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週末的時候,在遊樂場裡遇到這樣一幕,一個四歲的小男孩兒玩得非常開心,但是在旁邊等待的媽媽接到了電話後從孩子喊說:“快點兒,我們要走了。”小孩兒根本沒有搭理媽媽,媽媽又催了一遍,孩子仍然是捨不得放下手裡的玩具,懇求媽媽說:“媽媽,我還想再玩兒一會兒。”媽媽特別生氣地說:“不行!抓緊走,媽媽還有事兒呢!”可是孩子非常倔強,一邊喊叫一邊在地上打滾。最後,當著很多人的面,媽媽覺得自己沒有面子,於是拖起孩子,不顧孩子喊叫狼狽離開了。

這種情況在育兒中並不少見。這種時候,怎麼辦?答案是,分情況,有技巧地應對。

首先,當孩子玩兒的特別盡興的時候,這個時候家長不能沒有商量餘地的要求孩子必須馬上停下手裡的遊戲,這是非常不人道的。不僅如此,而且還傷害了孩子的注意力。家長可以給孩子留出一個準備的時間,或者是提醒孩子。例如:好的,那我們再玩十分鐘,我們就必須離開了!

其次,家長如果遇到了不是緊急的事件。例如:到了應該上床睡覺的時間,孩子還在一直拖拉著洗漱。到了應該上學的時間,可是孩子還一直沒有穿好衣服與鞋子。這種情況,家長再三的催促與嘮叨並不會帶來很好的正面影響。只能說明孩子本身性格就是慢性子,家長需要做的就是提醒孩子以後,消化好自己內心的怒氣安靜等一等。

孩子的意願需要被尊重,但同時他們也需要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力量,以及父母所設定的邊界,這同樣會讓他們感覺到安全。也就是說,在很多無關緊要的事情上,以及只屬於孩子自己的事情上,我們可以給孩子自由做主的空間。該給孩子立規矩的,也要敢於去立規矩。

5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山石微塵,光影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