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兒子去奶奶家和我得六叔家,快過年了,拿的吃的東西,兒子才告訴我,前兩天練槓鈴有點過度,胳膊很疼,但還是幫我提著兩袋面一箱蘋果,超級擔當的兒子!!
我當然心疼兒子,所以就跟兒子說,下次要告訴媽媽,媽媽也能按按摩,等待兒子跟我滔滔不絕開啟話匣子那一天,這一天前自己需要做到只帶著耳朵聽,管好嘴巴的媽媽。
不評判對與錯、不拿自己的經驗去衡量,重點放在體會兒子的感受,比如:胳膊一定很疼吧!幫孩子學會表達感受,接納好的、或不好的感受。
當然也可以提供經驗,但需要問問兒子:想聽聽媽媽的想法嗎?在獲得孩子的允許下再說,只有尊重孩子、獲得孩子同意的前提下,孩子有自主權了,才會聽進去我們認為正確的觀念。
能做到不評判對與錯、不拿自己的經驗去衡量,真的挺難的,為啥?
底層思維就是父母認為自己比孩子強,我們是大人總想給孩子點經驗啥的,其實也就是沒有把孩子放到平等的位置上,這就很容易引起青春期孩子想要自己做主的反感。
這個覺察對我太重要了,因為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想兒子以後肯定會願意跟我開啟話匣子,因為每個人都會有特別想表達的時候,而只要我做好聽眾,成為他的崇拜者,兒子還不得話嘮班的跟我說個沒完呀!想想都開心
其實說真心話,大人的意見給的還不一定對呢,因為大人有很多認知偏差自己都是不知道的,所以除非大事大非上,我們說說,其他呀,真要學會閉嘴。
‘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