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接到閨蜜的電話,她向我求助,原來是她那個上幼兒園的5歲兒子對她說:自己喜歡班上的一個小女孩,這訊息把老母親炸得措手不及,當時她不知道該如何迴應兒子,表面平靜地岔開了話題,但內心十分擔心和焦慮,所以這才給我偷偷的打電話“合謀”一下。
聽完,我笑著問閨蜜,知道這件事後內心是什麼感受?閨蜜說:五味雜陳,感覺兒子馬上就不屬於自己了,突然就有種長大了一樣的錯覺,但更多的是擔心,這才上幼兒園竟然就會暗戀別人了,太早熟了吧,這以後大了可怎麼管喲?還能用心學習嗎?真怕管不住做出讓人擔心的事情呀!哎,男孩就是不省心呀!
聽完閨蜜的話,我首先寬慰了一下她,然後分享了我對這件事的看法:
1、良好的親子情感連線是可貴的!我對閨蜜說:“你兒子和你的感情真不錯,什麼事都願意和你主動說,你要為此開心才對。” 閨蜜說:“畢竟自己帶大的,當然感情好,兒子什麼事都願意和我說,但不怎麼願意和爸爸說。”
閨蜜的兒子願意把秘密告訴給閨蜜,其實主要原因不是由誰帶大的,爸爸也是從小陪伴他長大的,但卻沒有媽媽的待遇。
因此親子間良好的情感連線,得益於對孩子的傾聽與尊重,不以大人的心智嘲笑孩子的天真,不簡單粗暴地無視或制止孩子的負面情緒,不以家長的姿態控制孩子所有的行為,所以孩子會覺得你懂他、理解他、信任他,因此,有什麼心裡話就願意和你說。
此外,我又提醒了閨蜜,隨著孩子年紀越來越大,他會有些話不太方便和你說了,如生理上的話題。因此,爸爸的角色很重要,而且男人能給予孩子更多的力量感,也會在互動中能讓孩子感受到作為男人該有的擔當、責任與心胸。所以從現在開始,強化孩子和爸爸的親子情感連線,最簡單的方式是讓爸爸單獨陪孩子運動、玩耍、情感交流。
(親子關係的相關文章擴充套件閱讀:)
2、不要過早地定義為早戀和暗戀其實,幼兒園、小學生對異性同學的喜歡和“愛”沒有關係,更談不上“戀”,這只是純粹的認可、欣賞,甚至夠不上對異性萌發的好奇感。他們心中的喜歡,就是最純真的友誼的表達!
如果家長對這樣的事情過度的解讀或放大,會影響孩子對異性的看法和交往方式,由此可能會禁閉自己的情感表達,長此以往便喪失和異性朋友正常交往的能力,不知該如何和異性朋友良好相處。如果孩子認識到自己內心的這種“喜歡”是可恥的、不光彩的(因為被家長嘲笑、告誡、羞辱),他或許不再會去發現他人的優點,不會再學會欣賞與認可,至少在異性之間不會。
3、對他人的喜歡,恰是激發更好的自己的良機!首先,當孩子和我們談及他有喜歡的人時,我們要恭喜他,因為這代表著他學會了欣賞他人!
接下來,我們要詢問孩子,為什麼會喜歡她而不是別人,看看孩子欣賞的是他人的哪些方面。如果孩子只是單純地欣賞他人的外表、穿著打扮等外在因素,不要先否定,還是要恭喜他有自己的審美觀。然後,逐漸地引導他,對於一個人來說內在是多麼重要,哪些品行是值得學習和欣賞的,怎樣的人是值得我們學習而作為榜樣的,怎樣的人更值得我們和他做好朋友。
再次,和孩子聊一聊,想要做別人的好朋友,前提是自己要被別人認可和喜歡。家長就可以表揚孩子的優秀之處,讓孩子內心更加自信,同時引導和激發孩子自己意識到當前存在的短板,以及改變與提升計劃,讓自我改變更加充滿動力!
喜歡別人的同時,何嘗不是激發那個更好的自己的良機呢!
4、不可忽視的性教育,從兒童抓起不為過!雖然這個年齡的孩子不會有生理上的萌動,但性教育是在孩子成長中一個恆久的話題,隨著孩子的認知不斷髮展,性教育的內容也該不斷的深入,性教育不該被家長覺得難以啟齒,也不該淺嘗輒止。想想那些遭遇性侵的兒童吧,起碼自我保護的意識是要有的!
學齡前的孩子性教育的內容只要對身體界限、性別意識、個人安全有概念就足夠了,要懂得男女孩在身體上是不同的,身體的哪些部位該作為隱私不能被別人看、碰、拍照及如何拒絕甚至逃跑和求助。
兒童的性教育不是讓其早熟的催化劑,而是更好的尊重他人、保護自己、防止被侵害的良方!
5、人是善變的,思想是動態的!最後,我們還要向孩子說明,人是一個善變的動物,有時喜歡是短暫的,就如同以前你喜歡海綿寶寶,現在更喜歡小豬佩奇;以前喜歡小區裡的滑梯和鞦韆,現在更喜歡兒童遊樂場;以前喜歡去家附近的公園,現在更喜歡去科技館。人生中充滿無數的未知,永遠都會有很多自己還不知道的事和即將認識的人,而只有我們站得更高、走的更遠,才能看到更美麗的風景。
這是在告訴孩子不止於眼前,要不斷的探索和追求,同時這也是在教孩子終身成長,不困於當下,也不奢望未來,要踏實的走好每一步,未來可期。
這樣的思想也對孩子是一種保護,當孩子因任何原因遭遇被拒絕、被否定時,能讓他帶著一顆堅毅的心和長遠的眼光不畏當下、不懼前行,相信潛心贏得未來,從內心滋生出更多的力量!
寫在最後:孩子的事絕對沒有小事,當孩子向我們談起一些事時,或許在抒發情緒,或許他是想聽聽大人的意見、想法和判斷,或許是想探尋底線。每一次的交流,是促成我們更好走進孩子內心的機會,還是變成越發拉開彼此心理距離的成因,這是由家長每一次的態度決定的!
好的童年治癒一生,絕對不是因為管教的力量和放養的快樂,而是不把孩子當孩子的尊重與信任,以及把孩子當孩子的理解與包容,愛與規則並存,在規則內釋放孩子的天性、放生孩子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