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寶媽提問:

“孩子玩遊戲不能輸,輸了就哭該咋整?就是一個遊戲而已,輸贏沒有關係啊。”

——超寧“育兒心理群”

超寧說

通常父母都受不了孩子為了遊戲這點小事兒哭,覺得犯不著,父母這麼想是正常的。

接著從孩子的角度看,成人覺得玩遊戲不值當哭,是站在上帝視角而不是當事人—孩子的視角。

接下來是長篇大論,請做好準備。

01 兒童生理和心理發育的角度

首先從生理和心理發育的角度來說說:

先換個角度,如果我們成人做事沒成功,是會歡欣鼓舞還是垂頭喪氣?

我們不哭是因為身為成人,我們的大腦發育已經對行為有了足夠的支配和控制能力,也就是我們哭不哭是會看場合和事情的嚴重性的。

但孩子的大腦還沒發育成熟,他的自控力還沒有發育好,也就是傷心了就哭,難過了就嚎,高興了就手舞足蹈嗷嗷叫,還沒有很好的一箇中間地帶,所以娃玩遊戲輸了哭,說明他的發育很正常。

02 兒童的自我認知發展角度

接下來從孩子的自我認知發展來說說:

在孩子的眼裡,父母認為無足輕重的遊戲,卻對孩子的意義非凡,這可能關係到孩子的抗挫能力。

一個遊戲在成人眼裡是個不值一提的小事,但對孩子來說可能就是一件大事,尤其當遊戲裡有了輸贏之後。

遊戲輸了對於孩子來說便是一個挫折,面對這個挫折想讓孩子如何應對,取決於父母平日裡的養育方式。

想想平日裡孩子做錯一件事,你是怎麼說孩子的:你怎麼這麼不懂事,你有沒有點規矩,你怎麼這麼嬌氣?

每一句話都是對孩子性格和品質的否定,長此以往做錯一件事就意味著孩子這個人是有問題的,那麼當一個遊戲輸了,孩子也會把這種否定泛化到自己整個人都是不好的,不值得被愛的。

要是孩子做對一件事,你是怎麼說的呢:你真棒;真是個乖孩子;寶寶最聽話了。

雖然每句話也都是對孩子的肯定,但卻也都是直指孩子的性格和品質,時間長了孩子為了得到成人的認可和表揚,不得不處處謹慎小心變成一個迎合他人的老好人,孩子的自我迷失在他人的評價裡。

如果孩子是在經常被評判的環境里長大,事情做對了就會誇他很乖,是個乖寶寶;事情做的不合父母的意就會被評判乖不乖,聽不聽話,那孩子就會發展出以外部評價為標準的評價體系,他的真實自我迷失了。

同時孩子也會把輸贏看的很重,這時遊戲的輸贏在孩子眼裡便成了對自己能力和品質好壞的評判了。

只有當孩子有一個堅定的自我,內在自我足夠堅定的認為自己就是好的,而不取決於外界的評判,那遊戲才只是遊戲。

03 如何建立堅定自我,提升抗挫能力

1 給孩子試錯的機會,接納孩子的壞情緒

遊戲輸了孩子嚎啕大哭,先放下我們對孩子“不爭氣”的牴觸情緒和評判,接納孩子當下的挫敗感,告訴他“遊戲輸了很傷心,傷心的流了好多眼淚,遊戲輸了是可以哭的。”這是在告訴孩子你的任何情緒都是合理的,你的傷心媽媽/爸爸懂。

此刻孩子在傷心的同時還能找到一份支援感,雖然心量因為遊戲輸了而消耗,但父母此刻的共情和理解又迅速補足了孩子的心量,這樣才能讓孩子再次“滿格電量”面對未來的挑戰和挫折。

如果此時父母又是劈頭蓋臉:“怎麼這麼沒出息,一個遊戲至於嘛!”孩子原本的傷心還無處發洩,又被一頓指責和否定,這時寶寶心裡得有多苦。本來就不滿格的心量,一下子就該“電量不足”了。

只有當孩子的情緒被理解被接納,無論怎樣他都有一種被愛的堅定信念,那時孩子“好的自我”才會越來越堅定。

2 就事論事,別人。

無論孩子做對一件事還是做錯一件事,放下我們出口成章的表揚和指責,就事論事很重要。四個字很簡單,但你卻可能做不到。

孩子很有禮貌的與鄰居打招呼,你會怎麼說?

“寶寶真是乖孩子,太有禮貌了。”“寶寶真棒。”……

孩子把積木弄到滿地都是而不整理,你會怎麼說?

“你怎麼這麼邋遢,一地的玩具能不能收拾下?”“你怎麼這麼不懂事,玩積木在哪玩,跟你說了多少遍了,記不住嗎?”……

這些我們就又回到了評判的老路,而不是就事論事。

如果要就事論事該怎麼說?

“寶寶,媽媽看到你特別有禮貌的和叔叔打招呼,讓媽媽也覺得很舒服。”

“寶寶,我看到滿地的積木,這讓我走起路來提心吊膽,特別擔心摔跤。”

回到孩子做的具體的事情還有給父母帶來的便利或麻煩上,這樣我們就只是在就事論事,而無關對孩子自我的評判,這件事即使錯了也只是事情做錯了,而不是整個人錯了,那時一件事的好壞便不會傷及孩子的自我。

一場遊戲的輸贏,於一個自我不堅定的孩子便決定著他的好壞;

一場遊戲的輸贏,於一個自我堅定的孩子便只是一場遊戲而已。

你想好讓孩子如何遊戲(人生)了嗎?

5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嬰兒哭吵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