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孩子的錯誤很明顯,但怎麼跟他們講道理都不聽,甚至哭鬧地更厲害。遇到這種情況,很多父母都表示沒有辦法,多半都以訓斥、打罵終止。不少家長很生氣,想不明白自己怎麼會有這樣不講道理的孩子!
其實,不是我們的孩子聽不進道理,而是我們在給孩子講道理的過程中,方法出了問題。對於一些我們司空見慣的道理,孩子們只是知道而已,大部分並不理解。而且孩子天真爛漫、不懂偽裝,對強迫自己接受的東西通常會產生逆反心理。那我們就要按照孩子的思維方式,說出他們願意接受的道理。話說對了,有的時候只要一兩句,就可以讓孩子很快安靜下來,按照父母的建議去做。
在說服孩子的時候,注意一定不要一味的嘮叨。要做個願意動腦筋的父母,我們不防試試下面兩個萬能句式:
共情法黃金句式:媽媽/爸爸知道你###,但是###,媽媽/爸爸建議###......共情是心理諮詢專業人員常用的方法,用於了解被諮詢人的內心感受。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我發現共情法也是我們值得多嘗試的方法。將共情法用在給孩子講道理上,效果很明顯。
案例1:我給兒子定的晚上睡覺時間是9點,快到9點的時候,我提醒他洗刷睡覺,可是他還要繼續玩托馬斯小火車。我先是跟他說到睡覺時間了,明天再玩,他像沒聽到一樣。我又說睡覺太晚影響長身體,還是不管用。
後來我想到了共情法,不再急切地催促,而是坐到他玩的遊戲墊上,很溫柔地跟他說了下面這兩句話:
“兒子,媽媽知道你很喜歡托馬斯小火車,捨不得離開他們,但是現在已經到我們的睡覺時間了,咱們好不容易養成的好習慣可不能丟,媽媽建議保持他們現在的樣子,我們明天繼續玩好嗎?”
兒子聽了,點頭說好,乖乖地去洗刷睡覺了。
案例2姐姐家的小外甥女今年五歲,前兩天姐夫要出差,外甥女在家練琴,姐姐和姥姥、姥爺都讓她跟爸爸再見,她就是不肯,還大喊:“快走、快走!”
姐姐跟我說她當時真的很生氣,不知道為什麼自己還算乖巧的女兒會變成這樣。姐姐恨不得打她一頓,但是理智告訴她不能這麼做。在家裡只剩下她們母女倆的時候,找這個犯錯誤的小姑娘聊了一下。
姐姐說:“女兒,媽媽知道你是個講禮貌的孩子,突然這麼沒禮貌肯定是有原因的,能告訴媽媽為什麼嗎?”
小外甥女眼淚汪汪地說:“因為爸爸只看手機,不陪我玩”
原來是這個原因,看樣子父親真的要多陪伴孩子。
姐姐繼續用共情法:“爸爸不陪你玩是他的錯,但是你不跟爸爸說再見就是不尊敬長輩,就是你的錯了。”
小外甥女擦乾眼淚說:“是啊,媽媽,我怎麼把爸爸的錯變成我的錯了!我下次一定跟爸爸說再見!”
上面這兩個案例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普通孩子的真實故事。共情法的最大特點是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他們的一切處境,爸爸媽媽都感同身受,我們對他們提出的要求只是規則而已。
類比法黃金句式:寶寶,你覺得###,要不###......還有一種方法是類比法,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很快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行為會帶來什麼後果。爸爸媽媽們可以通過我們的類比法黃金句式,為孩子展示他們的行為後果。注意這種後果一定要是孩子特別在意的。
案例1:
一天早晨,快到去幼兒園的時間了,我讓兒子趕快穿衣服,可他正玩的起勁,頭也不抬地跟我說:“媽媽,穿衣服太麻煩了吧!”
我很平靜地說:“兒子,你覺得媽媽每天早起給你做早飯麻不麻煩?要不我們不在家吃早飯了吧”
兒子一聽,趕忙放下玩具,穿起衣服來。
案例2:朋友家的孩子,總是不願意吃藥,有的時候需要兩個大人按著才能吃上藥,為此她挺苦惱。我告訴她這個類比法,她試了,效果還不錯。
一天兒子又不想吃藥,她便對兒子說:“兒子,你覺得打針疼不疼?要不我們不吃藥去打針吧。”說著拿起車鑰匙,準備往外走。
她的兒子趕忙追上去說:“媽媽,我吃藥,不要打針!”
看到兒子吃完藥後的難受樣兒,她又用共情法安慰他:“兒子,媽媽知道藥很苦,但是吃了藥病才能好,你能自己吃藥,媽媽真為你感到驕傲!”
通過上面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共情法和類比法都是不錯的方法。但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特點。所謂因材施教,對家庭教育也是同樣適用。孩子還小,非常的情緒化。同樣一種方法,有的時候很有效,有的時候卻失靈了。同一種方法,對不同的孩子效果可能完全不同。關鍵是我們的爸爸媽媽們,要足夠了解自己的孩子。只要你足夠了解自己的孩子,完全可以根據自家孩子的情況,靈活運用這些方法,不吼不罵,培養出懂道理的好孩子!
讓我們一起努力,做把話說到孩子心裡的好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