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諮詢室裡一位母親梅子說起她4歲半的女兒,臉上佈滿了惆悵:

“我家孩子4歲半,女孩,最近幾個月一遇到點小事就會哭,剛開始給講道理,她還會聽,現在會哭上好一會兒才會聽大人講道理。

遇到別的小朋友不跟她玩,或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因為沒有遵守紀律老師中止她的活動,也會哭得很厲害,哭完以後她也意識不到為什麼老師會中止她的活動。

我和孩子他爸一年總會有半年在外地工作,不能回家,孩子就一直跟著姥姥和姥爺,姥姥也忙,沒空陪她,大部分時間都是她姥爺帶著,經常都是她自己玩,她現在這種一遇到事情就愛哭的現象是不是特別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呀,以後我該怎麼做呢?”

我對她講,“從你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來,孩子和你們在空間上是分開的,並沒阻礙到你和孩子在情感上的聯結。這點非常了不起!通過孩子平時點滴的表現,就能觀察並注意到她是否缺乏安全感,看得出來,你們一直都默默地關心著孩子。

你提到孩子遇到一些小事會哭,剛開始講道理,她會停止哭泣,並聽聽大人們在說什麼,但慢慢地,現在哭泣的時間變長了,而且好像讓她哭的事情變多了,也變得更加細小了。”

作為諮詢師,我想要問的是,每次孩子哭,大人們究竟知不知道孩子為什麼哭,到底是因為某件事而哭,還是因為發生的這件事情帶給孩子不好的情緒體驗導致她哭了。

一般來說,都是事件帶給她的情緒體驗不好了,或者比較負面,所以孩子才哭的。4歲半的孩子照理來說,應該已經有不錯的語言表達能力了,在她哭的時候,不知道家長是否和她討論過,問過孩子的感受和看法。他們給孩子講道理,是基於自己對事件的看法,還是在問詢過孩子的看法之後給出的教育呢?

今天夏老師給你談一談,那些愛哭鬧的孩子心理都在想什麼?

01. 主動性和內疚感

4歲半的孩子,心理正在經歷著主動性和內疚感的發展(initiative vs guilty),這個階段的孩子會主動進行很多活動,探索這個世界。

比如,主動發展朋輩關係,去交朋友,如果在這個過程中,遭到小朋友的拒絕,自然就會有受挫的感受,那孩子的哭也就變得合情合理,老師在沒有明確孩子們是否明白的前提下,由於種種原因終止了他們的活動,在孩子的世界裡,無緣由地遭到了強制性的停止和拒絕,那他們感到難過也都是正常的。

看上去,在梅子的家庭中,對孩子在情感上的陪伴可能未必有條件做到給予很多,所以作為家長,可能需要儘可能地平衡好工作以及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花多一點時間來聽聽孩子們的想法,感受他們的情緒。

02. 心理髮展階段

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個體發展是持續一生的,人要經歷8個階段的心理社會演變,這種演變成為心理社會發展(psycho-social development)。這些階段包括四個童年階段、一個青春期階段和三個成年階段。每一個階段有這些階段應完成的任務,並且每個階段都建立在前一階段之上,這八個階段緊密相連。

人的發展歷經這八個階段,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相應的核心任務,當任務得到恰當的解決,就會獲得較為完整的同一性。核心任務處理的不成功或者是失敗,則會出現個人同一性殘缺、不連貫的狀態,處理的成功與失敗即為兩個極點。例如嬰兒期時的最優狀態是基本信任的狀態,最劣的狀態是基本不信任的狀態。核心任務的處理結果會影響人的一生。

如果一個人能順利解決每一階段所面臨的矛盾與危機,就會對心理髮展產生積極影響;相反,則會產生消極影響。

03. 埃裡克森心理社會性發展的8個階段

下面,請各位家長對照下面的表格,看看孩子和我們自己當下階段的發展任務吧:

寫在最後:

“蹲下”,不僅從動作姿態上,更要從心理上跟孩子平視。

學會從孩子的視角去看他們看到的世界,他們理解的事件,這樣可能不僅可以更好地幫助家長們理解孩子的想法,也可以使你們之間情感的紐帶聯結得更加緊密。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北大教授:孩子不貪玩兒,比不愛讀書更可怕,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