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瑞典,這個位於北方邊境的北歐小國,氣候嚴峻,資源貧乏,總人口才一千萬,也就我國二三線城市的人口數量,然而就是這樣的彈丸之地,卻成了GDP超過5萬美元的高度發達國家

“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的排行榜中,瑞典在眾多國家之中排行第二世界幸福指數排行榜中位居第七

另外,根據歷年PISA (國際學生評估專案)調查結果顯示,瑞典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科學能力一直排名前十。

這麼傲人的成績,不免讓人好奇:到底什麼樣的教育,讓這個諾貝爾獎的發祥地,擁有如此高的創造力?它的教育有何獨到之處呢?

今天美媽就跟大家來聊一聊,瑞典的“神仙教育”!

01 假期多!

在鄉下長大的人都知道,土地頻繁地耕種,會很貧瘠,來年再種農作物,就很難有收穫。為此,農民會休耕半年甚至1 年,這樣才有肥沃的土壤供農作物生長。土地尚有休耕,孩子也要喘息的時間,大腦才能維持高效的運轉,才可以把所學的知識鞏固下來。

瑞典人深知此理,所以學生的假期非常多,大至暑假(2個月)、寒假(3周),小到秋假(1周)、復活節假期(1周)、運動假期(1周),都是2學年制,他們每年的上學天數為178天

瑞典的學生會充分利用假期,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比如閱讀,到戶外玩耍,到歐洲的其他國家旅行,親近自然,感受不同國家帶來的文化衝擊。這些看似跟課堂知識不大相關,但其實對記憶力、創造力與注意力的提升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早在20世紀70年代,研究員就已經發現:當一個人持續學習一樣的東西的時候,大腦的記憶力會變差,但切換學習新的類別,記憶力又會變好

大腦就像一個資料庫,裡面所存的東西都是你過去的經驗跟所學過的知識,你當下做的選擇,對未來事物的判斷,都是從現有的資料庫中提取出來的。

孩子不斷探索新事物,不斷地閱讀,就可以更新這個資料庫,獲得一個不一樣的未來。因為背景知識龐大,可以調取的資料也多,創造力也會別人更勝一籌。

相比之下,我們的假期明顯少了很多。可是,焦慮的家長還會在假期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補習班,把日程排得滿滿的,生怕孩子落後於人。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一味地學習,沒有空白的時間讓孩子思考,孩子只能淪為一個只會考試的機器。

02 7歲才上學

在我們這裡,家人把孩子照顧到3歲就會把孩子送到幼兒園,6歲正式上學。在瑞典,夫妻雙方都有480天的帶薪產假。不休夠90天的產假,爸爸想去上班?門兒都沒有。

所以瑞典的孩子往往被父母帶到1歲之後,再送到日托幼兒園,一直玩到五六歲。6歲後孩子可以享受學齡前的準備教育(相當於我們這裡的學前班),然後7歲才開始正式上學。

7歲之前,家長跟老師給孩子的任務,就是專心地玩!為什麼他們把孩子的上學年齡推到7歲呢?因為他們認為孩子的手部的小肌肉還沒發育好,左右腦還沒發育完善,晚一點上學可以減少挫折感,學習狀態會更好

事實上,瑞典孩子的競爭力一點也不輸其他6歲上學的孩子,不然也不會常年霸榜“全球創新指數”了。

得益於瑞典的的高稅收高福利,瑞典人上幼兒園是有補貼的,而且從小學到大學的學費都是免費的,包括所有的雜費。

03 下雪天把嬰兒放在室外睡覺

瑞典人有一個非常奇葩的育兒風俗,每天下雪天,寶媽們都會不約而同把小寶寶放在室外去睡覺。他們認為,室外空氣新鮮,可以幫助寶寶睡眠。

他們很抗凍是真的,冰天雪地的冬天,成年人也喜歡把臥室裡的窗戶開啟。但是小寶寶的的體溫調節能力很弱,在放到室外之前他們會把保溫措施做好,給寶寶穿上羊毛做的衣服、褲子、帽子、襪子,確保寶寶不會凍著。

其實,適當的環境刺激能促進大腦神經元的連線。嬰兒出生時的神經細胞數量是一樣的,孩子的智商分化跟突觸(神經元的連線部位)有莫大的關係。

想孩子大腦更加發達,自然要想辦法讓神經元之間產生更多的連線,這樣突觸多了,資訊傳遞得更快,孩子自然能成為“腦子轉得快”的人。

所以,我們在育兒的過程中,不必把寶寶裹得嚴嚴實實的,這樣不但沒法自如運動,還少了寒冷空氣的適當刺激。“若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老人說的話還是挺有道理的。

2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記憶力培訓與右腦潛能開發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