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中小學生覺得閱讀名著很費勁呢?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是因為它揭示了深刻的人性,蘊含了廣博的人生哲理,又歷經了時間、地域、種族的考驗,為不同時代的人民所喜愛,所接受。
那麼,沒有一定的人生閱歷就很難準確體悟作品那深刻而豐富的意蘊。對於十多歲的孩子來講,理解不到那個深度,不能產生於我心有慼慼焉的感受,也是正常的。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語文老師建議孩子讀名著的時候要親子共讀的原因。
有了父母用自己40多年的人生經歷來給名著做註解,幫助孩子去深度解讀文字背後的深刻含義,孩子才能真正領悟到名著的好處,逐漸喜歡上閱讀名著。
本週在家長和孩子共同閱讀《駱駝祥子》的過程中,我們的家長們就給了孩子很多非常有益的啟發。在週末的親子閱讀沙龍里,家長和孩子各抒己見,在思想的碰撞、精神的交流過程中,彼此激發出了智慧的火花。
問題一:第十五章,祥子結婚第二天就對虎妞厭倦到想逃。但他最終為什麼沒走?為什麼最終只能回去跟虎妞“商議”?
1
劉潛璞爸爸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這在原文中有多處表現。我簡單梳理了一下,大概是五個方面:
第一,祥子被騙了,他和虎妞結婚是因為虎妞騙他說她懷孕了,那麼他作為男人,就要擔負起這個責任,於是和虎妞結婚了。但是婚後卻被虎妞告知她並沒有懷孕,祥子感受到被欺騙了,於是對虎妞產生了厭倦;
第二,文中多處強調,他和虎妞結婚後,他經常感到他是任人擺佈的,他像一個被貓叼住的小老鼠,想怎麼逗他就怎麼逗他,他只是一個玩偶,是一個物品,沒有自己的權力,他的一切都被虎妞玩弄於股掌之間。
那麼作為男人來講,他不願意被控制,他想靠自己的血汗去拉拉車,去賺錢養家餬口,而不願被女人養著,不願意做“小白臉”一樣的人。這時候他還是一個很淳樸善良、很正直上進、有責任有擔當的男子漢形象,因此他厭倦虎妞,想要逃離;
第三點就是祥子對實際的無奈,他現在身無分文,他之前身上的三十幾塊錢被孫偵探騙走以後,身上就沒有錢了,即便要到外面謀生也是需要路費的,但他現在既沒有錢,也沒有工作,這些都限制了他離開虎妞;
第四,祥子非常熱愛北平,他從鄉下來到北平,在北平,特別是像天橋這樣非常熱鬧的地方,他特別喜歡這樣的氛圍,這種熱鬧他在鄉下或者在其他地方他都沒辦法感受到,因此他最終還是沒有離開。
而且他也沒有地方可以去,還處在當時那種兵荒馬亂的年代,他本身就是從一個小村子裡逃出來的,如果不小心一點,還是隨時有可能會被抓去當壯丁,所以外面的世界也並不安寧,這樣一個大的環境也限制了他離開虎妞;
再一個方面就是,他的這個念頭還沒有斷,他想在北平用自己用錢去買一輛人力車,生存下去,如果到外地的話,可能不具有這樣一個生活的這種場景,他也沒有想過去外地去謀生,他想到的還是北平的這種他比較熟悉的生活,這大概是我理解的,他雖然對虎妞感到厭倦,但是他不想逃走的一些主客觀和大小環境的一些限制的原因。
2
劉思睿爸爸
關於這個問題,我的理解是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就是祥子自己本身沒有人生的方向和目標,他無路可走,他不知道離開虎妞他要怎麼去發展、去做牟利的生計,書上也說了——他沒有目的地,……不知上哪裡去好。這些都體現了祥子對自己的理想,全部建立在拉車上,他最遠大的理想就是有一輛自己的車,然後不用每日為交稅錢而操心,能夠為自己去奮鬥,想拉就拉,想歇就歇,有這種自由,他離開了拉車,或者說他不再具備這個拉車或者買車的條件的時候,他就沒有了主意,失去了方向和目標,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除了拉車他就無路可走。
另外,我覺得祥子是一個典型的草根人物,是一個疲於奔命的車伕,但他也僅限於疲於奔命,並且是按照別人的指令去奔命,因為作為底層人物呢,他有思想的侷限性,他所能想的就是如何把自己的營生做好,如何把車拉好,如何充分使用自己這把子力氣。
祥子對未來只是有個美好的憧憬,但是卻沒有明確的一個計劃和想法,所以說平日裡他就總是懷揣著自己的理想過日子,但是真正到了該抉擇如何去實現理想的時候,卻毫無頭緒,他只是有個比較籠統的想法,就是拉車、拉車、再拉車,或者是有一輛自己的車,沒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更沒有想過去如何去實現它。這也跟祥子之前的遭遇有關——要買車,車丟了;省錢,錢丟了。總之就是這麼身不由己。
