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陽光不錯,想帶一歲七個月的寶寶在小區裡曬曬太陽玩玩,結果遇到了熊孩子,以後一系列的問題,讓我陷入沉思……
第一幕:有個六七歲大小的男孩,跟娃走同一個“獨木橋”,相向而行,走到中間的時候為了不互相碰到,我就把我的娃抱到對方後邊去,兩個人相背而行,結果男孩故意搗亂,馬上跳下去擋在我們前面,反覆好多次……男孩的家長不知道是姥姥還是奶奶,一直都在打電話,我也沒多說什麼,這個年紀的孩子活潑好動,正常的。
第二幕:後來我就領著娃走了,到人工湖邊的時候,那個男孩從我們身後飛快的跑過來蹭著我的孩子跑過去了……我趕緊抱起孩子,走向遊樂場。這時候心裡有點波瀾了:離他遠點吧。
第三幕:路上收集了一些樹上掉下來的藍色小果子,放在木凳上觀察時,又是那個男孩,上來一腳就給我們跺扁了當時我真的是很氣憤了,直到這裡,他的家長才過來,簡單的說了男孩幾句,你怎麼給弟弟踩了呢(嬉皮笑臉,一臉自豪)。
第四幕:這個男孩轉頭就跑來,我們開始收拾東西,還沒反應過來,那個孩子拿著兩根樹枝,扔向我的娃,差點就戳到,這時候我忍無可忍,向孩子說:“你的家長還是老師教的你無緣無故欺負別的小朋友?”這時候他的姥姥還是奶奶才從旁邊慢慢悠悠過來,摟著他問怎麼了,熊孩子別過頭埋在那個家長懷裡,瞪著我……這時候我就覺得沒有和他們繼續交流下去的必要了……
後來我發現,這個孩子一直都是自己玩的,要麼就是去故意打亂別的小朋友玩耍,說明他根本不會用正確的方式跟周圍的人相處,不懂得怎麼融入進去,只能用一些極端的行為去引起別人的注意,其實這跟家長平時的陪伴和溝通有密切的關係,而不是讓孩子自己玩,監護人去做自己的事情。
相信跟我一樣的90後寶媽,都會很注重育兒問題,從孩子自身的行為習慣到跟別人的社交能力,都會從各個途徑學習一些方法,想更好更科學的幫助孩子學習成長,而智慧手機的出現,並不是阻擋我們跟孩子共同玩耍的理由,所以當遇到一些孩子,科學育兒的方法還可以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