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文字&攝影(手機照)|流蘇

週末,整理書籍和音像製品,竟然翻出了兒子三歲時候的錄音帶。我如獲至寶,趕忙把閒置已久、早已束之高閣的錄音機找出來,迫不及待地按下播放鍵: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我給大家講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誠實’,從前……”

“我給大家背誦兒歌吧……大馬路,寬又寬,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停一停……排座座,吃果果,幼兒園裡朋友多,你一個,我一個,小朋友來晚留一個。”……

聽著錄音機裡飄出的那稚嫩、清脆、悅耳的童聲,還夾雜著些許含糊不清的吐字、以及偶爾的上氣不接下氣的急促喘息聲,一個活潑可愛、聰明帥氣、頑皮淘氣的影像驀然出現在眼前,這是兒子小時候的錄音,由於時間久遠,磁帶老化,聲音有些斷斷續續的了。這麼珍貴的錄音帶我竟然沒有保管好,很是自責。於是,立刻電話聯絡一家音像製作單位。聽了我的訴求,人家在電話那端說可以刻錄成光碟,但效果不敢保證,要看到錄音帶後方能確定。

還好,有補救的希望!一顆愧疚的心才稍微好受點。事不宜遲,放下電話,立刻驅車前往。

孩子是上天送給女人的最好的愛的禮物,是女人生命中的天使。這是每個養育過孩子的女人都應該會有的感受。孩子無論美麗、醜陋,健全、殘缺,出眾還是平庸,年幼還是老邁,只要你還有一口氣在,他就永遠是你心中的那個太陽和那枚月亮,是你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瑰寶,是你活在世上的全部快樂、所有驕傲和一切財富。因為孩子是你生命的延續,是你身體的一部分,他的生命與你休慼與共、血肉相連——他的血管裡流淌著你的血液,有著與你相似的容貌、表情,甚至性格幾乎是一樣的善良和固執。你將所有的青春與愛情、夢想與智慧都傾注給了他。

曾記否,你哼唱著搖籃曲聽他咿呀學語,你牽著他的一雙小手蹣跚學步,你微笑著站在一旁拍著手掌看著他摔跤、獨自爬起,你默默無語深情的擁抱安慰著他受傷的心,你拍拍他的肩頭咧著嘴角開心著他的開心……他的聲音是你耳畔最美的旋律,他的笑靨是你眼中最美的畫卷,他的煩惱是你心中最糾纏的繩結……

記得跟朋友在一起聊天的時候,談論最多的話題總是孩子。做了母親的女人可能都是這樣吧,孩子是她的生命,是她生活的全部。每當說起自己的孩子,每一個做母親的總是喜上眉梢,滔滔不絕,一臉的春風得意,一臉的陽光燦爛。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更覺得過日子其實就是過的孩子。

由於兒子一直比較優秀,因此,朋友一見面,特別是年輕的媽媽們,總是不厭其煩地向我討教培育孩子的真經。

其實,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教育方法,總結起來,無非就是用心愛孩子、注意言傳身教、與孩子交朋友,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當一個知心媽媽。

我曾對我的朋友及同事笑言,我在教育孩子上最引以自豪的有兩點,一是培養出兒子一個水果肚子,所以,孩子身體健康,出落的玉樹臨風;二是讓兒子養成了愛看書的好習慣,所以,孩子心態積極,始終微笑面對生活。簡言之,注重身體與精神食糧的科學供給。

現在的父母,總愛抱怨孩子挑食、偏食、不好好吃飯、不願意吃飯,身體的抵抗力不強,愛生病等等。因為時間、精力等原因,一些做父母的,不但對自己的一日三餐不在意,甚至連孩子的飲食也大意了。經常看見的是在電梯間、在路邊、在車上、在小攤小販的吆喝聲中,孩子們手裡拿著麵包牛奶或者漢堡,就著颼颼的北風大一口、小一口的吃著,一臉落寞、茫然、木納的表情。難怪孩子不願意吃飯,身體抵抗力不強,愛生病呢。我的廚藝是自從有了兒子以後,逐步開發、鍛煉出來的,雖夠不上幾級廚師的水平,但家人和朋友聚會時,也是能夠露一小手的。記得兒子小時候,我從來沒有帶孩子吃過一次洋快餐,什麼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等等,直到現在,兒子一說起此事來,還一臉的苦大仇深呢,呵呵。不是自己沒時間帶孩子去,更不是摳門捨不得花錢,而是一種生活觀念所致。