第二個方面的原因,祥子本身是不想放棄已經擁有的,也就是他不得不不安於現狀,得過且過,有兩方面的小的原因:
一方面就是祥子不想走出自己的舒適區,不想走進他不瞭解的陌生環境,也不想出去闖一闖,他不能離開這個熱鬧、可愛的地方,這是書上的原話,就是他“不能離開天橋,不能離開北平”,他在心裡有著對自己理想的一個執著的追求,就是一直想拉車,想有自己的車。
但是,真正面對現實的時候,他就缺乏了面對挑戰困難的勇氣,甚至有畏懼和抵抗的心理,這也是祥子本身的性格使然吧,就是性格決定命運,他的這一系列悲慘遭遇,除了客觀條件之外,主要還是取決於他有精神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這種性格缺陷;
另一方面就是站在天橋上什麼也沒有,什麼也不是,這也是書上的原文,關於這點我有兩個理解,一個是雖然結婚只有一天,但是樣子其實已經有了一個家的感覺,有了家就有了避風的港灣,雖然家裡住著一隻母老虎,但是這隻母老虎也是這個家裡的一部分,也不是說隨便就可以捨棄的;
我對這第二個方面的理解是,他有點人窮志短,祥子知道自己只有一身力氣,沒有財力,想要活下去,想要拉上車,或者說有一輛自己的車,還是要靠可以給他財力支援的人,這個人目前來看就是虎妞。
書上原文就是“活著得找個活有辦法的地方去”,總體來看祥子他在思想上就是想掙脫束縛,去擺脫自己討厭的人和事兒,但是,受制於自己的貧窮,還有他思想侷限,又不得不忍氣吞聲,委曲求全,然後充滿著無奈和哀痛,他也沒辦法矯正過去的一切,那麼就只好順著路往下走吧,這是書上原文。
第二個問題,就是為什麼要去和虎妞商議呢?這塊我有兩個理解:第一是祥子最終決定回去跟虎妞商議,是因為祥子心裡已經不打算走了,想著後續如何去生活、去謀生,但是他沒有錢目前也只有虎妞能幫他。
第二,祥子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對虎妞產生了依賴,即使他很討厭虎妞,虎妞就是一直是比較強勢的性格,一直在牽著控著祥子走,而祥子本身就是缺乏主見,性格上優柔寡斷的這麼一個人。
所以,祥子在無法離開虎妞的這個前提下,潛意識裡遇事就想找虎妞商量,由虎妞拿主意。這點我聯絡生活後有一點想法。
我們可以看到在現實生活中,其實很多人心裡都或多或少住一個祥子,很多人曾經都像祥子一樣,朝氣蓬勃,意氣風發,心裡充滿著對未來的憧憬,懷揣著夢想走出校門,走入社會。
但是往往現實,它就像虎妞一樣,他不是你想要的,但又不得不接受,很多人就安於現狀,不去尋求改變,也不敢去改變,就只能過著現實中的這種生活,就是跟虎妞生活在一起,想著就這樣吧,到頭來還是一樣,心中可能還擔心折騰過後,可能還會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失去已經擁有的一切,也不能實現人生的理想。
就是剛開始的時候,可能還想再等等,等自己翅膀硬了,條件成熟了,再去改變現狀,離開虎妞,但是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漸漸的現實中的人,他就失去了這種鬥志,理想就被埋葬在了心裡,揣著理想安於現實,然後再往後,孩子也長大了,家庭也穩定了,工作也順心了,就想想還是算了,就還是把精力放在這個孩子的學習上,給他創造機會去實現夢想。這些就是我的一點理解。
3
林閩京媽媽
書中提到,祥子來自鄉間,而且他來到北平之前,父母雙亡,他是一個孤兒的狀態,我想他應該比較小,那時候祥子可能還不到20歲,應該也比較少體驗到家庭的溫暖,他來到北平以後當人力車伕,拉包月,住在仁和場的集體宿舍,他內心中也渴望家庭的溫暖。
他和虎妞的結合,雖然不是非常情願的,但是虎妞畢竟給了他一個溫暖的家,這種感覺可能是祥子心中一直想追求,而之前無法實現的,所以他現在體會到了前所未有過的那種家的感覺,這對他來說是一種心理上的非常重要的滿足,應該來說這個家也是他無法輕易捨棄的一個原因。
因為之前祥子是一個孤兒,來到北平工作以後居無定所,他內心深處對家庭的渴望也是有的,跟虎妞的結合幫助他實現了心中的一個夢想,所以他對於這個新建立的小家庭僅有依戀和不捨的心情在裡面。
翁老師:各位同學聽家長們的分析,不但非常深刻,而且他們基本都是從原文出發的,這三位家長都在引原文,這個習慣特別棒,我們讀一部作品,或者做一篇現代文閱讀題,都是要從原文的詞句入手,然後再說從這個詞句得出了什麼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