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讀完本文約需34分鐘

我最近特別急切地想講這本書,因為我經常看到需要讀這本書的人在我身邊出現,這本書的名字叫作《不吼不叫如何平靜的讓孩子與父母合作》。因為在生活中你經常會看到很多父母大吼大叫。

那天我在一個酒店裡邊吃早餐。然後一家三口坐在那兒。那個孩子不知道為什麼已經哭了,大聲地哭,滿嘴都是食物。你知道孩子滿嘴食物哭是很危險的一件事,哇張嘴在那哭。然後那個爸爸在對面呵斥他,爸爸是低聲的那種呵斥。那個媽媽就開始上手就打那個孩子,這個媽媽打了一下以後,那小孩哇的一聲就更大了。那個爸爸就勸媽媽說,你別打他,但是照樣用這種呵斥的方法對待那個孩子。那孩子我覺得他真的相當的無助。

很多的父母在生活當中就會覺得說,我不行,我必須得吼一聲,然後那個火上來了以後,壓抑不住這種火氣。但是你知道這樣做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嗎?我最近感覺我講了這麼多的書之後,我得出了一個結論,我自己的結論。還沒有開始講這本書,我自己的結論是,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通常會有兩種最大的問題,第一種問題就是成癮。青春期的孩子特別容易有成癮性人格,比如說抽菸、吸毒、打遊戲停不下來等等。這些叫成癮性人格,還包括賭博。還有一種狀況就是孩子叛逆,然後摔門,跟你大喊大叫,做一些很過激的事兒。

這兩種情況分別來自哪呢?綜合了這麼多的理論之後,你會發現這兩種情況都來自於父母。成癮性人格來自和父親的關係不好,而叛逆的情緒來自於和母親的關係不好。母親太容易焦慮,母親特別喜歡大喊大叫的時候,孩子就會特別變得容易暴躁,容易情緒不穩定。而父親如果對孩子的關愛不夠,或者說父親特別的兇,不講理,那麼孩子就很有可能會有成癮性人格。所以我特別急切地希望大家能夠聽到這本書,就是怎麼樣用不吼不叫的方法來跟孩子溝通。

這本書的推薦語當中有一條我印象很深,說從來沒有見過一本這麼慈悲的書,為什麼說它慈悲呢?就是終於出現了有一個不是整天教訓你的一本書籍。我在反思我以前講的這些書籍,其實也有不對的地方。就是我們講的所有的兒童教育類的書,大家聽完了以後,很多父母都會覺得內疚。都會覺得這真是,我就這樣,我真是不對,其實這種情緒並無助於你的修復,我們不應該給父母帶來那麼多的內疚。

這本書的開篇首先帶來的是理解。這個作者是一位美國非常有名的護士,她是護士專業的一個專家,她是當了奶奶的人。她會經常講到,她也會對她的孩子和孫子大吼大叫,因為她也有過非常不堪的人生。當她每次大喊大叫之後,甚至她還打過她的兒子,在那之後她會非常的懊悔。然後她慢慢地發現,其實這種自責或者是自卑都無助於你能夠更好地改進。

因此這本書的開篇首先讓我們瞭解吼叫,我們首先得理解吼叫是怎麼回事兒,第一個觀點就是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家庭都存在著吼叫的問題,如果你沒有的話,你可以觀察一下你身邊的朋友,朋友家裡就會有。就是一定會有這種,都見過大吼大叫的問題,我們誰小時候沒有被父母呵斥過。所以你首先應該知道,不是隻有你才有這樣的問題。

吼叫有時候也是有用的,那吼叫在什麼時候有用呢?比如說孩子過馬路沒有看到一輛汽車,這時候你要不要喊一聲,小心,這是很有用的。然後小孩子在喂更小的小孩吃糖豆,你看這多危險,卡住氣管就完蛋了,說不要動,這都可以。所以當孩子面臨著危險或者緊急的關頭的時候,其實父母的吼叫是能夠給孩子帶來安全的。這個時候你必須得該吼的時候就要吼出來,因為你能救他的命。除了這種危急的情況之外,其他的吼叫其實未必是必要的。

一定要不自責,不羞愧,做過的事就是做過了。承認自己做錯了就好了,然後我下次會努力做的更好。但是深深的自責和羞愧會導致一個人沒有動力去改進。你們聽這個觀點像不像我們講過《拖延症》那本書裡的觀點,就是如果你整天責怪自己說,我怎麼總是這麼拖延,我太羞愧了,我都不能夠再面對自己了。當你整天這樣想的時候,其實你會繼續拖延下去,因為你沒有一個改進的動力。只有你接納自己說,我知道我之前這樣做是不對的,但是我依然接納我自己。像輕療愈裡邊敲這個,儘管我心情很不好,但我依然接納我自己,這就是接納。首先要懂得接納自己,你才有可能改進。

那麼吼叫通常都會有一個外部觸發器,作為一個家長,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外部觸發器是什麼?你比如說有的人一回到家,看到孩子的玩具亂糟糟的,他就急了,這就叫作觸發器。一旦看到孩子玩具亂糟糟,他就立刻會爆發。有的人看到自己的配偶把內衣隨便扔在地上,家裡亂的像豬窩一樣,就不行了。所以你要找到自己的觸發器,針對這些觸發器做一些相應的功課,你才能夠慢慢地,不會一遇到一個場景就立刻會抓狂。

我見過我身邊有的家長,他的觸發器是孩子的哼唧。就是孩子哼哼唧唧的,只要孩子一哼唧,這媽媽就急了,好好說話。那個就好好說話,他這要求這孩子你必須得正常說話,你不能哼。但實際上你沒有想過孩子為什麼會哼哼唧唧的?所以首先找到你的情感觸發器,然後知道接下來你要做的事是什麼呢?我們很多人在遇到了情感觸發器以後,為什麼會直接吼叫?是因為他進入到第二步,就是不斷升級的想法。