在孩子的飲食上,我歷來主張新、鮮、雜、色、味、美六位一體的原則。新,就是時令,緊跟時令,什麼季節吃什麼季節的食物;鮮,就是自己動手做,很少吃門市經過二次加工的食物;雜,就是品種繁雜,儘可能多的攝取五穀雜糧和各種蔬菜水果、講究生熟搭配,冷熱搭配、葷素搭配;色,就是在食物蔬菜的選擇上儘可能的多色、五顏六色;味,就是飯菜的口味,儘可能的酸、甜、苦、辣、鹹、麻都俱全,經常調劑口味;美,就是飯菜的造型,主食的花樣變換和各種菜餚的拼盤造型,都很有講究和學問,做到量少樣多,精緻而營養。試想,面對一桌色香味美的飯菜,也許不至於人人都垂涎欲滴,但一定沒有人不口舌生津吧。

現在的一些家長,對孩子的生日以及孩子取得的成績的獎勵方式,大多是給予物資鼓勵,動不動就是獎勵金錢,或是買玩具,或是帶著孩子到肯德基等洋快餐店飽餐一頓,或是到公園遊玩一番。當然,這些都是應該的,也是無可非議的,但卻忽略了對孩子的精神獎勵,淡忘了給孩子的精神補養。記得,從小,我就給孩子訂閱漫畫刊物,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增加報刊雜誌的訂閱種類。孩子每年過生日,給他準備的生日禮物中,書籍是首當其衝的禮物。我和先生無論誰出差,回來時都會帶給孩子一些書籍和音像製品作為禮物。平日裡,每個月都會n次帶孩子去逛新華書店、去圖書館和泡閱覽室。特別是夏天,每天晚飯後的散步時間,我們都會雷打不動地帶著孩子去街頭路邊的圖書地攤尋淘寶貝,每次都不會空手而回。

在家裡,更是營造了一個看書學習的良好氛圍。書房、客廳、餐廳、臥室、陽臺,甚至衛生間馬桶旁邊都有書的身影和棲息地。我與先生都愛看書,喜歡舞文弄墨。我喜歡經常的在鍵盤上隨性敲打一些零散的心情文字;先生則喜歡揮毫潑墨,在宣紙上描摹山水、寫意春秋、走筆隸楷行草。兒子則在電腦使用者名稱的註冊上,慷慨地給我們分別冠以作家和畫家的頭銜,他自己則是音樂家的頭銜(嘿嘿,一不留神,我們三口之家竟然變成了藝術之家了哈)。

記得塞繆爾·斯邁爾斯在《品格的力量》這本書中說,優良的家庭風氣是一生的財富。他說,人,無助地來到這個世界上,完全依靠周圍人的養育和教化。從他最初的呼吸開始,他的教育就開始了。斯邁爾斯還說,“如果你是父母,那麼你就必須認識到:孩子,因為你的教育而偉大!”的確是這樣的。

善良、正直、有愛心,有責任心,一直是我們對孩子品性塑造的首要。記得有這樣一件事情——大學時,兒子曾借200元錢給同學救急。當我們從孩子口中知道那個同學貧寒的家境後,就在電話裡對孩子說,權當我們資助他,告訴同學不用還錢了。兒子卻不贊同我們的想法。他說,不能這樣說,也不能這樣做,這樣會傷害別人自尊心的。兒子是這樣處理這件事的,他對同學說,“你先用著,不著急還我,什麼時候有就什麼時候給我,若需要我的地方請一定告之。”兒子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但凡有人格尊嚴的人,都不希望別人施捨,更不希望被人憐憫。若不讓其還錢會引發同學的自卑感,會讓其有屈辱感,這種語言和行為在某種意義上都會直接傷害一個人的自尊,雖然你可能是無意識的,甚至是好心,但傷害卻是實實在在和顯而易見的”。

“不委屈自己,也不要對不起他人”,這是我們平時叮嚀告誡兒子的話語。兒子的這種善於換位思考和關愛他人的慈悲心懷,讓我們心生喜悅。

光陰流轉,歲月如歌。不經意間兒子由一個啼哭的嬰兒變成了一個翩翩少年、進而變成一個獨立的男子漢。我卻忘不了曾經的那一幕幕——那一聲聲嬌弱的啼哭是如何將我從美夢中喚醒,讓我學會了責任;那稚氣的無忌童言是如何令我震驚和喜悅,讓我學會了真誠;那執拗的堅持是如何使我驚詫和動容,讓我學會了賞識;那清澈的眼眸、單純的快樂,是如何觸動我的心絃,讓我對生命生髮出諸多的體會和感悟。

是的,不論光陰怎樣老去,歲月怎樣滄桑,只要想到孩子,心中就會立刻充滿了愛與激情。

記得兒子三、四歲的時候,帶他去公園遊玩,看到許多漂亮的花朵,於是我就俯身低頭去聞那簇簇嬌媚的花朵,兒子當時的話語讓我記憶猶新——“媽媽要小心啊!長得好看的花有毒的”。

