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前段時間給孩子買了一個邏輯思維訓練機。

這個機器哪哪兒都好,能鍛鍊邏輯思維能力,能讓孩子遠離電子屏,保護眼睛的時候還能學到東西。

但是就有一點我很彆扭。

這個邏輯思維訓練機會在孩子答題成功的時候誇獎孩子。

比如,它會說:“你真棒!”“你太厲害了!”“你真聰明!”

其實誇獎的系統很正常,讓我彆扭的地方在於“你很聰明”。

因為我是非常不喜歡誇孩子“聰明”的。

現在很多的父母都會意識到,孩子需要鼓勵,需要正向的肯定。

所以我們會絞盡腦汁挖空心思,想著怎麼鼓勵孩子,讓孩子“充滿信心”。

但是,正是因為這樣的想法,我們很多時候反而走上了彎路。

如果孩子取得了好成績,誇獎孩子“聰明”,的確可以讓孩子在短時間內充滿自信。

當孩子完成一個任務,如果我們誇獎孩子“你真聰明”,孩子大機率會把自己的成功歸因於“天賦”。

但是,天賦是很難改變的。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總是在誇獎孩子聰明,在孩子的心裡就會有這種心態:我之所以成功,並不是因為我付出了努力,而是因為父母給到我的天生資源讓我成功。

我記得有一個笑話:“小時候,我總在考慮以後上清華,還是上北大。長大後,我發現自己想多了。”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小時候成績好,或者取得了一些成績的時候,就會被誇獎“你可真聰明,以後得有大出息!”

但是,當孩子遇到了自己無法解決的事情時,就會開始自我懷疑:“是不是我不聰明瞭?”

這種挫敗感,給到孩子的不止是“任務失敗”的挫敗,更多的是對於自己“無能為力”的挫敗。

因為,聰明不聰明是天生的。

但是,如果我們換一種誇獎方式呢?

當孩子成功完成了任務,我們告訴他:“你憑藉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你一定非常為自己驕傲!”

我們把成功的原因,歸於“後天努力”的時候,其實是在告訴孩子:“只要你付出努力,總會取得一定的成績。”

因為,是否努力,願不願意努力,是孩子的主觀能動性。

這跟是否聰明無關、

最近在讀一本書叫《高分讀書法》。

這本書的作者西岡一誠原本是個徹頭徹尾的學渣。

但是他給自己制定了一個“考上東大”的目標後,就開始研究讀書方法,最終成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如果說,西岡一誠最開始在作為一個學渣的時候,就認定自己不聰明、不能成功。

那麼他根本就不會生出一個不切實際的“考上東大”的夢想。

但是,正是因為他為了自己的目標付出了努力,他才最終成為了東大的一員。

把成功歸因於天賦,還是歸因於努力,其實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

歸功於天賦的孩子,是成績導向型。他們期待更好的成績在“彰顯”自己。

而歸功於努力的孩子,會用一種成長型思維,以“掌握知識”為目的。

顯然,相信自己的未來有無限可能的“成長型思維”,才是真的能夠讓孩子長久成功的思維方式。

4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挑食,不是你做的飯菜不好吃,而是你不會“灌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