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裡,孩子們應該要比大人更激動,畢竟很難遇到一個長時間的假期,孩子們又可以享受自由時光了。
每個孩子因為性格的不同,有些孩子放假就愛在外面瘋玩,愛“出去浪”。而有些孩子則顯得比較乖巧,喜歡“宅在家”鼓搗自己喜歡的東西。多數父母也覺得“宅在家”的孩子更好,更懂事,更省心,可真的是這樣嗎?
“出去浪”和“宅在家”各有各的好處,但是“出去浪”可以讓孩子看得更遠,看得更廣,激發他不斷探索與好奇的性格。
“宅在家”只能屈居一隅,雖然寂靜祥和,與家人待在一起也是其樂融融,但是卻限制了孩子思維的發散,阻礙了孩子為了未來努力的道路。
十一放假別攔著孩子“出去浪”,瘋玩比宅家更有出息,越大越明顯職業幼師的小柔已經在幼兒園工作了三年,在工作的這三年裡,她見到了形形色色的小朋友,有些安靜,有些博識。
暑假的時候,小柔給小班裡的小朋友留了假期作業《談談這個假期的經歷》。在小柔留下這個作業的時候,可以看到下面的小朋友已經對暑假特別渴望了。紛紛述說著假期的計劃。只有一個小朋友小玲,低著頭,還是安靜地看書,格格不入。
暑假很快結束了,開學的第一節課,小柔讓小朋友們上臺講述這個假期的經歷。天天是一個活潑,特別愛玩的男孩兒。他說“這個假期裡,爸爸帶著他去了被譽為甲天下的山水—桂林,去了紅色根據地延安,還去了巧奪天工的敦煌莫高窟。”
天天精彩的發言與臨場應變能力,為他自己贏得多次喝彩與掌聲。
終於輪到小玲了,有些唯唯諾諾,不敢上臺,在老師的鼓勵下走上講臺,卻緊張地說“假期我呆在家裡哪裡也沒有去”。看著無處安放的小手,以及小玲躲閃的眼神,小柔只能讓小玲放棄。
下臺的時候可以明顯地看到,小玲的耳朵根兒都在泛紅,逃跑一樣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最後,小柔說雖然小玲學習很努力,成績也名列前茅,但是未來的成就一定不如天天,這就是假期“出去浪”與“宅在家”最大的區別。
“宅在家”的孩子和“出去浪”的孩子有啥區別?一:“宅在家”的孩子性格比不上“出去浪”的孩子
可能家長認為“宅在家”的孩子學習好,可也只限於學習成績,一個人性格與能力才是評定他成就高低的標準。如果他的性格果敢,能力全面但是成績並不是很好,那麼只是時機沒有到,賞識你的伯樂還沒有出現,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二:“宅在家”的孩子交際比不上“出去浪”的孩子
可以看到家庭與學校的影響是相等的,但卻小於外界環境的影響。
假期不讓孩子“出去浪”,不帶孩子出去擴寬視野,孩子的成長會受到侷限。這也是為啥宅在家裡的孩子性格通常怯懦,膽小,不善與人交際,這種性格的人未來只能屈居人下,做一個工作人員。
出去浪,可以幫助孩子領略風土人情,增長見識,讓孩子性格更開朗,思維更發散,這樣性格的孩子會很快得到老闆的賞識,得到升遷的機會。
三:“宅在家”的孩子綜合能力比不上“出去浪”的孩子
能力有很多,比如溝通能力、交際能力等等。一個人的能力高低代表著他的續航,代表著他未來能走多遠,能爬多高。
宅在家裡的孩子,朋友不多,圈子小,不懂如何高情商的說話,也不懂溝通技巧,在團隊合作中只能成為受人擺佈的木偶。
“出去浪”的孩子擁有自己的獨立思想,表達能力的不斷進步讓他們能與人更好地溝通,在團隊合作中也能成為不可或缺的核心。
所以,各位家長,國慶假期裡你們是會帶上孩子“出去浪”長見識,還是選擇讓孩子“宅在家”逐步自封呢?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與分享。加入粉絲圈了解更多內容,更多育兒知識一起分享,限時免費中歡迎加入。
-
1 #
-
2 #
就是懶得動而已。到哪都是人擠人,出去幹嘛?
-
3 #
先把作業做完吧
“最後,小柔說雖然小玲學習很努力,成績也名列前茅,但是未來的成就一定不如天天”這才幼兒園的小朋友,這麼武斷下結論合適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