什麼叫不斷升級的想法?當你看到孩子的玩具亂糟糟的時候,你立刻就會升級的想到說,為什麼總是我來收拾玩具?然後就會想到沒有一個人關心這個家,除了我之外誰對這個家都不操心。就覺得自己特別委屈,特別痛苦,我怎麼嫁給這麼一個人,然後把孩子叫來罵一頓。

實際上你把你整個對人生的不如意,全部都因由這麼一個觸發器就迸發出來了。因為你給自己增加了很多的煩惱,你讓自己的這個想法不斷地升級。家裡人把內衣亂扔,扔的家裡亂糟糟的,你也會立刻想到說他們對這個家不負責任,他們根本不愛這個家,說不定他根本就不想回這個家。好吧,能不過就不過了吧。你看從地上扔了一件內衣,最後直接上升到乾脆別過日子了,因此你要小心。

那麼怎麼能夠減少自己不斷升級的想法的這個習慣?就是你要能夠學會把它記錄下來,學會把自己的這個發飆的過程慢慢地記錄下來。這個記錄和跟蹤是一個特別好的有效地減少吼叫的一個過程。所以在這本書裡邊有一段,就是有一段給了你一些模板,你就照這個模板不斷地填。我看到了什麼情況,我當時的身體反應是什麼,我的情緒反應是什麼,我又想到了些什麼問題,然後我是怎麼做的,這就是覺知。

其實佛教講的覺知的方法,在西方的心理學裡邊經常用到。他們的辦法就是拿筆記下來,當你一次一次地記錄自己發飆的過程的時候,你發飆的頻率就會越來越少。然後要理解特別多的人會喊叫,這就是我們首先得知道自愛,你要知道自己吼叫其實是有原因的。你比如說大量的吼叫是發生在那些離異的父母身上,為什麼呢?因為離異的父母更孤單,他們更加無助,沒有人幫他們,他們一個人扛著整個家庭的這個責任。所以那個壓力大到那個情況之下,他有時候難免就會喊一聲,所以這個我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還有就是你想想看,有的父母會缺乏睡眠。尤其是家裡邊有兩個孩子,小的這個晚上睡覺就很費勁,還要喂他吃奶,大的那個還不聽話。所以當一個人缺乏睡眠的時候,是很容易脾氣急躁的,這個我想大家也都能夠理解。

還有就是有人感覺沒有自己的時間,一切都被這個家庭佔據了。這個家庭裡邊要照顧房子,要照顧孩子,要照顧老人,要養車,然後要掙錢等等。但是什麼是我自己的時間?一旦想到這個問題,人們就難以抑制地內心會痛苦。所以在開篇他沒有去責怪這些喜歡發飆的父母,沒有去責怪這些大吼大叫的爸媽。他首先表示了理解,讓我們知道每個人其實真的都不容易。當你能夠了解、觀察和接受自己的時候,才給我們後面的改變帶來了一些機會。如果你不會去了解、觀察、記錄、改變,你就做不到最後的那一步。

在這裡邊有一個話讓我覺得印象特別深刻,他說你有沒有想象過,自己整天生活在監視器下邊的感覺?就是你的一言一行永遠有一個攝像機拍著你,然後把它記錄下來,我想你一定會覺得很不舒服。走哪都被人拍著走,哪都有一個人看著你。但事實上他說,我們就是被我們的孩子這樣監視著,這話聽起來挺嚇人的,實際上就這樣。我們的孩子其實是每天在注意著我們的一言一行,有時候孩子跟你描述的他眼中的那個你會讓你覺得特別的吃驚。

這個書裡邊有一個案例。有一個醫生,他女兒那天畫了一幅畫,畫了一個特別奇怪的畫,一個男人兩個腿這麼插著,這樣走路的樣子。他就問她女兒說,寶貝你畫的是什麼呀?她說我畫的是早上起來的爸爸。這爸爸說我早上起來這樣嗎?她說你早上起來就這樣,你每天早上起來都這樣。就每天早上起來她爸爸就是,因為起床氣的關係,可能很生氣的樣子。每天就是滿頭亂髮,然後兩個腿八字腳,咚咚咚走出來。女兒就覺得爸爸早上起來永遠都不開心,所以就畫這麼一幅圖。

我們有時候真的習慣了自己在家裡邊所扮演的形象,我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孩子眼中是一個什麼樣的樣子。但你要相信我,孩子觀察事情的能力比大人要強很多倍。嘟嘟前兩天在家裡邊玩遊戲,他玩什麼呢?一個人坐在那就看一輛車。用樂高拼起來的一個大車,然後在那看著。我說嘟嘟你玩啥呢,你在這?他說我在看這輛車。他看這輛車能夠專注地看十幾二十分鐘。所以有時候孩子們能夠發現很多很有意思的細節,我們大人根本沒有感覺。

有一天我在家裡邊,不是我喜歡賣舊書嗎,你們知道我在網上經常賣我的舊書。然後我把我的舊書打成包,我說嘟嘟你來幫我一塊做。嘟嘟說我的書已經賣完了,我沒什麼書好賣了。我說你陪爸爸一塊做唄。他說行,然後他就坐在旁邊,這時候他說了一句話,他說接下來我要說一句你經常說的話了。我說你要說什麼?他就拿起一個手機在那這樣玩遊戲,說我現在就在陪你。我當時聽完這句話我就樂了,我說我什麼時候說過這樣的話?他說你經常說這樣的話。

