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總是亂髮脾氣?答案就在阿德勒的 "不當行為的五個階段 "中。
你是否經常因為孩子的情緒波動、生氣,或者一丁點事情就生悶氣的行為而感到煩惱?也許正是你的一些言行,或者你的反應方式,導致了孩子的這些"麻煩行為"。
本文將根據阿德勒心理學對兒童的問題行為(不當行為)進行探討。
阿德勒心理學闡明兒童的 "麻煩行為",比如,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可能經常會出現以下情況。
當我忙著照顧年幼的孩子時,年長的孩子總是說:"看我!"、"聽我說!"。 似乎並不是什麼大事,所以當我敷衍或者不理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變得悶悶不樂。
或者孩子總是在我忙得團團轉的時候,要求我做這做那,當我要求他們自己動手或者感到不耐煩的時候,他們就會生氣,大哭起來。
你不覺得這些叛逆的態度和行為只是對父母當時話語的一種反應嗎?但是,在很多情況下,並不是 "因為家長打罵孩子,孩子的情緒變差了 "這麼簡單,也不是停止打罵就能馬上解決的問題。
那麼,孩子們為什麼會因為一些小事而抱怨或生氣呢? 這個問題可以在著名的阿德勒心理學中找到答案。 阿德勒認為,兒童的問題行為(不當行為)會分階段逐漸升級。
阿德勒問題行為的5個階段
為什麼孩子的問題行為會升級?
阿德勒心理學將兒童的困擾行為描述為 "不當行為"。孩子們的適當行為沒有得到認可,就會開始以某種方式採取其他方式吸引注意力。 他解釋說:"這就是不恰當的行為,以困擾行為為代表。
比如說,有一個孩子,因為父母不怎麼表揚他幫助別人或努力學習而感到沮喪。 也許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的乖巧是天經地義的事。然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開始希望被接受,他們寧願被打罵或警告,也不願意被忽視,這往往導致困擾或不恰當的行為。
不當行為的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被稱讚的慾望
在這個階段,孩子做好事是為了得到周圍人的讚美。 如果他們沒有得到想要的讚美,或者他們的感受沒有得到滿足,就會進入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想要被重視和關注
孩子開始強烈地渴望得到關注,即使不是表揚甚至是打罵。 這個階段,他們突然開始生悶氣或吵鬧,試圖引起父母的注意。 因為他們的目的是為了引起家長的注意,所以即使家長訓斥他們,他們也不會停止。
第三階段:權力鬥爭
這個階段,孩子試圖透過叛逆的態度和行為來展示權力,從而獲得特權地位。在第二階段,如果父母對孩子不理不睬或訓斥,孩子的不當行為就會升級,就會試圖獲得權力。
第四階段:復仇
當孩子在第三階段明顯無法獲得權力時,下一個階段就是復仇。如果是學生,他們可能會成為不良分子或停止上學,以報復父母。 如果他們想引起對方的注意,他們的行為就會變得具有攻擊性,從而導致報復。他們的特點是,即使對方討厭他們,他們也會試圖引起注意。
第五階段:失望
如果家長在第一至第四階段的行為中沒有提供適當的幫助,孩子就會變得灰心,並試圖逃離自己。陷入了 "如果其他事情都失敗了,我就不做了 "的極端思維,向對方證明自己的無能。
這樣一來,孩子的不當行為依次升級,從第一階段開始。而且階段越高,修復難度越大,所以一定要評估 "孩子現在處於什麼階段?"並嘗試做出相應的反應。
如何處理孩子的問題行為?
如果你能理解阿德勒 "不當行為的5個階段 "的機理,也許就能找到解決孩子這種問題的一些提示。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人類行為的主要目的是 "歸屬"。 換句話說,孩子希望被他們所在的群體接受,他們希望成為這個群體的一部分,他們的天性就是為了這個目的而行動。 對於幼兒來說,家庭是他們唯一的歸屬群體,當他們被父母接納時,就會覺得自己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對待行為不當的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產生共鳴。如果父母能傾聽孩子的心聲,產生共鳴,孩子就會覺得父母是真的想了解他們,他們也會因為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而感到欣慰。
但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不要把 "共鳴 "誤認為是 "同意"。 同理心和同意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情,同意孩子說的每一句話,可能會導致父母變得任由孩子擺佈。
另外,家長應該儘量避免與行為不當的孩子交談時,使用以 "你 "為主體的 "你的資訊"。 比如“為什麼你總是弄得亂七八糟的?”,“你為什麼不能和你的朋友好好相處?”等等,這樣的交談,會讓你的孩子會覺得他是被責備的。
孩子之所以會生悶氣或鬧情緒,可能並不是因為父母的訓斥,而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沒有被認可或沒有被關注而感到不滿。所以家長每天都要仔細觀察孩子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