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青少年過度沉迷與手機這一問題許多家長在私聊問到我該怎麼辦?其實從原則上來講控制孩子玩手機可以從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方面著手,但是許多孩子連句話都不願跟父母來溝通,父母根本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去教育引導孩子。
1、請你多花點兒時間來陪伴孩子
許多家長都說“我這麼做不都是為了孩子”,可殊不知孩子所希望的是需要您的陪伴,大多數親自問題的發生,往往都是由於相處態度的不恰當,給孩子造成很大的牴觸心理。
父母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應該多花點兒時間來陪伴、關愛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一味的責怪孩子愛玩手機、愛打遊戲等等。
作為父母的您應該主動了解孩子的所見所聞,了解孩子們真實的內心所需所求,多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多疏導孩子的情緒。多花點兒時間陪伴孩子,必然分散孩子對手機的興趣。
未完請繼續往下看
從事與兒童心理教育研究,您想知道我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嗎?想知道我是如何讓孩子放下手機、愛上學習的嗎?
2、了解孩子用手機都在做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不能談虎色變,一旦看到孩子玩手機就對孩子大吼大叫,嚴厲呵斥。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們也會利用手機、電腦或者是Ipad來學習,尋找學習資料等等。
記得前不久有位家長在微信裡面詢問到老師,說我家孩子整天就只知道玩手機,每天廢寢忘食的玩手機,我問他孩子學習成績怎麼樣?家長回答道:“目前還沒有發現孩子的學習成績下滑得很厲害.....。”之後我又問家長,孩子每天玩手機在玩什麼呢?家長回答道:“不知道呀!我就是擔心孩子每天玩手機會影響學習。”
想必有很多家長跟這位家長一樣,你只知道孩子每天在玩手機,卻不知孩子在手機上裡面幹什麼,更有離譜的事家長只要發現孩子玩手機,毋庸置疑孩子肯定在玩遊戲。
其實,作為家長當您發現孩子在玩手機時,應該了解一下孩子們在使用手機時,到底在玩些什麼內容,看些什麼內容。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孩子去使用手機。
3、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孩子喜歡玩手機的興趣
大多數的孩子們喜歡玩手機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好奇,手機裡的各種功能可以說是太強大了。
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很枯燥、乏味,手機對於他們來說就猶如救世主,各種新奇的東西、資訊都吸引著孩子們。
因此,家長們不妨在孩子放下手機的時候,用其他新奇的玩意兒來轉移孩子們的注意力,一般而言,吸引了孩子的好奇心,自然就吸引了孩子們更多的關注。
家長們要注意如果孩子一直沉迷於某些東西,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新奇的東西來吸引孩子們的眼光,也許這樣他們就會有不同的想法。
4、父母以身作則,潛移默化來影響孩子
你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本身都沒法控制玩手機的習慣,一邊玩手機,一邊還要求孩子不要去玩手機,孩子怎會信服?所謂身教重於言教,家長們只有自己做好了,孩子看在眼裡了,才能做好。
5、孩子沉迷遊戲怎麼辦?
電子網路遊戲的興起讓無數家長感到非常的頭疼,遊戲的設計使用者粘度非常的高,一旦接觸對於自我控制力差的孩子們完全是沒有防禦能力的。
那麼,孩子沉迷於手機、電腦遊戲又該怎麼辦?其實老師的建議您預期堵還不如疏,陪孩子一起來玩遊戲吧!
過度沉迷手機固然對孩子傷害極大,前不久,世界衛生組織(WHO)就發表過專題文章,“遊戲成癮”已被列為疾病的行列,並且長期沉迷手機等其他電子裝置會有以下一些危害。
久坐不動(sedentary)。這是手機/電腦/電視螢幕導致健康問題的罪魁禍首,包括引發肥胖、視力問題等。注意!不是因為螢幕本身導致的視力問題,而是近距離觀看時間太久,才導致的視力問題——近距離看書太久,也會導致近視。
螢幕光線(screen light)。美國兒科學會指出,孩子玩手機或者平板電腦時,由於暴露在光線下(尤其是藍光下),加之觀看螢幕上刺激的內容,會延遲或擾亂睡眠,從而影響其在學校的表現。
螢幕內容(media content)。不斷變幻的螢幕內容可能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看似在專注地看,實際上看的內容是一直變幻的,這會讓他看到不變的內容(例如老師上課)時,就變得注意力不集中了[3]。此外,暴力內容、高熱量零食的廣告也可能對孩子的行為和進食偏好產生影響。
缺乏互動(lack of interactive)。幾乎全世界的父母都習慣讓智慧裝置充當保姆(Nanny),反正孩子一看手機就會乖乖待著不懂了。但是,任何螢幕都比不上父母和孩子之間真實的、面對面的互動,後者更有利於孩子早期大腦的發育,包括認知、語言、邏輯推理等各種能力的發展等。
遊戲並非洪水猛獸;即使是洪水,也更加需要疏而不堵。
控制孩子玩手機時有必要的,但其必要性在於設限和參與,認不是對孩子的“嚴格管理”和“禁止玩耍”。
為什麼老是說當你發現孩子玩遊戲時,你可以陪著孩子一起來玩。
當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玩遊戲的時候,往往更加容易聽從父母的勸導,而不是自己拿著手機在哪裡玩,對父母“不能再看/再玩”的要求充耳不聞,最後父母不得不搶走手機,孩子便開始產生牴觸心理,嚎啕大哭。
同樣都是玩遊戲,為什麼孩子“自己玩”和“父母陪玩”有如此迥異的差別呢?
為什麼說“一起玩”會讓孩子更加聽父母的話?
簡單的來說吧,“一起玩,一起笑”這兩個具體的場景,更好地建立父母愛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給予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及人本主義理論所建立的當代主流育兒方法,五一不強調這種親密關係。
“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之一即“先聯結,在糾正”。
孩子的經歷,影響了孩子對事件和人的感知,他會在內心予以詮釋,並且形成自己的獨有新年,最終影響自己的決定。
“積極養育”也認為洋芋孩子的關鍵在於“建立紐帶”。
只有當父母對孩子有愛,並把對孩子的愛和彼此尊重帶入養育孩子的過程,才能更好地和孩子建立聯結。
所謂的“聯結”、“紐帶”也就是指的“親密關係”。如果說父母和孩子的親密關係建立得較好,那麼:
父母更加容易教導孩子;孩子更容易聽話並且遵循規則;孩子也更加願意接近你;當孩子遇到問題或者是困難時,也更加願意向你吐露心扉;
親密關係的建立,從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並且隨著孩子的成長變強或者變弱,這取決於他們和父母之間一個接一個的不同經歷。
綜上所述,其實你和孩子之間的問題存在於與孩子的“親密關係”的建立沒有做好,沒有達到完美的聯結。
所以孩子對你的管教、嘮叨表現得非常的反感,同樣這在父母所看來就是孩子叛逆不聽話。
找到了問題的根本原因自然也就很好去解決你和孩子之間的問題了,今天的文章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