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不能融的圈子不必強融,這句話用古老的民間俗語來說就是: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女兒4歲半,很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

但是一旦哪個小朋友說:“我不和你玩了”,她會很惶恐,焦急得不行,甚至會大哭大鬧,只要能和那個小朋友一起玩。

哪怕自己受再大的委屈也不在乎。

久而久之,和她一起玩的小朋友都摸清了她的脾氣,只要說一句“不和你玩了”,她便會乖乖地按照小朋友的要求去做。

做家長的要怎麼去開導她呢?

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不必強融”就意味著要有替代的圈子作為選擇,因此可以不必在這個圈子上死磕。

但是根據實際情況,兒童大機率沒有能力和精力去發展其他的圈子:工作日在學校、週末在培訓班,這使得孩子沒有時間和機會發展各種不同的圈子或關係。

所以出現孩子寧願自己委屈、也要跟小朋友玩,很可能只是孩子覺得除了這些小朋友,她沒有其他朋友可以一起玩的。

孤獨,可不是小小的年紀可以忍受的。況且,成長需要朋友。

有些父母可能認為自己可以和孩子做朋友,這種想法只能是一廂情願。

父母面對孩子時所懷有的期望和由此產生的情緒使得“忘年交”不可能在父母和自己的孩子之間產生。

所以孩子發展同齡人之間的夥伴關係是必須要有的。

英國心理學家謝弗在《兒童心理學》中將同齡人(年紀相差無幾)之間的關係稱為水平關係,這種關係本質上是平等的,交往總是互惠的,而不是補充的。

相對應的,比孩子擁有更多知識和權力的人(主要是父母和老師)之間的關係稱為垂直關係。對兩者的區別和作用描述如下:

在某些方面,水平關係比垂直關係更難維持。

父母總是把交往”施加給“孩子:他們也許會讓孩子決定談話的主體,他們把孩子的話補充完整,他們解釋孩子的願望,哪怕願望沒有被清楚的說出來。

這樣的殷勤在同伴交往中找不到。在同伴交往中,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日程。

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日程會越來越重合,孩子獲得共同交往的技巧的壓力在很多方面也大得多。

這樣,孩子從自己的夥伴那裡學到他們無法從大人那裡學習的技巧:領導的品質、解決衝突的技巧、分享的技巧、服從的技巧、如何對付敵意和威脅等等。

而且,一旦形成之後,兒童的圈子很快就產生出自己的價值和習慣:從衣著、髮式到世界應該被如何管理。兒童以一種與父母的社會化很不同的方式社會化。

很明顯,孩子在以委屈求全的圈子裡學到的只有服從的技巧。

所以我們無需關注這些孩子用逆來順受獲得融入圈子的機會是否不妥,而應該關注如何發展孩子不同型別的夥伴關係。

和他人發展關係是以共同活動和共同興趣為基礎的。

所以要想發展孩子的同伴關係,方法和成人類似:多走出去,多認識人,多聯絡。

當孩子的同伴關係多樣化以後,就有了選擇,他們會清楚的知道,哪個關係是自己主要的,哪個關係是次要的,哪些又是可有可無的。

一個同伴關係多樣化的孩子,不僅僅在各種關係中底氣十足,而且在那些他們主要維持的關係中,往往也是他們特殊能力培養和發揮的場所。

6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性格的塑造很重要!作為家長我們要注意哪些?建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