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攀比
每個孩子是發現中的個體,他各方面的發展會受遺傳、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作為父母應該用一種比較放鬆的心態來對待孩子的生長髮育狀況,養娃沒有統一標準,育兒也是一個複雜的過程。若要追求完美的養育,父母的陪伴是至關重要。
2.不焦慮
我們應該正式問題,沒有人生來就懂得如何做父母,做父母需要不斷提升自己,但父愛與母愛卻永遠無法用其他任何東西來替代。俗話說“三分養育,七分等待”,做父母一定要有平和的心態,讓孩子在寬鬆的環境中成長,多欣賞,多鼓勵孩子,
3.不吼叫
首先控制自己的情緒,蹲下來,用平和的心態去溝通,找出孩子哭鬧犯錯的原因,耐心瞭解孩子的想法。當你瞭解後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正確引導孩子,透過切身體驗,領悟教導的正確性和重要性。希望生活中多一些“零吼叫”父母。
4.不阻止
當發現孩子淘氣,不聽話時,馬上制止是錯誤的行為,越制止越引起孩子好奇。孩子的淘氣,家長不僅不應阻止而且要很好的引導他,培養他。淘氣的孩子膽大、敢闖、敢幹、他接觸面廣,對他發現個性有好處。
5.不體罰
“不打不成才”這是一些家長的理念。體罰孩子會讓孩子的心理產生陰影,同時對他的自信,自尊心留下很深的影響。父母的命令,用權威的方式來壓制孩子是一種錯誤的行為,使用溝通和理解的教育方式。
6.不溺愛
溺愛是當今家庭中頗為常見的問題,它是母親對孩子養育不當的表現,很多父母還沒有認識到它的危害性。比如:有的孩子情緒不穩定,任性衝動,缺乏自控能力,有些孩子以自我為中心,身心脆弱,受不了打擊。正確的愛是適當關照與適度放任。
7.學會傾聽
家長與孩子交流時,要仔細認真的傾聽孩子,當孩子的“大朋友”從他們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多理解,多包容,讓孩子去信任你,發自內心的去傾訴。以“知心朋友”的身份去交流,贏得孩子更多的信任。
8.懂得尊重
遇到事情,放平心態,好好傾聽,適當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主,尊重孩子的想法。保護他們的自尊心,用欣賞的眼光、鼓勵性話語去激勵他。
9.有效陪伴
很多家長對“陪伴”有很深的誤解,認為陪在孩子身邊就算陪伴,而陪伴過程中,有一些是無效陪伴,比如:自己做自己的事情。陪伴孩子就要全心全意,全身心投入,多跟孩子互動,和孩子快樂談話,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安全感。哪怕是一分鐘的陪伴,也勝過一整天無意義的左右相隨!
10.自我提升
我們經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且是終生的,全方位的老師。要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建立牢固的親子關係,培養孩子獨立性、創造性、自信心、挫折能力等,用科學的教育理念,來提升孩子,讓孩子變得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