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古語說:“三歲見八歲,八歲定終身”,家庭是孩子們成長的第一所學校,父母的言傳身教,奠定了他們成長的基石,也沉澱了他們人生的底色。

也就是說,父母的言傳身教,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很多時候,孩子身上出現的毛病,並不是孩子本身的問題,根源可能在家長的教育方式上。

看過一句話說得特別好:“哪怕你認為孩子的毛病就是來自他本身,你也有責任去透過改變自身,來喚起對孩子的改變。”

寒假裡,父母和孩子有了更多的相處時間,我們應該珍視這個難得的機會,適時修補融合與孩子間的親子情感,發現孩子的長處和優點,將假期作為孩子沉穩身心,提升自我的加油站,而不是親子關係進一步惡化的“導火索”。

提醒大家,如果孩子在假期出現下面這幾種問題,不要先急著責罵,很可能是我們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這時候家長需要首先反思自己,才能和孩子更好相處。

經常打擾父母

曾經看過一個故事:一位父親對自己的孩子關懷備至,有求必應,但孩子還是整天和他對著幹,常常在他工作的時候進來搗亂,令他苦不堪言。

父親非常生氣地問孩子:你到底想要什麼?

孩子問:爸爸,你每小時能賺多少錢?

爸爸想了想說:一小時可以掙20美元。

孩子低頭想了一會兒,問爸爸:你能不能借我五美元?

爸爸被工作攪得心煩意亂,催孩子趕緊去睡覺。

過了一會他情緒平靜下來,意識到自己態度欠妥,便走進孩子的房間打算道歉。

“對不起,孩子,剛才爸爸太兇了。”他掏出錢遞給孩子,“這是你要的五美元。”

孩子高興地接過錢,又從枕頭下掏出一些皺巴巴的鈔票,遞給了爸爸:

“爸爸,現在剛好有20美元了,我可以向你買一個小時的時間嗎?希望你明天早點回家,我們好久沒跟你一起吃過晚飯了。”

有很多家長工作勞累,但是也希望大家能夠站在孩子的立場想想,孩子們尋求家長的關注,是他們渴求關愛的表現。

很多時候,孩子們缺乏的不是物質,而是來自父母的尊重、理解和愛。

再苦再累,也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和他們一起創造美好的回憶時光,我們既然選擇了把孩子帶到世界成長,就要負起這份責任,讓他們在溫馨美好、充滿關愛的家庭氛圍中長大。

如果確實孩子在工作時間打擾到了我們,我們可以事後和孩子合理溝通,做好提前的約定,相信只要我們拿出足夠的耐心來引導,孩子們也會理解父母的辛苦。

因此,別總是怪孩子來打擾你,請儘量多抽一些時間,好好陪陪他們吧。

撒謊

其實,撒謊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家長們不必焦慮驚慌。

但是,如果孩子再三撒謊,甚至養成習慣,就需要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

尹建莉老師說,孩子常常撒謊,不外乎兩個原因,一個是模仿大人,一個是迫於壓力。

很多孩子說謊,其實就是為了逃避來自父母的批評,與其換來一頓無意義的責罵,還不如拼命藏著掖著。

然而,這個訊號已經非常危險,說明家長已經開始失去孩子的信任,如果不加以重視,到後面只會把代溝越拉越深,造成難以彌補的情親子隔閡。

我有一個朋友,從小對兒子要求嚴格,精心培養,但孩子上了初中之後,開始頻頻撒謊瞞報自己的成績,甚至去私自修改試卷的分數。

朋友十分生氣,她想不通以前那麼乖的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其實,這個行為的深層原因,就是家長對孩子期望值太高,孩子為了達到父母的期望,只好撒謊。

所以,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只要不是涉及原則的大錯,我們何不以幫助者的姿態,來引導孩子解決問題、吸取教訓,對孩子來說,在爸媽這裡得到的是幫助而不是責怪,自然也沒有必要用謊言來掩飾錯誤了。

不自信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前CEO韋爾奇曾經有一句名言:“所有的管理,都是圍繞著自信展開的。”

誰能想到,這位叱吒風雲,被稱為“全球第一CEO”的商界奇才,小時候竟是一個患有口吃、性格內向的孩子呢?

