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自律”很難,首先作為父母有多少自律性呢?做父母需要智慧,簡單粗暴只能適得其反。要因時而變因勢利導,最重要的是我們大人能夠持之以恆(自律),在孩子不同階段採取不同手段。做家長非常不容易,要拿出英雄自我犧牲的態度,要有政客父母官的智慧,要有學者的耐心。當好家長,確實很難!

要使孩子有自律性:1、要從小做起(2—6歲),父母生活有規律,按時按點有序的起居、衛生的習慣,雷打不動的戶外鍛鍊。那麼孩子自然就會知道“自律”是天經地義的。2、小學階段(6—12歲)是建立好習慣和固定自律性的時間段,錯過了就補不上了。所以這個階段要創造環境,嚴格要求預習、及時完成作業、定時鍛鍊、集中注意力在一種愛好上的習慣。3、初中的學生(是建立獨立性的最好時機)多幹幹家務、多旅遊、集體活動等。至於自控方面只能透過“感受性”方式修正習慣和加強自控力。4、高考後孩子就定型了,若想建立好習慣(包括自控力已經不可能),除非遇到巨大環境壓力(巨大困難和打擊)如離婚、破產、襲擊致殘、戰爭等等極端事態才能“覺醒”,我們大人們不也是“被逼無奈才奮發圖強”,成人的自律性都是從“血淋淋的代價中沉澱出來的”

總之,孩子小幼年時家長要採取“做榜樣的方式”塑造孩子自律的認知。孩子進入少年了(小學),就需要家長嚴格管教。孩子上了初中(這是最後的階段),要以共同參與共同感受和適度壓力,來修正自律習慣。孩子上了高中主要就是完善獨立人格的時間段了。

釋出於 4 分鐘前・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3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寶寶名推薦:10個《詩經》淡雅脫俗的寶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