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唯一能夠表達自己想法的只有哭吵,你我只是聽不懂而已。
哭吵就是傷心不適嗎?顯然這種認知不完全。
那麼努力的尋找哭吵原因就很必要了。
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疾病,其次就是不適。把這兩樣解決掉,哭吵就不需要過度擔憂。
關於嬰兒疾病時除了哭吵還會伴隨的其他情況在以前說過,觀察飲食、活動情況,如果有上呼吸道感染,就會有感冒的表現:打噴嚏、鼻塞、咳嗽、發熱等等;如果有腹瀉的情況,就會有大便性狀的改變。
這些都很好辨識,嬰兒鈣吸收不良造成的低鈣血癥也會影響嬰兒睡眠,也會哭吵不安,及時的補充維生素D3就可以好轉。
另一個疾病狀態就是乳糖不耐受,是嬰兒身體裡缺乏乳糖代謝酶,對母乳或者替代乳品的乳糖無法分解消化從而帶來腹痛、腹脹、腹瀉、哭吵不安。
還有就是牛乳蛋白過敏,這在嬰兒進食牛乳幾分鐘之類就會發生,出現腹瀉、腹痛、哭吵不安。
上述兩個疾病狀態通常伴有生長髮育的減緩。
首先,嬰兒哭吵時伴隨有手腳揮舞,是一種難得的身體運動,可以促進身體發育;同時哭吵時的呼吸比較深長,對於肺活量的增長、肺泡發育也是有利的。
那麼適量的每日哭吵並不需要及時安撫。
哭吵嚴重影響嬰兒生長髮育的情況也有,有的嬰兒哭吵憋氣太久至呼吸心跳停止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這就需要做徒手心肺復甦了,那麼對嬰兒大腦發育會帶來不利影響的。
嬰兒不同的氣質型別,哭吵發生的頻率和每一次持續時間是不同的,難養型氣質的嬰兒哭吵發生頻率就會更多,每次哭吵時間也更長。
這些氣質型別可以去醫院兒童保健科測評,自己也可以大致有個評估,明白這些只是讓大家明白屬於正常現象,不需要過於焦慮。
關於哭吵安撫的問題,並沒有有效的資料資料證明積極安撫與消極安撫對孩子將來的心理行為有多少影響,這一切不太好設計實驗來觀察。
完全就取決於家長自身的工作時間和身體狀態,為什麼這樣講呢?嬰兒在夜間哭吵,家長被吵醒,是簡單的用手撫慰嬰兒還是選擇自己起來懷抱嬰兒安撫,嬰兒也會在你一開始選擇的安撫方式中尋找到自己獲得撫慰的感受。
你的時間充足就選擇懷抱嬰兒安撫,反正第二天也不用上班,可以在白天休息。沒有充足的時間也只能是撫摸安慰,這兩者之間也沒有證據表明哪一種對嬰兒將來心理健康更有利。
給予嬰兒安撫,一定要採用延遲安撫的策略,什麼意思呢?
就是嬰兒發生哭吵時過去安撫他的時間要逐漸延長,一開始如果是立刻去安撫,以後需要逐漸的延長去安撫嬰兒的時間,等他哭吵一兩分鐘之後再去安撫,讓嬰兒習慣安撫與哭吵之間沒有關係,不要給嬰兒建立起一哭就有安撫的習慣。
哭吵多數時候只是嬰兒的情緒表達,並非疾病與不適,也不是非要你安撫,很多時候就自行停止,不需要一哭就擔憂嬰兒有什麼問題。正常的與嬰兒親密互動,比如懷抱,言語交流,都可以在未發生哭吵時進行,這些互動是不可缺少的,對嬰兒建立快樂的情緒心理有益,並不是在發生哭吵之後的安撫才能建立良性心理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