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中國家庭都喜歡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父母認為只有孩子經歷過困難才能變得更堅強。因此很多父母總是設定各種各樣的“挫折”來歷練孩子,可是父母眼中的“挫折教育”對孩子有多大的意義呢?事實上大部分的“挫折教育”只會給孩子帶來苦難,影響孩子對家長的信任,在孩子和父母之間形成難以跨越的鴻溝。我的朋友就堅信“挫折教育”能提升孩子的能力,可孩子卻不是這樣認為的。
朋友最近在朋友圈分享了一段和孩子的對話視訊,視訊中女兒問父親“你有時候總是讓人不開心,在我得到獎狀時為什麼不能誇我呢?”,朋友說“因為不能總誇你,這樣你會變得驕傲自滿,而且要多經歷些挫折才會變成鏗鏘玫瑰,知道嗎?”女兒說“什麼叫鏗鏘玫瑰呢?”朋友耐心的解釋道“意思就是你不能像在溫室長大的花朵,雖然看上去很美麗,但一旦颳風下雨就會枯萎了”。女兒一臉疑惑的說“難道我每天都不開心,才能健健康康長大?”。
看了朋友分享的這段視訊,不禁想到家長們津津樂道的挫折教育。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家庭教育,再加上媒體的大肆宣傳,家長們開始有了“挫折教育”的觀念,但因為文化水平和認知能力有限,導致家長們對挫折教育的誤解,只是一味的讓孩子經歷挫折,經過實踐之後父母發現這樣的教育只是加深了父母和孩子的代溝,彼此之間的誤會越來越深。
父母心裡想的只是讓孩子變的更堅強,而孩子卻只感受到了父母施加的壓力。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挫折教育的負面結果呢?其實和父母對挫折教育的認知不清晰有關。
在教育的過程,父母一般會犯這幾點錯誤。第一點:不找根本原因,評價有誤
在孩子犯錯誤時,父母第一句話就會說“你要是聽我的話,就不會犯這種錯誤”,父母不會具體分析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直接把錯誤歸在孩子身上。想必大家經常聽父母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父母僅僅希望孩子不要產生這種錯誤的結果,不會從失敗中給孩子分析為什麼會產生這種錯誤,也不會讓孩子總結這次失敗的教訓。孩子在聽了父母非常情緒化的評價後,沒有得到任何實際的進步,只會感受到自己的不足,感覺自己完全沒有這方面的能力,以後也不會再去嘗試這方面的新鮮事情。更有甚者會用非常惡劣的語言對孩子進行批評,這種通過鞭打孩子的自尊心來獲得進步的教育方式,它本身就存在很多的問題,基本上是不會有正面的效果。
第二點:只有挫折,沒有教育
父母非常熱衷於給孩子設定挫折,“坑”挖好後並不給孩子解決問題,這就等於讓孩子往坑裡跳卻不拉孩子出來。這些父母設定挫折的目的僅僅是讓孩子遭受困難,並沒有交給孩子面對和解決困難的能力,這和單純的形式主義有什麼區別?
同學家就是屬於中產階級,家裡面並不愁吃穿,卻讓兒子從小感受到家裡並不富裕的氛圍,同事認為男孩子更要窮養,應該經歷更多的挫折。總是限制給孩子的零花錢,出去和朋友玩和父母要錢還要遭到父母的“白眼”。當孩子長大後,同學覺得孩子應該從挫折教育中得到了不少的經驗,可以不用限制給孩子的錢了,但真正給孩子足夠的錢時,孩子卻不知道該怎麼花了,變得對生活用度非常的謹慎甚至於摳門。
第三點:刻意製造繁重的挫折
父母認為現在的孩子處於物質水平充裕的時代,生活過得非常愜意不用擔心吃不飽,穿不暖的問題,生活對於孩子的磨難太小了,他們就會給孩子增加很多不必要的挫折。其實不同時代的孩子面臨的壓力不同,現在的社會競爭非常大,比如高考,婚姻,事業等等。零零後的孩子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去在社會上立足。因此父母不用過度擔心孩子的“挫折教育”,其實生活帶給孩子的挫折已經夠多了。
既然已經了解到了父母經常在“挫折教育”中犯的錯誤,那麼該如何避免這些錯誤,搭起和孩子交流的橋樑呢?其實這10個維度是關鍵。維度1:提升孩子的自我表達能力
因為孩子在面對挫折時,肯定會向外界尋求幫助,這就意味著如果孩子不能表達出自己需要幫助的意願,就不能獲得其他人的有效幫助。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培養這種表達能力,例如在小時候遇到困難時,父母可以主動向孩子詢問是不是哪裡有問題,我們可以幫助你解決,孩子就會知道父母會幫助自己,在下次遇到困難時就會主動求助。
維度2:把困哪拆分
在孩子向父母傾述自己的挫折或困難時,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將問題拆解,幫助孩子一個一個的解決。
維度3:幽默化遇到的困難
能在困難中找到幽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父母從小的培養,幽默化挫折可以讓孩子能更快樂並自信的面對挫折。
維度4:給孩子講話時用有趣的語言
當孩子陷入困難沒辦法走出來時,就需要父母用一些有意思的話語鼓勵孩子,比如剛剛學用筷子的孩子,沒有夾起飯菜還掉在了地上,會沮喪的說“我不想用筷子了”。這時父母可以說“你耐心一點慢慢夾就可以,再試一次好嗎?”,通過精確的語言讓孩子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努力。
維度5:和孩子共同面對
能和孩子共同面對挫折可以讓孩子更有信心,也會讓孩子減少心裡的怒火,孩子的耐挫力才會提升。
維度6:給挫折賦予一些想象
比如將孩子的玩具想象成一個人,當玩具壞了,孩子很生氣也不想自己修的時候,父母就可以說“玩具壞了也像人一樣會不開心,你該怎麼做呢?”這會讓孩子主動去解決問題。
維度7: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
父母在和孩子交流挫折時,儘量以朋友的身份交流,不要總說“不用怕”這一類的安慰話語,可以說“應該怎麼辦呢?”這類提問話語,讓孩子進行思考。
維度8:映象反饋
在孩子抱怨時,父母可以通過重複孩子的話並加上事件導致的情感結果,這會讓孩子知道這些挫折帶來情感結果。
維度9: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緒得到了迴應
在孩子給父母傾訴時,父母要及時的迴應孩子,讓他們知道自己有被尊重,父母也是值得傾訴的物件。
維度10: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時間
父母可以安慰孩子,給孩子一個擁抱,並說“爸爸知道你現在很痛苦,但是我們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通過對孩子的提問讓孩子獨立的思考解決挫折的辦法。
這10個維度可以幫助父母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挫折教育”,也會避免親子之間的鴻溝,讓親子之間的交流更緊密。你們覺得“挫折教育”應該注意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