韋爾奇小時候因為口吃鬧了不少笑話,母親想方設法地激勵他:“這是因為你太聰明,沒有任何一個人的舌頭能夠跟得上你這樣聰明的腦袋。”

正因為此,韋爾奇從小到大都沒有因為口吃而自卑過,因為他堅信母親的話,覺得自己的腦子比別人轉得更快,在學業和事業上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不僅如此,韋爾奇還將自己的缺陷巧妙地化為了優勢,大家不僅沒有鄙視他,反而對他產生了很大的敬意,因為他能克服自身的短板,在商界站穩腳跟,是一件很有力量的事。美國ABC電視臺的新聞部總裁邁克爾非常敬重韋爾奇,他甚至開玩笑說:“韋爾奇真有力量,很有效率,我恨不得自己也口吃。”

強大的自信心是能夠讓孩子受益終生的禮物,即使遇到困境、遭受挫折,也能支撐他們走過人生的風雨,而童年時期和父母的相處模式,基本上決定了孩子們將來是否有足夠的信心面對人生的挑戰。

有很多父母在生活中,對孩子的批評總是多過肯定和讚賞,長期生活在這樣語言環境中的孩子,極易變得自卑,失去了由內而外的內心驅動力,從而逐漸喪失了奮發進取的勇氣和能力。

有這樣一個真實案例:

一個孩子特別討厭上學,到學校去也沉默寡言,不講一句話。

大人很著急,覺得孩子精神方面出了問題,就送他去看心理醫生。

沒想到,一向沉默的孩子居然對醫生“竹筒倒豆子”般地吐露了心聲:

“”其實我不覺得我腦子笨,父母說的那些我也都會,但是我在家只要一犯錯,父母就會不停責備我,到了學校我也怕做不好事情會被老師同學嘲笑,就乾脆什麼都不說,什麼都不幹了。”

孩子的一番話讓醫生吃驚不已,原來,孩子並沒有什麼“精神疾病”,而是從小在被父母打壓責怪的環境中成長,養成了自我防衛的心態。

讓孩子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比他真正是一個怎樣的人更加重要。

逃避責任

很多父母願意把力所能及的物質條件提供給孩子,但卻忘記了教會孩子承擔自己身上的責任。

別小看了小小的孩子,他們身上的責任感,是與生俱來的,只不過很多都被父母的無限寵愛和包容給漸漸掩蓋了。

記得之前看過這樣一個故事,美國有個一個11歲的孩子,踢足球的時候不小心踢破了鄰居家的玻璃窗,鄰居要求賠償12.5美元。

男孩闖了禍,回家跟自己的父親說明情況,父親跟他說,你自己犯的錯誤,你就自己來承擔責任。

男孩說,那我沒錢啊,父親就說:“錢我可以借給你,但你一年之後必須還給我”,還打了借條。

在隨後的時間裡,男孩開始想方設法地找兼職,給別人送牛奶、修草坪、送報紙......半年過去了, 他終於還清了父親的錢。

這個男孩的名字叫里根,他長大後,被當選為美國總統。

家長們不要覺得承擔責任不是小孩子的事情,與其讓他們渾渾噩噩地長大之後不理解責任的意義,不如從小就告訴他們責任的意義所在。

隨著孩子們年齡逐漸長大,需要承擔的東西也就越來越多,有責任感,有擔當的孩子,對於人生的方向會更加堅定、自信、明確,也能讓父母少操很多心。這方面的教育一定是需要父母從小就有意識培養的,教會孩子們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

否則,成年之後即使父母磨破嘴皮,收到的成果也只是微乎其微。

教育孩子,是一門曠日持久的藝術,絕對不能僅憑著家長下意識的“本能”去管束,而是要不斷地學習、思考,進步。

願與大家一起成長,不斷進修,成為更好的父母。

5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一個讓孩子永遠玩不膩的遊戲,來看看到底有多好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