我反思,有時候我真的有可能會拿著手機坐在旁邊,他在那玩,然後我說我就在陪你。他說爸爸你陪我玩,我說正在陪你,實際上我拿著手機在看。孩子比我們記錄得準確得多,孩子就是我們的監視器。所以各位家長你要知道你的一言一行在孩子那兒的反應是更加準確的,他把你拍下來,然後記住你,經常地給你回放。所以知道這個,你就知道你的言行在家裡的責任有多麼重大。

如果你經常用大吼大叫的方法來教育孩子的話,孩子會出現的問題是什麼呢?比如說注意力不集中。越是父母大吼大叫,孩子的注意力越不集中,學習遇到障礙,學習成績差。學習成績差的孩子很多是被父母吼叫帶來的。然後長大了以後容易焦慮,容易叛逆。他處理問題的方法也是用吼叫的方法來解決。

所以大吼大叫幾乎無助於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就好像每天早上起來起床送孩子上學的時候,很多父母在後邊會催,快點,起來了,要遲到了,怎麼搞的。一天到晚這樣催他。我後來就問這些家長,我說你們為什麼早上起來要這麼整天催他,大喊大叫地跟在屁股後邊?他說我是為了幫他養成一個良好的時間習慣。我說你這樣做根本沒法幫他養成一個良好的時間習慣,你這樣做只是幫他養成了一個把媽媽當做鬧鐘的習慣。

他判斷自己該不該走,唯一的條件是看我媽媽瘋到什麼程度。如果我媽還沒有瘋到足夠的程度,那我還有時間。等我媽真的抓狂了,這時候才該走了,他一輩子都不會養成一個良好的時間習慣。所以當父母只會用大喊大叫的方式跟孩子溝通的時候,會給孩子造成一系列心理的問題以及行為的問題。他其實根本沒法知道自己怎麼做是對的。

在這個書裡邊有一個場景我記得很清楚,就是一個小男孩說,當父親朝我大喊大叫的時候,其實我根本聽不懂他在說什麼。各位回憶一下我們小時候被父母吼叫的樣子,你會發現在父母發怒的那一刻他的智商是零,你的智商也一樣是零。就你徹底呆掉了,你腦子裡想的唯一的問題就是會不會打我,會不會打我,這今天會怎麼樣,很糟糕。你在想這個,你根本聽不見父母說的任何一句話。所以希望大家能夠認真地聽一下這本書後面所給到的方法,我們來減少生活中的吼叫。

瞭解了吼叫的這些背景之後,我們來看看更深層次的原因。吼叫可能來自哪裡?第一個是來自於遺傳,代代相傳。就是因為你的爺爺奶奶吼叫你的爸爸媽媽,所以你的爸爸媽媽很自然地吼叫你,然後你就吼叫你的孩子。我們的一個書童告訴我說,他小時候覺得他媽媽老吼叫他,他說我長大了肯定不會吼叫別人。結果當他有了弟弟以後,他發現他自己經常吼叫他弟弟。遺傳,就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這是第一個來源。

孔夫子說顏回這個人有兩個好處,叫不遷怒,不貳過。我記得我們在《梁漱溟先生講孔孟》裡邊講過這個,不遷怒,不二過是美德。當你能夠知道好好地控制你的怒氣,你把他遷怒在別人身上只會引起踢貓效應。聽說過踢貓效應嗎?老闆罵員工,員工罵下邊的員工,下邊的員工沒辦法,回家罵老婆。然後老婆很生氣就罵郵差,郵差出門就踢了貓,那個貓撓了一個人,那個人就是早上那老闆,這叫踢貓效應。所以這個社會上如果每個人都在衝別人不斷地發洩怨氣的話,這個社會的惡性迴圈就會變得越來越嚴重,所以這是第二個叫遷怒於人。

第三個就是吼叫和憤怒會導致虐待。就是如果一個家庭當中的吼叫和憤怒變得不可遏制的時候,你們經常會看到很多家庭的悲劇。當一個親生媽媽她的憤怒情緒失控的時候,她真的會做·很多·不理性的事。我親眼見過很多孩子因為吃飯的事被父母揍,吃飯的時候是不能夠罵孩子的,因為它會影響消化,而且如果卡住氣管的話,命都會沒有的。但是我見過很多父母就會拉他、扯他、打他。

在這個書裡邊有一個案例。有一個小男孩把飯灑在地上,他媽媽就讓他趴在地上把那個飯舔掉,這就是虐待。所以大吼大叫如果控制不好的話,會演化成虐待的狀況。

還有就是跟健康的原因有關。有的父母自己的身體有問題,所以健康跟不上了,他的精力跟不上,他也會容易煩躁發脾氣。所以有時候解決大吼大叫的問題,首先要讓自己過上一個健康的生活。還有就是老人為什麼喜歡大喊大叫?你有沒有發現很多爺爺奶奶帶孩子,其實就是因為他們的精力不夠,他們跟不上孩子的那個節奏。所以這時候他們只能用喊叫的方法來控制孩子,這個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還有一個大吼大叫的心理原因是來自於愧疚、羞愧的心情。當父母看到孩子做了錯事以後,他的內心會產生極度的羞愧,他會認為這個很給我丟臉。而這種羞愧會形成一種力量,然後把它吼出來,似乎你就沒有那麼羞愧。這也是一種轉移你自身壓力的一種方式。但是你讓孩子來承受這個東西,這是不公平的。

在小孩剛出生的時候,護士就發現有的小孩哭起來撕心裂肺,就是哇撕心裂肺小臉漲得通紅。這種人的氣質就屬於那種外向型的,喜歡錶達的那種。有的小孩哭的嗚嗚嗚,就是小聲,然後哭不出聲來,聲音非常小,這屬於內向。有的小孩你只要一抱他他就高興,有的小孩你抱他他沒反應。這個哪個正常,哪個不正常呢?氣質的正常的範疇是非常寬泛的。所以我們很多父母跟孩子之間產生矛盾,其實是因為我們和我們孩子之間的氣質有著很大的差別。

