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在中國,女性在懷孕後期直至生產,可以說是家中“國寶”了,是要特殊照顧,細心呵護的,但這樣的共識卻並不被所有人認同。

韓國某懷孕分娩資訊中心釋出了一份孕婦產前指南,給出了一份“貼心”的產前攻略被廣泛傳播,其中的內容令不少網友表示:無法苟同。

其中“貼心”地提醒各位準媽媽住院前,記得檢查一下生活必需品的用量,衛生紙、牙膏、肥皂、清潔劑都要檢查一下,不要讓家人感到不便。

不僅如此,記得準備好速食小菜,這樣就能讓對家務生疏的丈夫迅速上手。要把丈夫和孩子3-7天內要換洗的內衣、襪子、外套準備好,放在抽屜裡。

這樣的一份產前指南讓不少人看了感到氣憤,有人說真是震碎了我的三觀。老婆都已經去醫院分娩命懸一線了,老公不幫忙準備也就算了,還要老婆來提前準備老公在家的吃穿用度。

活在這種“規則”中的孕婦不覺得有什麼,畢竟周邊的人也是這麼做的。但是作為旁觀者而言,這些孕婦活得過於“卑微”,有些不是她家庭職責的事情她都全包了,什麼事情都做,這樣一來,享受服務的丈夫便會覺得這是應該做的。但正常的家庭模式不應該是這樣的。作為母親也沒必要活得如此卑微。

單方面支撐家庭對母親的影響

1.母親脫離社會

做一名全職家庭主婦,雖然看上去是在家享福的,但是她們確實忙得團團轉,買菜、收拾家務、送孩子上學,接著又是洗碗洗衣服,一天過去之後第二天又是這樣的迴圈。

說是沒有做事,但她們又實實在在地維持一個家庭的基本運轉。久而久之,她們會逐漸與社會脫節,埋在油鹽醬醋之中而沒空去關注這個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

2.母親沒有安全感

有事業心的女性一般會選擇很遲生孩子,原因很簡單,女性懷孕生子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女性迴歸之後,將會面臨很大的淘汰風險。孩子剛出生之後需要實時關注照顧,因此不少母親都是提心膽地對待新生兒。而丈夫外出工作,無人分憂,加之身體激素的急劇變化,媽媽們很容易患上產後抑鬱症。

做一名全職家庭主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女性所揹負的壓力和責任也比想象中的重,隨著時代發展,傳統家庭模式不再適用於個體追求獨立自主的今天,家由爸爸媽媽孩子共同組成,因此在妻子無助的時候,丈夫有義務也有責任挑起重擔。

丈夫應該怎麼做

1.參與合理的家庭分工

並非母親就一定要在家中洗衣做飯,等著丈夫回來。這些觀念是由於中國古代“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步步傳下來的,至今在某些人的印象中依舊根深蒂固。

但是現在丈夫主持家庭事務,女性外出打拼的也有不少。作為丈夫,如果沿用傳統家庭模式,那麼丈夫回家也並不意味著就是“翹腳休息”,維持一個家庭的正常運轉需要每個成員的參與。

2.教育照管孩子

孩子的教育需要夫妻倆的共同努力,父親和母親的教育風格是截然不同的,父親會教會孩子堅強,而母親則會給孩子帶來溫度,讓孩子體會到柔情。一方不管不顧只會讓孩子接觸到不全面的教育,而隨著孩子年齡增長,教育難度加大,苦苦承受的一方也會不堪重負。既然孩子是雙方的孩子,就要共同承擔。

一個家庭的基本組成條件是要有妻子和丈夫,如果丈夫不去參與其中,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妻子一人唱獨角戲,其中一方堅持的限度也是有限的,這樣家庭的最終後果只能是破裂。早發現問題,早解決和挽回,才能避免令人後悔的事情發生。

6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坐月子婆媳矛盾男的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