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多種原因導致,有些朋友在經歷了小學、中學等常規的音樂教育後,依然唱歌走音,在音樂和歌唱已經融入我們生活的當下,我們都會有聽到一首歌就輕聲跟著和的時候,但是唱歌跑調,總感覺讓我們有那麼一絲抱憾。所以很多家長朋友,雖然對孩子的音樂非常重視,但是意識裡對唱歌跑調,認為還是不可逆轉的先天條件,今天筆者以從事音樂工作25年的經歷,負責任的和網友們說:只要能夠開口說話,能把漢語的四個聲調說正確,唱歌跑調就可以透過訓練改變。一句話,會說話,就能唱好歌!

想要學好音樂,就要了解什麼階段可以開始學習音樂,什麼階段開始學習是最佳的學習階段。如本文標題,當寶寶開始學習說話時,就是培養音樂感覺的最佳時期,方言形成的年齡階段,就是對音高反應最敏感的階段。

語言是一項生理機能,神經記憶建立了語言習慣的同時,也形成了音高聽感慣性。

3歲左右,是孩子各項生理機能開始活躍的時期,3歲以前,寶寶完全是在用耳朵聽,用耳朵去感知,所以我們很多的早期音樂教育,多以舒緩柔和的音樂完成。當寶寶開始開口發音時,是進入到模仿階段,隨著時間的推進,我們會發現寶寶所能發出的音節越來越多,調值是七扭八拐,但是會隨著年齡增長改變,逐漸標準。這個過程可能會是一年,或者更短更長一些。

在這個階段,寶寶不只是在聽,而是邊聽邊模仿,我們會發現語言環境影響孩子的發聲習慣,東北話、上海話、廣東話,什麼樣的語言環境,就會造就什麼樣的方言,這一點從幼兒時期開始學話時形成,並且很難改變。那麼音樂亦是如此,我們孩子在咿呀學語時,爸爸媽媽會糾正、會示範給孩子,可是在歌唱時,孩子的天馬行空似的哼哼呀呀,我們沒有給予標準的引導,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孩子看電視學來的歌曲,節奏都是對的,但是音準還是七扭八拐。沒辦法,第一完全是自由自在的隨意模仿的去唱;第二唱錯了也沒人糾正。

所以,在這一時期,音高聽覺和音準歌唱的形成,如果不準確,到後期需要糾錯似的訓練才能改正。

音樂的早期教育是複合的,可以透過學習樂器實現,但不單指是學習樂器

有些朋友很著急,孩子2歲半了就想要報名學習鋼琴,負責任的來說,即使是可以低齡化的學習,樂器本身也要一些基本的要求,鋼琴的學習,平均至少要3週歲半的。那麼雖然是在音高聽覺活躍時期,但是孩子還小,無法學習專門的樂器,我們可以透過學習綜合的音樂課程,來訓練孩子的聽力、節奏感,從而建立好的音準習慣。

我們的漢語中有四個調值,一聲平、二聲揚、三聲回、四聲抑,這四個調值,本身就有音的高低控制,所以我說,只要會說話,能掌握四個聲調的發聲,就說明具備音高的控制力,只是沒有精細到音律,但是是可以透過訓練來完善和提高的。

當孩子超過5歲時,基本已經建立了固定的語言習慣,同樣相應的音樂感和音高習慣也會形成固化,我們進行音樂學習,不要超過這個年齡。另外,集體性質的音樂課程學習,是一種模式化教學,很難實現針對個體的改變,所以,儘量給孩子選擇單獨的或者小規模的音樂學習方式。

音樂學習中,聽和唱是最難學的,因為聽的音準不準,唱的音準不準,看不見摸不到,都是抽象化的引導式教學,而聽覺和音準,又是先天因素較多的兩種生理機能,所以我們即不可認命似的認為唱歌跑調沒法改變,也不要簡單的認為只要學習了就會馬上改變,音樂感覺和歌唱能力,猶如我們長身體一樣,在沒有長成之前,需要長期的滋潤和規範的訓練。

10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乘風破浪的二胎寶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