那麼究竟什麼是氣質?我們老說氣質這個詞,一直沒有搞明白,在這本書裡邊搞清楚。氣質被醫生分成了九個維度,在這九個方面人和人是不一樣的。第一個叫作活動量,就這個人他好動不好動,活動量。有的小孩就一直跑一直跑,活動量很強,有的小孩喜歡坐著,這叫活動量。第二個是節律性,就這個人有沒有節奏感,有沒有節律性,喜不喜歡規律。第三個叫作接近或者回避。遇到了好玩的東西是不是撲過去看?還是遇到了好玩的東西沒見過是躲開?接近或者回避的特性。

第四個叫作適應性,能不能夠很快地適應一個陌生的環境。第五個敏感度,這孩子敏感不敏感。我就記得嘟嘟小時候真的是相當的敏感。我們為了防止小孩磕到頭會在這個腳上放幾個那種軟墊,各位見過吧,就是床桌腳放那種軟墊。有一天我們把兩個軟墊調了一個位置,竟然被那個一歲多的小孩嘟嘟給發現了。他就跑過來非得把這個拿下來放在那邊,把那個拿過來放在這邊,那種秩序感的強烈程度,我覺得如果打分的話我給他打五分。就是他特別敏感,他會把他的玩具永遠擺得整整齊齊的。之所以孩子跟孩子不一樣,這就是氣質。

然後反應強度,就是對外在的打擊或者外在的這個事物的反應的強度高還是低。然後情緒本質,就他的情緒本質是樂觀的還是悲觀的,是內向還是外向的。還包括他的注意力分散度,就這孩子容不容易被人吸引走。他是會集中精力地做事,還是會對各種各樣的事好奇。這個沒有好和壞,沒有對和錯,因為不要以為說只有專注的才一定會成功。有的人他好奇心很多,搞不好他能夠成為一個很好的商人。還有就是他堅持度,做事能不能夠堅持。

這九個維度決定著一個人和別人的差別,所以在這本書裡邊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測評表。你可以透過這九組問題給孩子打分,分別都是一分到五分。包括敏感度、活動量、反應強度、適應性、情緒本質、接近或者回避、堅持度、規律或者節奏,還有注意力分散度,透過問這麼一些問題,給孩子打分。看看你的孩子到底是處在高敏感度還是低敏感度,是活動量大還是活動量小。

做完這個測試給他們打下這個分之後,你再給自己打一個分。你自己問問自己這九個問題,然後給自己打一個分。這時候你就能夠看到你們家的很多矛盾是怎麼產生的。比如說你就是一個大大咧咧的人,像我就是一個對於秩序感不太講究的人,我們家裡亂一點能接受的人。但是我兒子就是一個對秩序感要求比較高的人,他就希望一些東西都放得整整齊齊的。那這時候兩個人之間就會產生不同。有的人對敏感度不高,比如說有的父母說我就沒兇他,我就跟他簡單地說兩句,我沒有發脾氣,他怎麼嚇成那樣。孩子很害怕,為什麼?孩子的敏感度比父母的高。

所以戴上這個氣質的眼鏡以後有什麼好處呢?各位知道嗎?你不再會看到一個孩子的表現,你就會把他上升到他聽話還是不聽話,他乖還是不乖,他好帶還是不好帶,不是上升到這個層面。而是這是孩子的什麼氣質,這個孩子是因為是這種氣質,所以他才會這樣。

在這裡邊有一個最有意思的前提,你要相信人和人的氣質是有很大差別的。就算是夫妻倆生的不同的孩子,老大、老二、老三,三個人可能性格完全不一樣,這個是很多家庭驗證的。老二跟老大簡直差別太大了,從生下來這個氣質就不一樣。所以當他們的氣質不一樣的時候,你就可以說服自己能夠有一些耐心,因為你沒有給他們下結論,說他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他怎麼這麼讓我操心。不是,只是他的氣質跟我的氣質不一樣而已。

因為氣質會產生特別多的爭執。比如這個媽媽很著急,快點走,別遲到。那個孩子很磨嘰,那孩子喜歡磨磨蹭蹭慢慢走,兩個人氣質不一樣會產生差距。那麼在這個時候如果產生了由於氣質所發生的權力鬥爭,這時候你發現這個家庭就糟糕了。每天任何一件小事都會引發權力鬥爭。這事到底是聽我的還是聽孩子的?那個孩子就會特別說這不公平,你得聽我的,你要尊重我。這個媽媽說,什麼尊重你,就聽我的。當這個權力鬥爭一旦出現的時候,叛逆就必然會發生。

怎麼減少權力的爭鬥?這裡邊有一個原則,父母要成為那個定基調的人。但是在定了這個基調之後,你要讓孩子知道它是有彈性空間的,這個彈性空間是可以遵從孩子的一些氣質的。所以在我們家,我會跟嘟嘟,我在大概他三歲的時候,他就問過我為什麼我要聽你們的話。他說,為什麼總是大人說了話我們要聽?我就告訴他,你知道嗎,我們是你的監護人。我們是你的監護人就意味著在十八歲以前,你還沒有長大的時候,我們要對你的人生負責。所以你肯定是要聽爸爸媽媽的話的,這個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爸爸媽媽會尊重你的意見,需要我們問你意見的時候,咱們可以商量著來。因此在你聽我的意見,你聽我的要求的這個前提之下,我可以給予孩子一些彈性。這時候你發現孩子也會舒服,因為孩子要的其實並不多。

