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謙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繼承這個傳統美德。因此,每當孩子為自己取得的一些成績沾沾自喜時,家長就會告誡孩子不要驕傲自滿。我認為家長這種教育孩子要謙虛的行為是值得被肯定的,但有一部分家長的“中國式謙虛”——過度謙虛,是不值得被肯定的。並且,家長的這種過度謙虛在一定程度上是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的。

我曾經親眼目睹過這種過度謙虛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在今年國慶節的時候,我的一位親戚帶著小孩到我家做客。在我和親戚坐在客廳裡聊天時,親戚的孩子就坐在我們旁邊玩著樂高。我和親戚聊天談到了孩子的成績,據我所知,親戚的小孩成績拔尖,在班裡一直是優等生。於是我不禁感嘆道:“你家孩子的成績真的很好啊!”。

這時,坐在一旁玩樂高的孩子聽到了我的誇獎,他不自覺地放下樂高,眼睛亮晶晶的看著我,同時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而與此同時,孩子的小眼睛還朝著親戚望去,充滿期待地想聽到親戚對於自己的誇獎。但是親戚不僅沒有對孩子取得的成績進行肯定和誇獎,還非常淡定地說到:“他的成績也就算得上是一般,雖說現在的成績高,但以後怎麼樣就不好說了。”

我清楚地看見,當孩子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他臉上的笑容消失了,就連他最喜歡的樂高都被他放在一旁。我能感覺到他在那一瞬間的失落和委屈。

其實,這種過度的謙虛不只是我的親戚這一位家長的做法,中國大部分的家長都是如此。當面對別人對自家孩子的誇讚時,他們最常說的便是,“他沒有你說的那樣好”。不可否認,這的確是一種謙虛,但這種謙虛是不是會存在一種過度的嫌疑,這是我們的家長需要考慮的問題。畢竟,謙虛是美德,但當謙虛過猶不及或者使用不當時,它也是會對孩子造成一種傷害的。

那家長為什麼會有這種過度謙虛的行為呢?可能存在下列三種原因:

第一,面子問題

家長只是普通人,還不能夠做到對別人的看法完全不在意。當孩子被別人誇獎時,如果家長自己也跟著誇獎,那麼別人可能會覺得家長自大。如果孩子一直優秀,那別人也只能是說說而已,但是如果孩子下次表現不佳,那麼就會被其他人嘲諷說:“他家的孩子也沒有他說的那樣優秀啊”。正是因為這樣,家長只能用過度謙虛來保全自己的面子。

第二,社交需要

大部分家長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可能都說過類似“我家孩子沒你說的那麼好”“這次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都是他運氣好”等等這一類常見的過度謙虛的話。不可否認,這是一種成年人社交的需要。但是,家長在說這類話的時候沒有想到,孩子可能就在他們面前。他們沒有意識到這類話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而對孩子而言,他們的年齡不夠,沒有辦法明確地分辨虛偽和真誠。特別是當孩子自己的缺點被父母對著外人說出來的時候,孩子其實是很難接受的。

第三,文化傳承

謙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很多家長認為在外人面前不誇讚自己的孩子就是謙虛,他們認為他們這樣做是在培養孩子謙虛的美德。但實際上家長的這種行為能夠做到的只是打擊孩子的自信,並且很多家長在面對自己孩子被誇獎時,會本能地對這種誇獎進行否定,這其實是一種潛意識上的過度謙虛的行為。誠然,謙虛是一種美德,但是家長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將你認為的美德強加在孩子的身上,這樣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心理負擔,並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那麼家長的這種過度謙虛對孩子的心理會造成那些傷害呢?有以下三點:

第一,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就像湖南衛視的綜藝節目《少年說》裡有一位叫璟頤的女孩子,她在節目裡用盡力氣向媽媽喊出了“為什麼你總是把我跟別人比較,難道我做的努力你看不到嘛”這句話。其實,這就是因為家長的過度謙虛,讓孩子沒有得到她該有的肯定。並且,家長的這種謙虛會讓他們認為是自己做的不夠好,從而自己否定自己。當他們開始否定自己的時候,他們會慢慢變得垂頭喪氣,沒有動力做事。而造成這種症狀的原因,就是他們的自信心被家長的過度謙虛給徹底打擊。

第二,孩子變得自卑和消極

對於孩子而言,當自己付出無數努力卻得不到的父母的支援與肯定時,他們的做事積極性自然而然的就會降低。並且,由一項報告指出,幾乎每一位受過父母“責罵”的孩子都會出現一些明顯的不良性格,其中有25.7%的孩子出現了自卑心理。既然“責罵”會讓孩子出現自卑心理,那跟責罵類似的過度謙虛同樣也可能讓孩子出現自卑心理。

第三,孩子開始自我懷疑

孩子對於家長的話總是很信任的,他們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當你一味的貶低你的孩子時,孩子就算對自己再有信心,他也會開始慢慢懷疑自己。因為孩子到最後會把父母的那種過度謙虛當成自己的觀念,他可能會真的認為自己是真的很差勁,並慢慢的接受那樣差勁的自己。家長理所當然的過度謙虛其實就是對孩子的一種理所當然的傷害。

因此,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應該要做到以下這三點:

第一,對孩子多肯定和鼓勵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肯定和表揚,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是會需要家長的肯定和鼓勵來作為他做一件事情的動力。當家長對孩子做出肯定時,孩子在感到很開心的同時,也會更加的努力做好這件事。

第二,實事求是地批評

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家長需要的是心平氣和的指出孩子所犯的錯誤,並告訴孩子,可以做錯事情,但是需要對自己的錯誤進行反思和改正,並確保下次不會再犯。這好過一味的去責怪和貶低孩子。

第三,與孩子多溝通

溝通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家長應該做到多和孩子溝通,去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並且,當孩子告知你他所遇到的麻煩事時,你需要和他一起分析,並引導他去解決。

從古至今,“謙虛”都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對於謙虛應該持有讚揚的態度。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們需要的是被認可而不是那種被強加的過度謙虛。家長應該學會去尊重孩子,避免因為自己的過度謙虛給孩子造成心理傷害。只有當家長做到這樣時,家長和孩子之間才能構建一種和諧的親子關係。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最適合孕婦吃的3種水果!孕媽早知道,寶寶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