲到一兩次,進不去幼兒園門或者會被老師批評都由她自己承擔,漸漸地,孩子就會明白早期的意義和遲到要承擔的責任。慢慢的孩子不用你催促,他就會自己起床收拾,做好上學準備。
喜歡責罵孩子
如果孩子還是意識到要幫助家人做些家務的時候,千萬不要辜負孩子的好意。比如飯後主動幫助收拾碗筷,那麼家長就不要埋怨孩子收拾的不徹底,毛躁、偷工減料,而是一面肯定孩子的成長,感謝孩子參與到勞動中,另一方面稍稍指出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你今天幫媽媽收拾碗筷,媽媽覺得太幸福了,我居然有這麼一個貼心的好幫手,可是媽媽好像發現少了兩隻碗,你能幫我去找找嗎"此時,孩子不但得到了你的感謝和讚許,還有你的求助,從而獲得了自豪感,未來他們做事的時候會積極的想辦法把事情做的更好。
孩子懶,說到底還是因為家長給與的保護太多太全,試著讓孩子自己來,他們能做的比你想到的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