比如說你想讓他去洗澡,他想再玩一會兒。好,給他兩個選擇,你要麼現在去洗澡,要麼你玩十五分鐘然後去洗澡。你覺得怎麼樣?他選一項,他說那我玩15分鐘再去。很好,這叫彈性。所以當你給出一個彈性的時候,孩子跟你不會有權力的爭奪,而且你永遠都知道說,是你說了算。

在瞭解了這個氣質的眼鏡之後,我們知道了我們跟孩子之間不是敵我矛盾,我們跟孩子之間不是要進行權力爭奪的一個關係,而是要相互尊重對方的氣質。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怎麼辦,減少吼叫的日常策略是什麼?第一個辦法,首先你要學會追蹤和記錄你的吼叫。每次你有了吼叫的情緒之後把它記下來,那麼這種追蹤和記錄是有效地降低吼叫頻率的一個辦法。我知道很多中國的家庭沒有這個習慣,我們連賬都不記。那既然你不想記的話,沒關係,你只要提醒自己說我今天又吼叫了,有覺知其實也就不錯了。

那麼接下來第二步,你要建立自我同情。建立自我同情的意思是什麼?不是給自己找藉口。很多人建立同情的辦法是,我是被逼的,我今天這樣罵他是因為他把我逼急了。要不是我這個生活這麼艱難,我也不至於這樣。這都是找藉口。你發現當你找藉口的時候,你下次還會這樣吼叫。建立自我同情是理解自己。首先前提是承認自己錯了,我今天又對孩子吼叫了,這樣做是不對的。我的壓力可能太大了,我現在需要放鬆一下,這是可以的。

你需要找到自己去改進的路徑,而不是需要找到一個自己發脾氣的藉口。能夠理解這兩個的區別嗎?找到一個發脾氣的藉口,你沒有任何行動。而找到一個理解了自己為什麼會發脾氣的原因,並且告訴自己下一步我打算怎麼做,這才有行動的方向。所以只有你能夠建立自我的同情,你才有可能能夠改進吼叫的頻率。

那麼如果你不吼叫的話應該怎麼辦?當你吼叫準備發生的時候,有時候真的一股火從後腦勺衝上來,眼看就要發飆了,在這一刻給大家提供一個方法叫ABCDE。大家以為是那個認知療法是嗎,ABCDE?不是,這個不是認認知療法的ABCDE,是另外一個ABCDE,這個ABCDE是專門對治吼叫的方法。

A叫作Ask,首先自問說,是什麼觸發了我這麼生氣?你還記得嗎,有那個觸發的扳機。然後我腦子裡在想些什麼,我的這個想法是怎麼樣不斷地延伸出來的?我們會有很多延伸的想法,當你能夠進行自問的時候,OK,開始冷靜了。

第二步叫作Breathe,就是呼吸。先讓自己深呼吸一下,先自問然後深呼吸。第三步叫Calm yourself,就是讓你自己平靜,首先平靜自我,平靜了自我以後,第四步叫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決定你的孩子需要些什麼。這時候你要確定說孩子這時候這麼鬧,孩子不聽話, 他此刻最需要什麼?他需要的是什麼?他需要的是我的理解和關愛,還是我幫他一塊兒解決這個問題,還是他需要我能夠尊重他的意見?確定孩子的需要。

最後一步叫作同理心,Empathy,就是你要能夠用同理心的方式來跟對方進行溝通。這是ABCDE,能記得嗎?ABCDE,重複一遍。A是Ask,就是自問,問問自己此刻怎麼回事,為什麼會突然這麼生氣。第二步,Breathe,呼吸。第三步,冷靜下來,讓自己冷靜。第四步,去了解對方的需求,有沒有想起《非暴力溝通》?瞭解對方的需求。第五步是用同理心來跟孩子做溝通。

在這個地方有一個跟孩子教育的4C法則,什麼叫4C法則?4C法則是4個用C開頭的字母所構成的教育方法。第1個叫作溝通,在溝通這一步你就會發現很多家長做的是有問題的。你比如說很多家長會這樣講,你給我老實一點,你乖一點,你聽話。你注意我說這幾句話孩子能不能聽得懂?聽不懂。因為你所給出的指示都是含混的指示,都是一種大方向,都是一種感覺。所以在溝通的時候,你首先要學會表達要簡短具體和簡單。比如說不要打妹妹,停止,現在不能吃了,去把手洗了。這是非常簡潔簡單的指揮,這種指揮孩子才能夠聽得懂。

如果孩子不照做的話,你可以解釋並且示範,告訴他就這樣做。這就叫作和平,就這做一塊好好玩,這才是好好玩。所以如果你簡單地跟他說跟妹妹好好玩,你注意點,那他不知道注意些什麼。然後使用鼓勵性的言辭,多發揮我和你這兩個詞的力量。經常要跟孩子說,你要去做什麼或者我要求你怎麼怎麼樣。把話說清楚,這是第一條溝通。

第二個叫選擇,我們經常會要求父母給出孩子選擇,但你注意看這樣是不是選擇?在遊樂場裡邊你希望孩子跟你回家,然後孩子不走。這時候你說給你兩個選擇,要麼現在跟我走,要麼我自己走。你注意這是有選擇嗎?不是。這第二個選擇是不可能的,第二個選擇是媽媽自己走了,把孩子扔到遊樂場,這怎麼可能呢?這是威脅,這不是真的選擇。

所以當我要求大家給出孩子選擇的時候,你要真的給出他選擇。就是好,現在可以跟媽媽一塊回家,或者咱們去那邊吃一根冰淇淋,然後咱們一塊回家,你覺得好不好?這是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是現在就離開這個遊樂場然後回家,第二個選擇是現在去吃冰淇淋然後回家。或者現在你可以去洗澡,或者你看15分鐘,把這集電視劇看完,咱們去洗澡,這才叫有選擇。

