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網友表示自己的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都表現地很正常,但是在一些小事上卻經常做不好。
就像是小朋友看上去很聰明,但是在學習的時候總是不能將注意力集中,無法長時間坐在一個位置上,甚至在平時走路時都會出現平地摔的現象。
不少的父母表示這些都是小事,等到他們長大了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了,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表弟的孩子就是這樣,平時看上去很聰明,但是在學校裡經常給老師說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安安靜靜坐在位置上。
表弟用了很多的辦法都沒有將孩子教好,最後實在沒有辦法了才去兒童醫院裡詢問醫生。一問終於知道了原因,原來他的孩子是典型的“感統失調”。
醫生表示“感統失調”的孩子對於自己的控制力不是很強,有些行為或許是他們自己也不願意的。
那麼什麼是“感統失調”呢?專業的解釋中“感統失調”是指,孩子的大腦對於自己的行為不能很好的控制,大腦中的一些功能失調了。
大腦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著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三歲之後孩子的行為都是在大腦發出一定的指令後才能做出來的。
但是一部分孩子他們的大腦功能並沒有發育完全,在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這些功能不能夠快速地反應出來,或者和常人相比更慢。
單單從學習來看,就是孩子的學習能力相比於其他正常的小朋友會更慢一點。
而“感統失調”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先天性感統失調。
出現這樣的狀況主要和媽媽生產的方式和胎的位置有關,如果的順產的孩子在生的時候能夠感受到產道擠壓給孩子帶來的觸感。
而剖腹產的孩子就無法感知到這樣的感受了,自然對外界的感受也相對會弱一點。
另外就是在懷孕的時候孩子的胎位並不是很理性,甚至有些偏離了,這就會抑制了孩子神經的發育。
另一種是後天教育導致的感統失調,孩子的成長的過程中會接觸到很多的事物,而這些事物也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刺激,加快他們神經的發育。
但是很多的父母十分的擔心孩子,不願意孩子接觸一些物體,因此經常是代替孩子去接受一些事物。在這樣的情況下,外界對於孩子的刺激減小了,孩子無法接受這些刺激,神經的發育相對於正常的孩子就會慢了。
因此他們的觸覺、聽覺或許就會無法和正常的孩子一樣,而大腦的發育無法和肢體相協調,間接導致了後天的感統失調的產生。
那麼感統失調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問題呢?反應慢,學習效率低感統失調的孩子對於事物的反應速度都會變慢,接受到的畫面或者是聲音的處理能力也會相應變慢。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在接受新的知識的時候就無法和正常的孩子一樣快速了。長時間這樣,孩子甚至會出現記憶力低下等問題。
產生自卑因為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其他的小朋友不一樣,他們發現了自己的缺點,並且和其他的差距也變得越來越大,這讓他們的內心感到十分的難受,漸漸地他們就會變得很自卑,對於新的事物都不敢去觸碰。
變得敏感這樣的孩子在遇到新的事物的時候就會變得緊張,害怕自己無法接受,變得更加的難受,直接的表現就是咬手指和發抖。因此他們會變得十分的敏感,很容易產生常人感受不到的東西。
總結因此在發現孩子出現感統失調的時候我們要儘快對其進行改變,以免產生無法挽回的後果,讓他們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網友們對於感統失調的孩子有什麼建議和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