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著名家庭教育學家簡·尼爾森曾說:“如果父母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覺得痛苦,那一定是教育孩子的方法錯了。”

曾經我不以為意,認為任何的方法都太過教條,教育一定是因人而異。

我信奉自己的教育理念正確且符合孩子,直到在這條錯誤的道路上越陷越深,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01 我用“獎勵”把兒子變成了一個愛“講條件”的人

從小,父母對我都是“暴力教育”,一言不合就開打,這讓我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陰影,我發誓一定不能讓我的孩子再走上老路。

於是,兒子出生後,我一直信奉“獎勵說”,認為獎勵可以讓孩子擁有愉悅的心情,做任何事情才能自信且主動。

上幼兒園時,只要兒子認真上學,我獎勵他看動畫片;兒子作業全對,我獎勵他零食;兒子幫忙幹家務,我獎勵他玩具……

開始的時候,孩子確實做事積極,可慢慢地,事情逐漸變了味道。

做任何事,他都習慣性地談條件,口頭禪變成了:

爸爸,我今天做完作業,你給我2元錢!

爸爸,我把家裡的地掃了,你給我買個玩具!

……

更嚴重的是,問題還延續到了學習上面。

從4年級開始,學習難度、作業量都開始增加,他每天晚上不想做作業,好說歹說都不行。最後,我只能拿出老方法,在多少點之前完成作業,可以看1個小時電視,如果超時,就什麼也得不到。

本來想借這種方法激勵一下他,可結果卻是,開始還挺積極,可到後面,他開始變得急躁。尤其是時間快來不及的時候,他就一直說:“我肯定看不了電視了……”

然後就是一大堆的牢騷話,只要時間過了,就立刻自暴自棄,越做越差,越做越慢!不得已,我們只能放鬆要求,給他調低時間要求,他才能勉強完成作業。

長期養成的講條件的習慣,讓他覺得學習就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我們學的,一見到作業就不高興,一聽到學習就皺眉頭。從4年級開始,原來的中等水平都保不住,成績基本都是墊底。

有天晚上,因為超過了我們規定的時間,磨蹭到10點,我已經處在爆發邊緣,可他卻皺著眉、黑著臉,一直故意說洩氣話:“電視也看不了了,我說9點肯定完不成……”

他故意放大音量,就是想讓我們聽到,我感覺肺都快氣炸了,心中的理智被徹底摧毀,我一把把他手裡的書打飛到牆角,對他吼道:“你再給我說一句試試,看我會不會扒掉你的皮!”

那是我第一次吼他,他蹲在地上,邊哭邊撿自己的文具。

看著他哭泣的樣子,心裡並沒有發洩後輕鬆,反而無比自責。曾經我信誓旦旦,不讓他走我曾經的路,可是為何,到現在一切都已經行不通了?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02 物質獎勵,破壞的是孩子興趣的根本

那段時間,我急切地想解決這個問題,看了很多教育書籍,可是不得其解。

眼看兒子已經進入小學最關鍵的時期,我抱著奮力一搏的心態,加入“超級父母訓練營”。我決定:與其逼著孩子改變,不如先改變自己!

第一次和老師的溝通,我就如醍醐灌頂!

黃老師說:“教育孩子,最忌諱的就是用‘物質獎勵’。”

當人的行為增加一些外在的“過度”理由,人們會逐漸將自己的內在興趣愛好的驅動,轉化成為外部的理由,減少或放棄原來的內在需求。

舉個例子:

孩子喜歡看書(內在需求:書中內容有趣)——父母獎勵金錢玩具——傳遞給孩子的資訊是:看書是獲得玩具和金錢的途徑(將內部需求轉化成外部需求)——喪失了對書本內容的追求,失去內在動力

聽到這裡,我真的是悔不當初,原以為獎勵可以激發孩子,可結果卻成了一切的罪魁禍首!

老師還說:更可怕的是,孩子並不是不肯思考的傻瓜,相反,他們善於觀察,懂得分析。

他們會用哭鬧、發脾氣、講條件等手段來讓父母感覺失控,而很多父母為了快速解決問題,一般會選擇妥協。

一旦讓孩子嘗試到這種方法的有效性,那哭鬧、發脾氣、講條件就將成為一種常態。

同理,80%的差生,並不是因為太笨,反而是他們太聰明,懂得如何透過控制父母,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從而養成了不良的行為和學習習慣。