是你真心地給到孩子兩個選擇,而不是說要麼現在洗澡,要麼一輩子都別洗。這種詞不是選擇,這種詞完全是威脅。所以我們在生活當中經常會用威脅來替代選擇,要小心,這個孩子會覺得很痛苦。因為孩子能夠感覺到那種被迫的壓力,你知道嗎?當父母威脅他要離開或者不要理他,或者再也不要幹什麼的時候,孩子是最痛苦的。所以給出真正的選擇來。

第二個就是不要隨便地說“行嗎”、“好嗎”。比如說這件事沒得商量,那就不要再問他說好不好。你比如說我們10分鐘以後關電視行嗎?你看當你把這個行嗎一說出來,孩子就跟你討論說我再看一集,我再看兩集好嗎?我待會再看,這集好久都沒看過了。他磨磨唧唧的,你又會覺得不高興。所以你可以很堅定地告訴他說,還可以再看10分鐘,10分鐘以後關電視。把那個“行嗎”去掉,當你沒有給對方選擇空間的時候,就不要隨便地去徵求對方的意見。

因為你是監護人,你是那個定基調的人。當你告訴對方說要這麼做的時候,你要告訴他這是媽媽的選擇,媽媽現在決定了要這樣做了,不要拖泥帶水。所以這是我們說的第二個辦法,叫作選擇的辦法。

第三個是結果,結果就是說consequence,你要制定一個家庭的規則。就是要根據孩子的需要和所處的發展階段來調整這個規劃和結果,然後要跟孩子一塊來回顧,跟全家人來回顧我們上次做的這個決定後來的結果怎麼樣。要能讓孩子對他的行為負責,要讓孩子看到說如果這個事這樣做了,那麼結果會產生一個什麼樣的後果。這個很像我們講的《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在那本書裡邊經常有一個練習的步驟。就是讓孩子想象這件事情做壞了以後會怎麼樣,這件事情如果這樣做,那麼結果會怎麼樣。這個就是結果的辦法,讓孩子參與到想象結果的過程當中來。

最後一個是連線,我覺得這一條被很多家長會忽略掉。什麼是連線呢?就是你要跟孩子創造一對一的時間。如果你家裡有好幾個孩子的時候,你需要單獨跟一個孩子經常地相處,這樣的話,能夠讓這個孩子感受到媽媽給他的愛。無論是老大還是老二還是老三,你要單獨地跟他們相處,建立一對一的連線。甚至不是父母一起跟他,而是媽媽一個人跟他或者父親一個人跟他,這都是一對一的連線。在這個時候,你要經常地關注孩子的感受。有時候化解孩子大喊大叫,就是需要你關注他一下就好了。

我記得這裡邊有一個畫面,就是有兄弟兩個人一直在那玩,一直在那玩。然後該到了睡覺的時間,媽媽去叫他。往常的方式就是媽媽會吼,說快點去睡覺,你看你把弟弟帶成什麼樣了。這樣吼,你這樣吼他,他們倆就在哈哈笑,然後玩,玩得更厲害,不願意去。後來這個媽媽就換了一種方法,她說關注,既然你說關注他很重要。她就坐在旁邊陪他們,看他們玩。那兩個孩子一看到媽媽在那,沒有叫他們去睡覺,在那陪著,看他們玩。孩子也很高興,鑽到媽媽懷裡邊來給媽媽看,說媽媽你看這個是什麼?講半天,媽媽很耐心地看他們三分鐘。

你注意,這三分鐘對孩子很重要。媽媽也能夠有耐心盯著他們看三分鐘,看他們怎麼玩,這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你知道嗎,孩子特別喜歡我們關注他們,孩子經常會做很多很奇怪的事,其實就是為了獲得父母的關注。所以當你能夠關注他們三分鐘的時候,他們真的已經覺得很幸福了。然後這時候媽媽用非常堅定而柔和的聲音說,好吧,再玩5分鐘,咱們去睡覺了。然後兩個小孩很聽話地結束了玩耍之後去睡覺。

這就是建立連線的力量,當你讓孩子感受到你和他之間的關注,一對一的連線的時候,孩子愛了你,他才會喜歡聽你的話。這才是人和人之間的根本。

在這裡邊對所有的家長有一個提醒,就是不要跟孩子記仇。很多人會覺得這個很好笑,說父母怎麼會跟孩子記仇?父母經常跟孩子記仇,就是孩子一個事做的不好,父母翻臉了。父母翻臉了以後也不打了也不罵了,父母不理他,就一直不理他。你知道這種感情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

在這書裡邊有一個案例,就是有一個德國的小夥子,他爸爸本來說好了,今天下午跟他一塊做一些木工活。其實這個小孩很喜歡跟爸爸一塊做木工活。結果這孩子出去玩,玩野了,就給忘了。等他回到房間的時候,他發現他爸爸已經自己在開始幹那個活了,並且他爸爸一整天都不跟他說話。他爸爸認為他沒有責任感,他爸爸用這樣的方法來懲罰這個孩子。

這個孩子一開始懷著內疚給他爸爸打下手,然後幹活。幹一幹發現他爸爸,他再怎麼表現的示好,他再怎麼表現的努力出汗,給爸爸遞材料,他爸爸都不理他。他從內疚變成憤怒,從憤怒變成失望,最後從失望變成冷戰。那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這件事情到孩子長大了以後,很多年他都記得,他都能夠記得那天下午他爸爸不理他的時候,他無助的感覺。

