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初為人母,每位媽媽都希望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溫柔且和藹的,所以一開始面對寶寶的錯誤行為,父母還能蹲下來耐心管教。

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調皮搗蛋的方法也愈發多樣,面對著孩子磨蹭、拆家、不寫作業、撒謊等行為,媽媽的好脾氣隨之而破功,耐心也逐漸告竭,忍不住開啟了“河東獅吼”的模式。

可你有沒有發現?家長每每吼完孩子,他們雖然情緒低落但很快又能自己調整好心態,然後再次黏在你身邊,仰著燦爛的笑臉乖巧地向你“求抱抱”。

為何小孩子被父母吼完很快就能釋懷呢?他們不記仇的背後,藏著暖心的原因

有資料調查顯示,近9成以上的家長都曾吼罵過孩子,其中30歲以下的父母,有28%的人會經常吼孩子,較其他年齡的父母都要頻繁。

由此看來,當孩子在生活中犯錯時,家長大多會下意識地採取這種方式來教育孩子,那麼小朋友為什麼“不記仇”呢?我想答案主要與4個原因有關。

一、對媽媽依賴性強,擔心自己記仇後就被討厭

大部分孩子從出生起就是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特別是媽媽,主要負責了他們的日常生活需求所以小朋友對於母親的依賴感是有多方面因素堆疊起來的,並不是媽媽隨便吼孩子兩句就能撼動的。

另外,3歲以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主要時期,小朋友們也會擔心如果自己記仇,對媽媽說出一些具有傷害性的話,在日後會被討厭。

二、孩子對媽媽的愛意,足以抵消仇恨

有人說小孩子年紀小不記事,父母帶娃與老人帶娃並沒有區別,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當孩子覺得害怕時,是媽媽來安撫;當孩子感到飢餓時,是媽媽及時察覺到了需求,忙前忙後;當孩子醒來時,看到的也是媽媽的笑容……,其實寶寶對母親的愛是透過小細節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

如果媽媽因為某件事情而吼罵自己,孩子心理固然不舒服,但心中對媽媽的愛意已經足以抵消仇恨了。由此看來,孩子不是心大沒記性,背後的原因還是很暖心的。

三、知道媽媽教育得對

在孩子“自我意識”發展階段,他們的小腦袋瓜裡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而同一時期,小朋友的是非觀念也在媽媽的教育中逐漸形成。

當他們鑽洞、蹦高、在廚房或者陽臺閒逛被媽媽責罵時,小朋友心裡其實也知道自己是犯錯了,父母這樣生氣是為了自己好,內心也在偷偷反省,所以自然不會記仇。

其實吼罵在教育中不是“最優解”,反而會帶來情緒傷害

現在父母工作壓力大,遇到孩子調皮搗蛋總是忍不住自己心中的怒意,於是便會開啟“河東獅吼”的被動技能。

從本質上來說,家長採用吼罵的方式教育孩子,初心是想讓他們走上正軌避免犯錯,但小朋友由於理解能力有限,他們在很多時候無法將犯錯與父母發火兩者之間建立起聯絡,家長這樣的做法只會給寶寶帶來情緒傷害。

在《當怒火傷害你的孩子》這本書中提到:家庭中累積的憤怒會投下長長的陰影,會損傷孩子的情商和社會性。

由此來看,父母的吼罵不僅對解決孩子犯錯這事毫無幫助,還會讓親子關係日漸疏遠,給孩子帶來難以磨滅的,所以學會好好說話,要成為家長的“必修課”。

當孩子犯錯時,耐心交流,仔細傾聽他們的想法,學會放低自己的音量,放慢自己說話的速度,這些都更利於孩子成長。

8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有些愛,是有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