那應該怎樣解決孩子的問題呢?老師告訴我:將“物質享受”轉變成“精神認可”,用“正向反饋”來促進孩子內部需求的成長。同時,用“外柔內剛”來給孩子樹立好規則意識。

什麼是“外柔內剛”:就是和善但堅持原則,當孩子知道父母講原則、有底線,任何小聰明都是無效的時候,主動權就回到了父母手中。

最後,老師還給了一份解決我孩子問題的長達3000字的操作方法說明。

我們一致決定:只要在9:20之前完成作業,就可以看2集動畫片。如果超時,不能發脾氣,絕對沒有看動畫片的可能性。

當然,老師是給我們打了預防針的,孩子肯定會嘗試來破壞規則,我們要做的就是堅決守好這個底線。

果然,第一天晚上,兒子開始還挺認真,但是到了後面,磨磨蹭蹭,一個課文背誦,就花掉了1個多小時。

眼看時間都快要到了,又開始故技重施,加大音量,發牢騷,最後乾脆趴在桌子上面什麼也不做,想以此來激怒我們。

我當時肺都氣炸了,但們假裝很淡定,不理會他。

見我倆毫無反應,又只能爬起來把課文背完。而時間已經是10:15分了。

兒子很不高興,但我對他說:“我們的規則就是晚上9:20前完成作業。你發脾氣也好、哭也好都是沒有用的。”【強調規則】

隨後我補充道:“雖然你完成得比較晚,但你在8點前已經完成了3個作業。這一點值得肯定,我認為你稍加努力,完全能在9:20之前完成作業。”聽到我的表揚,兒子有些許好轉。【正向反饋,讓孩子知道自己能夠做好】

第二天做作業前,兒子居然主動規劃,在8點前完成哪些作業,在9點前完成哪些作業。但同樣失敗了,可時間已經提前到了9:40分。

我和媽媽一唱一和:“你今天居然比昨天早了35分鐘呀!看來你給自己定的時間還是很有效的嘛!按照這樣的速度,最遲後天,你的作業肯定可以在9:20前完成。”【正向反饋】

有了前面的經驗,他已經知道,耍賴行不通了,只能想辦法提升速度。而他自發形成的時間規劃已經在起作用了。

第3天,他9點前完成了作業!

那天,我和媽媽一起陪他看了動畫片,我們表現地像他一樣興奮,一會哈哈大笑,一會互相吐槽。(老師說:對孩子而言,最好的遊戲就是陪伴,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而不是控制,這樣我們就和他是並肩作戰的隊友。)

隨後的一段時間裡,我們不斷給兒子強化規則意識,當他做得好的時候誇獎他,當他做得不好的時候,跟他一起分析哪裡沒做好。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不到2個月時間,他的作業基本上可以在8:30之前完成。

當然最讓我意外的是,他做其他事情也養成了時間安排的習慣,連帶以前的懶床的習慣也糾正了。

學習就是這樣一通百通,當他發現自己可以掌控時間,他就開始研究怎樣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那天,他的一句話驚呆了我:“我問了成績好的同學,他們的秘籍就是上課認真聽講,作業儘量做對,這樣就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去耍了!我也要這樣去做!”

聽到他的話,我激動不已,這不就是老師說的“內部需求”嗎?他已經將學習變成體現他價值的方式。

如今兒子已經5年級了,他的學習已經不再需要我和媽媽盯了,就在剛結束的期末考試中,他以語文98+20,數學99+18,英語100分的水平,成為班級的第二名!

我知道,作為父母,我們的使命還沒有結束,但兒子的未來,已經掌握在他自己手裡了!

04 孩子不缺道理,缺的是一個專業的父母

回想那段煎熬的時光,我最大的感觸就是慶幸:慶幸自己找到了正確的方法,拯救了我的兒子!

我也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孩子從來不缺道理,缺的專業的父母來做他的領路人!

同時,我發自內心地建議各位家長,在遇到教育問題的時候,首先從自身出發,去尋求解決的辦法,這比逼迫孩子學習效果強100倍!找到自己教育中的問題,從改變自己,到改變孩子。

今天,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向大家推薦“超級父母訓練營”,在這裡,我們可以學到最先進的教育理念,更有老師一對一幫助我們分析家庭教育的問題出在哪,並制定詳細糾正方案。

除此之外,群裡面的眾多家長,也在這裡找到了幫助孩子的方法!

來自武漢的張媽媽高興地說:“孩子變化極大,想換了個人,學習熱情也擋不住!”

杭州的顏媽媽說:“以前作業都要做到10點,現在8點半就完成,最近考試考了94分!孩子越來越自信了!”

來自上海的李媽媽說:“孩子願意放下手機,不再和我對抗了!”

來自山東的劉媽媽說:“孩子變得主動學習了,現在我們關係越來越好,這種感覺真好!”

除此之外,在這裡成長、改變,繼而幫助孩子成長,讓孩子學習更有動力、有目標的家長還有很多很多。

我們採用訓練營的模式,就好比給你配了一個隨身教練!

>>有人給你制定練習計劃,每天陪伴你一起實踐;

>>你能看到教練怎麼點評不同人的動作,以此來糾正自己;

>>練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也能得到反饋指導;

>>還有很多夥伴家長一起互相支援、打氣,不再孤軍奮戰!

事實上,哪有教不了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只要稍下功夫,就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別人家的孩子”!

學習,就是成長為一個更好的父母的有效途徑!

8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