所以有很多父母真的會跟孩子較勁。我經常在馬路上都會見到孩子去抱著父母說,媽媽我錯了,媽媽我再也不敢了。你會發現你對孩子如果真的特別用這種冷暴力的方法處理的時候,孩子會特別的黏你。你越對他兇,他越喜歡過來抱著你的大腿,然後哭,為什麼呢?因為他感覺到被排斥。當他感覺到被排斥的時候,他就極度地渴望得到來自媽媽的擁抱。而這時候媽媽就是不抱他,這就叫作跟孩子賭氣。所以我們作為大人,我們是大的,孩子是小的,我們不要跟孩子賭氣。我們能夠該原諒的時候要原諒,該給臺階的時候要下這個臺階,這是我們說的4C的原則。

所以ABCDE來讓我們減少吼叫的可能性,那麼怎麼解決呢?用4C的方法,用溝通的方法,用選擇的方法,用結果的方法,用連線的方法。這是這本書的主體,我們學會了這些方法之後,那麼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我已經吼叫了怎麼辦?我就喜歡吼叫,我有時候忍不住就會大喊大叫,那該怎麼辦?我相信有很多書友是有這樣的問題的。當然有一個很好的建議就是加入樊登讀書會,趕緊好好聽一聽,會減少吼叫的機會。

那說到正經的,這本書裡邊的正經方法是什麼?第一步要學會真誠地道歉,真誠的道歉是什麼呢?你比如說媽媽打你也不是故意的,媽媽打你也是為了你好,要不是你把那個事做的那麼糟糕,媽媽也不會打你。各位,這是真誠的道歉嗎?不是,這還是在推卸責任。這還是在找藉口說,要不是你做錯了,媽媽就不會打你。這個根本就不真誠,這種道歉對於孩子沒有用,對於你自己將來改變也沒有用。

真誠的道歉應該包含三個層面,第一個是後悔,表達自己的後悔,說媽媽昨天打了你,媽媽覺得特別後悔。第二句你要表示出自己所承擔的責任。媽媽錯了,媽媽不應該打你,這是媽媽的修養不好,所以媽媽覺得很內疚。第三步你要給出一個補救的措施。下次再遇到這樣的情況的時候,媽媽承諾不會再打你了。而且為了補救,媽媽陪你一塊到公園去玩一下,提出一個補救的方案。或者帶你的朋友到家裡邊我們再開一個party,這是補救。

所以有這三個層面才叫作真正的道歉,就是後悔、責任和補救。真誠道歉之後,你還可以做到你下次注意提前計劃,為什麼呢?孩子有不同的氣質,你以前發飆是因為你沒有注意到孩子的氣質。而現在當你發現孩子有不同的氣質以後,在你下次規劃一個行動的時候,你是不是可以考慮一下孩子的氣質?根據他的氣質,我來做一個這樣設計和規劃,調整一下我們一塊做事的節奏。

還有就是要學會規劃家庭會議,家庭會議是一個很好的彌補的方法,怎麼開家庭會議呢?跟公司開會差不多。要定下會議的議題,要定下具體的時間,要定下來誰會參加這個會。甚至我覺得最好玩的是你能夠把會議通知貼在你們家的牆上,通知,今天晚上七點我們將召開家庭會議,參會的人有爸爸、媽媽、哥哥、弟弟、姐姐,三個人都寫在那。會議的議題我們要討論什麼,在這個會議當中非常有意思的幾個環節,比如說每個人都要首先說出別人的優點,要表揚別人。爸爸今天做得好在哪,弟弟做的好在哪,每個人都要表揚別人,這是一個很好的增強互動的過程。

比如說昨天媽媽衝著妹妹吼叫這件事情,大家各自發表一些意見,下一次我們該怎麼做,這時候達成一個家庭的議題的結論。這種會議是很容易促進整個家庭的和諧,這個家裡邊大家是可以討論問題的,並且是可以共同商量解決問題的。你帶著孩子一塊來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你作為一個大人,隨便告訴他們一個答案就完事了,這也是培養孩子社會能力的過程。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使用定時器。這個書裡邊推薦定時器,孩子特別喜歡這個。因為孩子喜歡一切有秩序感的東西,孩子喜歡一切有一個特殊規則的東西。你比如說他們倆在打架,拿一個定時器過去,說我給你們定一下時,十分鐘。十分鐘之後,你們倆要能夠妥善地解決這個問題。後來呢?然後兩個小孩就會在十分鐘之內努力地去想怎麼樣能夠解決。那如果解決不了呢?到十分鐘沒解決好,十分鐘你們倆沒有解決這個問題,你們倆要面對一個共同的懲罰。那好,咱們今天想想看,有些什麼事咱不能做,這就是定時器的方法。

用定時器的方法能夠有效地調動孩子的遊戲感。他會覺得在這麼一點點時間之內我可以做什麼。孩子哭,給你上定時器,可以哭五分鐘。來沒問題,哭五分鐘,上個定時器。所以用定時器的方法也能夠有效地去緩解這個大吼大叫的方法。

那麼最後給了一些非常細節化的代替吼叫的方法,我們在這一一地呈現一下。第一個就是運用表格和日曆。我們說了孩子們喜歡有規律的生活,孩子們喜歡有規劃的生活。所以嘟嘟自己在牆上都畫了一個日曆,他自己畫的,然後說哪天哪天干什麼。那天很讓人感動的是他在一個大的日曆上,把我們全家人的生日全部都標註了出來,他特別喜歡幹這事。然後把考試的時間標註出來,把複習的時間標註出來。這個不是說誰教他做這麼一個東西,孩子天生就這樣,孩子就喜歡有規律性的東西。所以你跟他一塊畫一個表格和日曆,這個會有助於孩子有規劃地去做事,而不是吼叫。它是可以替代吼叫的一個方法。

