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寶寶的慢慢長大,他會有自己的想法與做法,只要有自己的不順心、不滿意的就會大哭大鬧,怎麼哄怎麼講理都聽不進去,這時人們都會想到:糟糕的2歲、可怕的三歲到來了。
2、3的孩子為什麼愛哭鬧呢?
從這個時期開始,孩子的自我意識萌芽,他們的獨立意願越來越強,很多事情都想自己做,但各方面的能力卻又達不到。
這個時期的孩子又十分固執,蒙臺梭利稱之為“執拗敏感期”。這種狀態要一直延續到3歲半之後。
這期間,他們無法理解哪些是自己可以改變的,哪些是無法改變的。他們還會恪守一些秩序或者物品的形狀,如果這些被打破,他們就會很痛苦,因而大哭大鬧。
那怎麼度過這個可怕的時期呢?
我家寶也正在經歷這個可怕的時期,我經過自己捉摸、嘗試總結了以下方法:
鬧人的時候,不要去講理當孩子在哭鬧的時候,不要在孩子耳邊一直講道理,讓孩子立馬認錯。就算當時被迫認錯了,孩子的內心也不會理解到底錯在哪裡和真正的接受。
當他哭鬧的時候,你可以帶她離開那個地方,等她冷靜下來的時候,你慢慢在和她說剛剛錯在哪裡,為什麼不能這樣做,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可以給他演示一遍那樣做的後果。
2.接受孩子的好奇心和尊重孩的意見
這個時期的孩子好奇心會特別 重,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點,而且這個時期的孩子脾氣都會特別大,這些都是正常的。這個間斷的孩子會建立自己的規則感,還有探索的慾望,所以我們要尊重孩子,儘可能的滿足孩子的慾望。
3.鼓勵他表達,並且教她除了哭以外處理問題的方式
這個時期的孩子表達能力還不是特別強,可能孩子還沒有想好怎麼說,媽媽們就已經幫她幹完了。這時,孩子就會用哭的方式去迴應你。還有孩子們有了規則感,可能因為開門他沒有先開,或者孩子上完廁所,媽媽幫著按了沖水等這些事情孩子就會大哭大鬧。
其實這些時候的哭鬧,不要去指責。應該讓孩子表達出來,先安慰孩子的情緒,然後告訴問問她怎麼做,讓他表達出來。這時孩子可能表達的不是很清楚,媽媽們可以引導一下孩子:問他你是想開門嗎?你也想按沖水嗎?然後在讓他們從新來一遍。
其實孩子的表達能力能跟上大腦反應速度,自然孩子也就哭鬧的少了。
哭鬧過後,媽媽們可以告訴寶寶一些處理問題的方法,告訴他有問題可以求助媽媽,先不要哭,然後媽媽在引導孩子應該怎麼做。
誰都是第一次當媽,第一次當寶,寶寶的成長過程,也是我們的成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