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當孩子稍微大了一點之後,很多父母就開始給孩子做親子啟蒙了,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我們常常不知道該怎麼做啟蒙教育,尤其是親子教育的尺度把握。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擔心錯失教育的良機),什麼時候不該做什麼(擔心揠苗助長),怎麼做,都是困擾很多家長的問題。

比如說,在親子教育的過程中,孩子遇到一個問題,我們常常會困惑該怎麼處理:要告訴他答案嗎?會不會阻礙他自己思索和發現問題的能力;如果不告訴他,他又想不出來,會不會打擊他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現在年輕的父母,都會比較重視孩子的教育,但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沒有足夠的經驗和參考,常常在教育過程中,躊躇不已,不知該怎麼做才好。擔心孩子需要我們給予幫助的時候,被我們忽略,又擔心自己用力過猛會揠苗助長。

那到底該如何掌握這個尺度呢?

我們可以透過關注、觀察孩子的情緒狀態,來決定採取什麼樣的措施。

第一種,當孩子情緒積極、眼神明亮、認真專注時,說明眼前的內容十分地吸引他,這個時候我們的引導不會影響孩子的情緒狀態,還可以讓孩子的情緒更加飽滿高漲。這就是我們介入教育的良機。

第二種,當孩子表現出反感、磨磨蹭蹭,甚至故意摔東西、哭鬧,總是希望爸爸媽媽幫他的時候,說明目前的學習內容對他來說,還是有比較大的難度的。如果父母在引導和協助的情況下,還是無法完成,那麼,就該暫時放棄這個活動。因為目前學習的內容遠遠大於孩子實際的學習能力,這是在揠苗助長,長期下來會十分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第三種,孩子一副不感興趣、百無聊賴的樣子,打不起精神來,這個時候說明目前的學習內容孩子不感興趣,或者對他們來說難度太低,常常是父母說怎麼做他就怎麼做,十分敷衍。對孩子來說,學習內容要具有新奇性和挑戰性。所以,此刻你可能正在錯失教育的良機,需要升級孩子目前的學習內容。

透過情緒的觀察,摸索總結孩子在不同學習狀態下的情緒表現,久而久之,就只知道大概什麼時候該引導和幫助他找出答案,什麼時候該放手讓他自己去思考,什麼時候該暫停眼前的學習內容。

寶爸寶媽們,不用再擔心自己在教育過程中的手足無措了。關於孩子的溝通、教育,萬變不離其中:唯心而已。只要肯花心思,一切都會迎刃而解的。

8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孕期日記:第23周+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