第二個是你學會放低聲音。你知道在家裡邊說話聲音越低的那個人越有權威。我爸爸原來和我們都是這樣一聲,我就立刻老實了。因為他聲音雖然很低,但他很有威嚴感。所以你可以在你憤怒的時候,你可以學會放低聲音去說話。

第三招就是利用幽默和創意,當然這個需要有心情,心情不好的時候用不到這個,當然可以培養一下。說實話,像我們這麼大年紀的人,看到那麼小的小孩犯的錯誤。如果你真的是一個大人的話,你都能從裡邊看出幽默感來,你會覺得好好玩。但你為什麼也發飆呢?就是因為你也是個孩子,你根本沒有成為一個大人,所以你才會覺得真是氣死我了,他跟我對著幹。孩子怎麼會跟你對著幹呢?不要把孩子變成自己的敵人,孩子是自己的盟友,而且孩子是給自己提供特別多歡樂的盟友,這是多麼愉快的一種關係。但是我們經常跟孩子較真,你一較真你就,你把他當大人,你當然就生氣了,沒法調動幽默感。

還有一招就是實時數數。不是那種說我數三聲,不起來我就揍你那種,不是。而是說我們一塊來數個數,我們數到五,咱們大家就高興,好嗎?一二三四五這樣,用數數的方法來幫助孩子走出一些困境。

還有一招就是你可以靜候結果。不吼叫怎麼辦呢?你可以靜靜地,你可以靜靜地看這個事的結果會怎麼樣。你可以關注他,因為孩子希望得到你的關注。然後他發現媽媽沒有生氣,其實他也就冷靜。他其實心裡很擔心媽媽會發飆,這時候媽媽沒有發飆,媽媽靜靜地看著他,他可能慢慢地也會意識到自己錯在哪了。

還有一個就是再來一次。你比如說孩子有時候說話冒犯了你,說給你一個機會,重說一次。你剛剛這樣說話不夠禮貌,來,重說一次,給你個機會。孩子會珍惜這個機會,媽媽沒有發飆,媽媽和爸爸沒有發飆,給了他一個重說一次機會。他知道爸爸媽媽是很重視,你是怎麼跟他們說話的,他就可以再來一次了。所以這一招也不錯,可以替代大喊大叫。

最後一招是我們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那本書裡邊,還有《如何培養孩子生活能力》那本書都曾經提到過的,就是帶著孩子一起想辦法。當家庭遇到了這樣的困境的時候,我們大家一塊想辦法,說來,咱們看看誰能夠讓大家開心起來。你們倆現在都不高興,對嗎?好, 想想辦法,怎麼讓他高興起來。當你把孩子拉進來,讓他參與到解決問題的行列當中來的時候,孩子就不容易跟你不斷地鬧彆扭,你也就不至於大喊大叫了。

你看,有這麼多種方法可以減少吼叫,我們還不趕緊去實踐。你知道只要你能夠想象這麼一個場景,就是如果你的朋友像你的孩子,或者像你一樣出現了這樣的問題,你會怎麼做?我們對待朋友和同事,甚至陌生人,有時候都比我們對待孩子和自己要好的多。我們經常對待自己和對待孩子太過的苛刻,而對待陌生人我們會有很多的包容心、愛心,寶寶別哭什麼各種各樣的東西都出來了。但實際上你如果能夠把那點寬容和耐心用在你的家人身上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才真得美好起來了。

那麼在最後,因為這本書是關於不吼不叫的所有問題的。所以最後還有一章是講,有時候不是我吼叫,而是我的家人怎麼辦?比如說我的配偶喜歡大喊大叫,我們家的老人喜歡大喊大叫,我們家的僱工喜歡大喊大叫,這些人對孩子也會有很大的影響,那該怎麼辦?這裡邊有很多不同的層次,比如說這個大喊大叫已經牽扯到了虐待的這個層面,那麼你要尋求社會組織的幫助或者去報警。有的,因為有人會虐待自己的孩子,你要報警去幫助孩子。

還有就是你要跟那些喜歡吼叫的人溝通,然後讓他們要知道吼叫的問題所在。把我們所講的這些方法全部都告訴他,甚至跟他們簽訂一個協議。跟爺爺奶奶簽訂一個協議,說不能夠吼叫。我們不太建議大家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來帶,因為確實老人的體力跟不上。他有時候就會要麼就溺愛、放縱,要麼就吼叫,因為他精力不夠了。但是我知道很多中國家庭沒辦法,他條件所限,必須得這樣。

那麼我就建議其實讓老人家學習一下,讓老人家也能夠聽一聽我們講的書,你不是入會了嗎?你把這個書放出來給他們聽一聽,真的會改變。我見過很多老人家改變的,這是沒問題的。所以當老人掌握了很多的育兒的知識方法之後,他也會變得跟過去不一樣。而且人們都喜歡跟孩子能夠產生一個良好的互動。

所以當你們家有人這樣的狀況出現的時候,要介入。不能袖手旁觀,要解決它。還包括有的家裡邊有特殊兒童,就比如說這些孩子天生他有那種比如說智力的障礙或者溝通的障礙等等。就disorder而不是disease,這種孩子那的確會讓家長更加的疲勞一些,但是你要知道越是對這樣的孩子,越應該有足夠的耐心。否則的話會更無助於他的康復和他的突破自己的障礙。

在最後,這個書的那個標題我特別喜歡,他說世界的和平始於家庭。世界的和平始於家庭,各位你想想看,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恐怖分子願意去殺人?你能夠想象那些恐怖分子小時候是怎麼長大的嗎?他們活在一個每天宣揚著仇恨的家庭,他們活在一個每天大家就是互相欺壓、打仗、暴力,靠暴力來獲得優勢的這麼一個家庭。那他長大之後,他肯定就會仇恨這個社會,並且崇尚暴力。

5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我該怎麼引導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