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就會哭,然而哭對於家長的意義是好事,這證明是孩子健康的表現,當孩子還不具備語言表達能力時,也會通過哭啼聲來暗示家長,我餓了需要吃奶奶,所以在孩子嬰兒時期,這都是寶寶用哭泣聲傳遞自己所需訊息的一種方式,然而當孩子慢慢長大具備自己意識時,哭啼聲又代表什麼,真的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嗎?

莉莉的女兒今年5歲了,由於夫妻兩人結婚以來,就這麼一個寶貝,全家人都把精力放到了這個孩子身上,5歲的妮妮也是像個小公主一樣,吃的喝的穿的都是最好的,可是一天全家人都有事沒在家,只有莉莉母女兩人,莉莉想著女兒看起來很乖,應該沒有什麼,也可以盡情享受一下母女時光。

可是誰知道女兒平時很乖巧,現在與媽媽在一起相處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聽話,搞得母女兩人下午一點才吃上一頓飯不說,就連莉莉去廁所都被女兒看的緊緊的,一會兒叫一聲媽媽,甚至大哭起來不讓媽媽去廁所。這可是愁壞了當媽的,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說孩子缺乏安全感嗎?可是畢竟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有什麼好害怕的,那麼究竟是怎麼回事,下面來帶家長了解一下。

孩子依賴心理

自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基本上都是跟媽媽在一起,而且出生時對於這個環境都是陌生的,唯獨媽媽身上的氣味較為熟悉,而且經過大概一年左右的哺乳期,讓孩子與媽媽的關係更加親密,所以我們會發現家中的誰不在都可以,唯獨媽媽不行,這主要是孩子習慣了媽媽在一起生活,沒有媽媽她們會感覺到孤獨,認為媽媽是不是拋棄了她們,所以孩子見不到媽媽就哭屬於正常現象,即使熟悉的環境也會發生類似的事,所以並不是所說的缺乏安全感。

焦慮症的表現

寶媽們您家的孩子,是否一提到上學就會大哭不止,每次在面臨擇校的時候嘗試了很多次都失敗了,家長們起初認為是不是怕生,或者人多恐懼症,其實據調查,孩子之間是最容易交流與熟悉的,然而孩子對於學校抗拒,主要是習慣了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突然之間要與父母分離那麼久,自己會變得焦躁不安心慌,內心中勾畫了許多恐怖畫面,與擔憂情況,所以她們想抓住媽媽手,來讓媽媽保護自己,解決成長中所遇到的問題。

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作為家長,可以怎麼做呢?

1、不要讓太依賴,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家長有時候太過溺愛孩子,甚至於孩子在學校的功課不會,想都不想就直接問家長,而家長也因為擔心孩子作業太多,怕做不完,所以根本不會讓孩子再思考一下,就把答案告訴他。其實這樣做,就讓孩子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遇到困難和挫折,就放棄。對於孩子的未來,並不是一件好事。我們可以和他一起去解決問題,讓他學會在困難中解決問題。

2、懂得放手,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還有些孩子,不起床不刷牙,家長都幫他穿衣服,甚至還幫他刷牙,經常是一句話“幫幫我吧”,但是作為父母,首先我們不可能照顧孩子一輩子,所以必須要讓孩子獨立,遇到這種問題,我們也必須強忍住,讓他知道,凡事都必須親力親為。

3、進行有效溝通,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家長們可能學習工作都很忙碌,回到家裡都已經不想動了,或者在看手機打遊戲,有時候孩子想和你聊天,也諸多推脫。其實這樣子做,只能會影響親子關係。作為家長,需要和孩子保持有效的溝通。所謂有效,不是簡單的幾句話。記得之前說過家長回到家後,要更孩子說的四句話:1、學校有什麼好事發生嗎?2、今天你有什麼好的表現?3、今天有什麼好收穫嗎?4、有什麼需要爸爸的幫助嗎?

其實這就是一個有效的溝通機制,不但能更好的了解孩子今天所發生的事情,也能夠讓孩子感受到,家長是在關心他的。另外,放假的時候,適當的帶孩子去公園玩,也是能夠更好的培養親子關係的一種手段。

​所以家長一直認為孩子沒有的安全感並不是這樣,孩子只是習慣了與父母長期待在自己,希望他們可以為自己解決問題,換個方式說,孩子偷懶也沒有錯,所以當孩子發生這種情況,家長不要因為一時心疼,庇護孩子的這種行為,有時家長狠心一點,或許對於孩子成長是一件好事,不要被孩子楚楚可憐所欺騙,有時讓孩子適當獨擋一面也是件好事。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斷奶失敗喝母乳12年,媽媽無奈送醫,醫生:回去吧,沒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