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父母的消費觀念,會影響孩子嗎?這是我最近一直在思索的一個問題。教育孩子的時候,消費觀念的教育也要下一番功夫。

身邊有個朋友,明明不窮,手上也有足夠多的存款,卻一直節儉得過分。他不捨得花錢,熱衷於到處“薅羊毛”,消費特別講求實惠性。

吃的方面,他愛好購買各項優惠券、團購券,參與“霸王餐”活動等。置裝方面,衣服能不買就不買,一定要買就等待電商大促的時候,打折更實惠。住的方面,他租的房子比較偏遠,離工作地還是挺遠的,但臨近地鐵,交通是便利的。相比城中心的房子,房租會更便宜,當然通勤時間也會更久。

這樣看下來,是不是覺得他的收入很低。錯了!其實他的收入也不低了,一年約15萬元的收入,感覺他可以存下不止10萬元。

他說父母一直教育他,要省吃儉用,經常和他說家裡條件不好。這是他小時候經常聽父母說的話語,他甚至一度以為家裡一貧如洗。直到最近,父母給了他一張存摺。令他不可思議的是,存摺裡面竟然有幾十萬的存款,用於給他買房湊首付。

父母的一言一行,無形中影響了子女。

就拿我自己來說,我對商品有一定的消費慾望,時不時就會購買一些服飾鞋包等。每到換季的時候,和大多數女孩子一樣,也會覺得自己的衣櫃裡總少了件衣服。內心深處,總會升騰起消費的衝動和慾望。

但是,我從不追求大牌,那些品牌的昂貴的物品,我都不會刻意去追求。不是因為買不起,而是覺得沒必要花大價錢去買,因為過個一年半載,又會想買新款。

另一方面,不知道是不是也有很多的寶媽會有這種感受?自己去買貴的商品時,會油然而生一種“負罪感”。一個大牌的奢侈品包包,可以讓我買很多的商品,可以給我的孩子購買一年的興趣班課程。與其買一個奢侈品包包,還不如老老實實去交孩子下一期的興趣班費用。

都說父母是子女的最好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這話真是一點也不假。

深究我的消費理念,和我母親也是如出一轍。小時候,她經常會和我說,衣服不用買得太貴,好穿好看的就行。時間一久,衣服舊了,不喜歡了,可以扔掉再買新的衣服。但是,價錢太貴的話,不捨得扔,只能扔在衣櫃裡佔地方。

現在我的孩子也越來越大了,我也意識到自己身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包括方方面面,其中,正常的消費理念培養也是重要環節。我感謝我的母親讓我養成了較為樸素的生活習慣,也會把一些好的生活習慣、消費觀念等傳達給我的孩子。

從我的觀點來看,在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理念方面,以下三點需要關注:

一是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好榜樣。樸素的消費觀念,永遠不會過時。倡導節儉風氣,讓孩子從小知曉金錢的來之不易,養成節約的好習慣。錢要花在刀刃上。

二是引導孩子正確認知金錢的意義。讓孩子知道錢的重要性,但又得讓他明白,不是所有事情都只能用金錢來衡量。週末帶孩子去玩耍嬉戲,那種親子陪伴的快樂,這類情感的滿足,都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三是讓孩子參與一些家庭事務的抉擇。報什麼樣的興趣班?購買什麼樣的衣服?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涉及孩子自身的一些事項,應該讓孩子參與進來,聽聽他的意見,他的選擇也是重要一票。

3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幼兒園親子作業:用果蔬做動物,看到作品後,老師沒忍住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