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經歷過孩子在家裡橫行霸道的日子,簡直是上可摘星辰,下可掀地皮。
我還沒做媽媽之前,跟同事探討生女孩兒好還是生男孩兒好的問題。她們說生啥都一樣。我說那怎麼可能呢?女孩兒至少會安靜一些,男孩兒太鬧了,感覺能把房子給拆了。
有人就說,你看那誰誰家的姑娘,天天拿著大棍子敲電視,電視都快掛到天花板上去了,棍子藏起來也沒用,她總能找到可以替代的工具。他們家後來都換上投影儀了。還有誰誰家的兒子,把他爸爸的汽車當成了畫板,拿著油性馬克筆給汽車換裝了。
後來我生了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性別並非是判斷孩子性格的根本標準,因為一萬個孩子有一萬種作妖的方法。
我們有個媽媽群,有一次,群主丟擲一個話題:論誰家孩子最能別出心裁的搗蛋?
這簡直勾出了媽媽們滔滔不絕的表達欲,每天都有活生生的例子擺在眼前,語言都不用組織,就能娓娓道來,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媽媽們聲情並茂的樣子。
A家庭:
家裡有兩個孩子,哥哥和妹妹,年齡相差兩歲。這兩個孩子性格大相徑庭,而且比較神奇的是,哥哥安靜而文雅,最大的愛好就是躲在書房裡看書或畫畫;妹妹極其活躍,每天上躥下跳、東奔西跑,出門就像腳下踩著一對風火輪一樣,瞬間就無影無蹤。她媽媽說,妹妹才5歲,家裡的滑板車已經換了三個了。
有一天晚飯過後,媽媽和幾個阿姨在樓下聊天,妹妹玩夠了非要自己回家。等媽媽回到家後傻眼了,她邀請了隔壁的小朋友來家裡玩,把兩袋子10斤裝的麵粉全部倒騰到客廳裡。地上到處擺放著各種盆和碗,有的裝著水,有的裝著面。兩個人一人一盆正在和麵,滿身滿臉都變成了白色。麵粉多了就加水,水加多了再放面,就這麼來回迴圈,兩袋子麵粉幾乎所剩無幾了。
媽媽站在客廳裡,看到滿地的狼藉,臉都變成紫色的了,媽媽說當時真有要揍她一頓的衝動。但還是忍住了,理解她現在正是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心的階段,她只是在嘗試不同的事物而已。
B家庭:
家裡有兩個兒子,是雙胞胎。這兩個比較誇張,經常能把大人的心臟病嚇出來。他們三歲時的運動力和破壞力就已經不在爸媽的掌控範圍內了。有一次,媽媽實在太累了,趁他們睡覺的時候躺在沙發上眯一會兒。結果很快就被一陣哭聲驚醒了。順著聲音跑到衛生間,發現一個站在洗衣機旁放聲大哭,另一個在洗衣機中轉圈呢,還好剛轉起來他們就害怕了,洗衣機正處在智慧稱重的階段,不會轉的很快。等媽媽把他從洗衣機裡拽出來的時候,頭髮都跟過電了似的,全都立起來了。
媽媽說真想給他們打包郵寄到外星球去。
C家庭:
家裡就一個女兒。這個女孩兒安靜、獨立,平時不怎麼需要大人過度關注,所以家人都習慣了她一個人默默的玩。某天晚上,老人坐在客廳看電視,她在臥室裡悄無聲息的玩,過了一個小時,奶奶怎麼感覺腳下涼絲絲的呢,低頭一看,我的天呢,滿地都是水。起身去找源頭,原來水是從衛生間流出來的,沿著走廊一直流到兩個臥室和客廳裡。臥室的床下、櫃子下都成了水的世界。女孩兒看到奶奶後卻激動的跑出來喊道:“奶奶,你看我棒不棒?我給玩具們都洗澡了,還把洗澡水全部倒掉了!”看著那張天真的面孔,奶奶真是哭笑不得。她說:“你的確挺棒的,如果下次給玩具洗澡後,能把水倒在那個浴室裡就更好了。”要為老人的教育方式鼓掌。
D家庭:
家裡也是一個女兒。有段時間特別喜歡聽《女巫》的故事,有一個版本中的主人公是個小男孩,他特別討厭自己的女巫外婆,於是每天潛心研究各種魔藥的配方,然後放到外婆的飯裡或者水裡,但一直沒有看到特別的成效。終於有一天,他研製出一種跟藍莓汁一樣味道的魔藥水,給外婆喝了下去。女巫外婆喝完之後瞬間膨脹,不停的變粗變高,然後大大的頭很快就衝破屋頂,嘴裡還冒著火。女孩覺得主人公簡直太厲害了,她也想看看自己姥姥變身並且嘴裡噴火的樣子。於是她把家裡的調料、化妝品、酒、飲料、藥品、塗料、蠟筆等等,只要是能利用的東西全部都找了出來,磨粉、拆膠囊、混合、調色、稀釋,最後做成了一大杯顏色奇怪的飲品,她說那就是“魔藥”。她要給姥姥喝,喝下去姥姥就能長高,還能嘴裡冒火。她不討厭姥姥,但她覺得只有姥姥喝了魔藥才能產生那麼神奇的效果。姥姥不喝,她就哭不停,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媽媽看到自己的化妝品都被糟蹋了,就已經火冒三丈了,她還無理取鬧,結果沒壓制住自己的脾氣,揍了她一頓。那她更委屈了,哭了一個多個小時,搞得全家都雞飛狗跳,還因此展開了一次激烈的家庭辯論會。
對於家裡的這些混世魔王們,媽媽們真是哭笑不得。但你會發現,絕大部分的家長對於孩子無厘頭的惡作劇都是能“容忍”的。尤其現在的家長們,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越來越高,也更注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能理性的分析和對待孩子們的各種狀況。為了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家長們也是馬不停蹄的在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生怕被時代所拋棄。但也不是所有家長都能做到持續學習,看書或者聽講座於他們而言,可能跟受罪沒什麼兩樣。
除了學習以外,家庭氛圍也很重要。相親相愛、相敬如賓、其樂融融、書香世家、幽默有趣......只要是對孩子成長有益的氛圍,都是值得稱讚和學習的。不要用老舊的不合時宜的觀念去管教孩子,不要壓制孩子的天性把他們變成大人眼中的理想模型。往往在小時候越有破壞力的孩子,長大之後越有創造力;越靦腆不善交際的孩子,長大之後越有思考力。
我們回頭看看身邊已經長大的孩子們,和五年前的相比,是否依然還能配置“魔藥”?是否已經變成了要看爸媽臉色行事的“懂事”孩子?是否為了考試成績是B而惴惴不安?是否還能做各種荒唐的實驗而不用擔心被打?
我們做家長的,是否對自己的教育感到無怨無悔?夜深人靜時,翻翻孩子小時的照片和影片,找找他們的各種黑歷史, 一起來分享吧。家裡的混世魔王們,是不會在我們身邊“混”一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