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體驗入,與實相合(六十)
一早起來,抱了抱,親了親張小寶在他耳邊說,寶貝,起床了。他揉著惺忪的眼睛。說好,翻個身再眯會。走了。老師在群裡@張同學老孃,張同學今天請假了嗎?我隱隱約約感覺張同學要遲到,果不其然。
都說習慣21天就養成了。養成後慢慢就形成了固有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以往都是奶奶一早上不停的催促起床啦,遲到啦,吃飯啦,刷牙洗臉啦。10年如一日的都是需要他人叫起床,這一下沒有人叫了,還不得好好睡個懶覺。
回過頭來說,
在我們不斷的催促的過程中,其實是剝奪了他的掌控感。掌控時間的能力,掌控遲到對於他要承擔的後果的能力。當奶奶不斷的催促他的時候,是奶奶幫助他承擔了他遲到的後果。
而實際上,
在不停催促的過程中,明明是為他好,反而遭到反感,他認為你太嘮叨了。同時,如果某一天因為(叫多次沒起)遲到了。他反而怪你,是因為你沒有叫他。
這個過程,就是他律的過程,凡是都需要他人的“約束”。慢慢的就開始變的不自律,沒有掌控感。反正有人會為我“買單”。
如:
小到起床,吃飯,刷牙,洗臉,寫作業,跟誰交朋友,玩得時間…
大到讀文科理科,什麼專業,什麼學校,什麼工作,什麼物件…
都被“安排”的妥妥的。當一個人對任何事都沒有掌控感,慢慢的就不會自己做決定。失去勝任力。
這個過程,
就像老鷹保護小鷹,小鷹明明長大了,不讓他自由“覓食”,自由飛翔。當他已經長大的時候,我們開始著急他為什麼飛不起來?
再問問,
為什麼我們要不斷的去“安排”孩子呢?這裡的安排其實是控制。由於我們自身的不安全感,焦慮,恐懼。害怕他不這樣做會有什麼後果。焦慮他不這樣做就不會有美好的未來。趨利避害的心理,想當然認為這樣是對孩子好,用自己的認知限制孩子的自我意識的發展。一切控制在我們認為的安全係數裡。不讓孩子走彎路,想給他鋪一條光明大道。結果鋪了一條又一條的彎道。
人生必須走的一條路就是彎路。只能在錯誤中學習,在失誤才能中成長。我們犯過太多的錯誤,走過太多的彎路,還好我們已經在醒來的路上,在教育的這條路上,砥礪前行。
相信,
天下沒有難做的父母!
天下沒有難做的導師!
天下沒有難做的人!
有一個地方超越對錯,我在這裡等你!
——道禾大學堂
今天是2021年1月30日,小群有什麼可以幫到你的嗎?
今天是最美好的一天!
今天是最成功的一天!
今天是生命中最年輕的一天!
今天一定有好運發生在你身上!
感恩有你,祝福你,我愛你!
感恩所有的遇見!
劉小群
[2021-01-30 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