“為什麼呀?”、“你怎麼知道的?”我扭頭看著他那稚嫩、天真的臉龐,一連串詫異地問。

“就是呀,表面上好的,一般心眼都是壞的呀。就像電視上那些漂亮的女特務心腸都不好一樣啊”……師法自然。孩子居然也會觸類旁通了!由此,我相信,教育是潛移默化的,是言傳身教的,也是寓教於樂的,更是身教重於言教的。聽到兒子這樣的話語,我不由地將兒子緊緊擁抱在懷裡……

擁抱,對於西方國家是“家常便飯”,而在我們這個禮儀之邦,卻很難得見到。也許小的時候,父母會經常主動地去擁抱自己的孩子,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家長卻鮮有這樣溫暖的舉動了。國人傳承的是古老思想,我們的身體失語太久,我們只能把心思寫意為擁抱陽光,擁抱春天,擁抱未來,擁抱一切虛幻的東西,卻不敢擁抱有血有肉的親人和友人。

與孩子擁抱,一直是我引以為榮、引以為豪的一件事情。從孩子小的時候,我就養成了與孩子深情擁抱的好習慣,形成了溫暖擁抱的紳士禮儀。透過擁抱,讓孩子知道他很可愛;透過擁抱,讓孩子懂得他很重要;透過擁抱,讓孩子學會如何去愛別人;透過擁抱,讓孩子學會把愛和溫暖真實、真誠地傳遞給他人。

據心理學資料表明,擁抱是有利於心理健康的。據說,那些經常被擁抱的人,心理素質要比缺乏擁抱的人健康許多。所以,擁抱,我一直認為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因為,從心靈和身體流淌出來的默默情懷,會勝過千言萬語的表達。透過擁抱,會讓孩子內心充滿愛意、仁慈、善良;透過擁抱,會讓孩子心中溢滿關懷、愛護、給予;透過擁抱,會讓孩子擁有信任、尊重、力量、柔情和陽光。

擁抱是美麗的,擁抱會使人心情舒暢,擁抱會令人意氣風發。如果你愛你的孩子、愛你的愛人,愛你的家人、愛你的朋友,那麼請你學會溫暖的擁抱、大方的擁抱、深情的擁抱、經常的擁抱吧。

都說“兒大不由娘”,是指孩子長大以後,易產生逆反心理,聽不進父母的話語,與父母的溝通交流會出現瓶頸。對此,很多家長都深有同感。孩子長大以後,有了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很容易與父母產生隔閡出現代溝。這個時候,問題不是出現在孩子的身上,大多是出現在父母的身上。畢竟,孩子是在不斷成長的,身體、思維和能力,都在一天天的成長與成熟。若父母一味地繼續沿襲使用原來那種對待小學生的“填鴨式”的灌輸教育方式——我說你聽、我打你通、簡單粗暴的方法去對待孩子,一定是適得其反,甚至會反目成仇,只能促使矛盾激化。

俗話說,以不變應萬變。溝通交流是亙古不變的,變的只是方式方法。如,偶爾一次面對面的促膝談心,有時相互寫寫書信見字如面的坦誠交流,時常三言兩語的留字條提示提醒,隔三差五地剪輯蒐集好的格言和精短哲理文章悄悄地置於案桌前,再就是充分利用現代工具拓寬溝通交流渠道,即每天或手機簡訊息,或QQ離線留言(那時候還沒有微信)……這些方式的變化,會給孩子耳目一新的感覺,更重要的是能夠提供給孩子更多冷靜思考的機會和給孩子另闢一個學習的新蹊徑。

愛像潮水,有漲有落,但永不止息。

世界是物質的,物質世界是不停運動和不斷髮展變化的。教育如此,成長已然,愛當亦然 。

感謝兒子,給了我學習、成長的機會。學會了如何做母親、做你的朋友,成長為一個懂得生活、知道感恩、樂觀自信、優雅賢淑的知性女人。

感謝愛,給了我重新認識生命、涅槃的機會。讓我從一個嬌氣柔弱的女子迅速成長為一個慈祥的媽媽、廚藝精湛的保姆、編外的輔導老師和與你談笑風生的摯友。

愛,讓我成長。讓我真正懂得和體味了愛、責任、給予、包容、理解與無私的內涵和滋味。

我曾經零距離地攙扶、引導他成長,也必將遠距離地關注、欣賞他成功。

——祝福你那可愛的前途光明!我的孩子。

8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二胎媽媽如何獨立於家庭和工作而有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