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與孩子之間發生衝突的時候,會選擇迴避衝突,孩子之間搶玩具,打架,父母會選擇帶著孩子回家,或者離開發生矛盾的當下,然而這不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很多父母之所以迴避衝突,有一部分原因是很多父母害怕衝突,當孩子發生矛盾時,他人對自孩子的評價“這孩子真差勁,他的父母是怎麼教育他的”讓父母崩潰,很多父母將孩子不優秀,不乖,當作是在否定自身價值,“我看起來不是一個好媽媽”,“我看起來不是一個好爸爸”,“都怪我沒照顧好他”。其實,孩子沒有表現好,這僅僅只是意味著你的教育方式需要改善,不代表你沒有價值。
第二,父母迴避衝突另一個原因是,沒耐心。
現在,普遍生活壓力大,父母們都忙著賺錢,於是,根本沒有耐心靜下心來孩子的問題,父母們經常做的一件事就是,粗魯的制止孩子的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形成兩種極端:
1.媽寶男,什麼都聽媽媽的,沒有自己的主見
2.叛逆,喜歡傷害他人,長大後喜歡操縱他人
新警察故事裡的阿祖就是這樣一個存在,他的爸爸是香港的總警司,香港的所有警察都歸他管,然而,就是這樣優秀的一個人,在對待孩子時,卻表現十分粗魯,對待阿祖,阿祖爸爸不是打,就是罵,打完後就走了。因為,他很忙,有很多的事務要處理,因此,對待孩子他從來沒有耐心,總想著透過打罵來快速解決孩子的問題。
然而,孩子是一個人,不是一件傢俱,孩子出現問題時需要的是父母的教導而不是被快速解決。
一條河流泛濫時,最好的方式是疏通,而不是堵。
除了對待孩子沒有耐心,更多時候,我們也沒有信心。
因為忙碌,我們經常把孩子給爺爺奶奶帶,在隔代的寵溺下,很多時候我們把孩子看成是包袱,是問題的發生器。
有一次,我帶著孩子與朋友的孩子喬治出門玩,當時,有一個小弟弟被門困住了,喬治想幫他把門開啟,然而,媽媽以為孩子想要推小弟弟,於是,尖叫著說:“喬治不要推小弟弟”,後來,喬治把玩具給哥哥玩,媽媽看見時,以為孩子要打人,擔心的說:“喬治,不可這樣”。
因為,媽媽很忙,在爺爺奶奶口中,媽媽知道喬治是個問題兒童,於是,在媽媽的內心,她已經認定喬治是不乖的孩子,媽媽基於過去的觀點對喬治的行為進行判斷,之後,無論喬治做出什麼行為,媽媽都以為他在做壞事。在媽媽的有色眼鏡下,喬治開始自暴自棄,他生氣地將小弟弟推倒。
之前,有一次閨蜜帶著兒子優優來我家做乳酪棒,天天比優優小四歲,在優優六歲時,天天兩歲,那時,天天還是一個四處調皮搗蛋的孩子。因為小的時候經常搗蛋,於是,優優不讓天天幫忙,總覺得天天會搗蛋,天天很憋屈,覺得自己可以,但大家就是不讓。因為,先前的經歷,優優形成了對天天先入為主的觀念,“你只會搗蛋”,於是,不斷制止天天的行為。
孩子是不斷成長,不斷變化的,先前怎麼樣,不代表以後就會怎麼樣,我們不要總用老眼光看孩子,拋開偏見,我們的孩子才會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