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那天我給妞妞做了練習冊裡的一道題目,是這樣的:

“有一個開關,按第1次是開,第2次是關,按第9次的時候,是開還是關呢?”

妞妞不假思索地跟我說:“是開。”

我略有些驚訝,因為她之前從來沒有碰到過這種型別的題目,我就問她:“為什麼啊?”

妞妞說:“你想啊,把9兩個兩個一組分開,每一組裡的第一個是開,第二個是關。第9個是這一組裡的第一個,那就是開了。”

我又問:“那你覺得24是開還是關呢?”

妞妞說:“當然是關了。”

我說:“你怎麼想得這麼快啊?”

妞妞說:“你看啊,‘10‘可以變成5個2,我就看多出的4個,那不就是關嗎?”

我再接著問:“那你覺得125是開還是關呢?”

妞妞說:“是開啊,我只要看多出來的那5個就行了。”

我又問:“這樣啊,那你覺得這裡面有什麼規律嗎?”

妞妞想了想說:“單數是開,雙數是關。”

聽她這麼一說,我心裡竊喜。

其實這道題目本身不難,北京海淀很多和妞妞一樣大的孩子,估計早就刷過類似的題目了。我開心的也不是妞妞得出的正確答案,而是妞妞思考的過程,體現了她幾方面的能力。

一個是抽象思維的能力。

她在很多時候,已經可以不需要藉助實物去擺弄數了,而是可以直接在腦子裡對數進行抽象的操作。

第二是數感。

在她的腦子裡,9不是一個寫在紙上的數字,而是9個物品。她可以在腦海裡,按需要把這9個物品進行各種拼擺,擺成2個2個一組、3個3個一組、5個和4個……

而且她對“10”這個重要的數有非常良好的感覺,知道很多問題一旦把10抽出來,就變得簡單了。

更更重要的是,我覺得她的思維很靈活。

“靈活”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可以感受到的東西。靈活到底是什麼呢?

我覺得它體現在這幾點:

1、樂於思考

2、可以根據已知推理未知,舉一反三

3、可以從多種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

4、善於總結規律、發現本質

今天我就想從自己的經驗出發,簡單聊聊怎麼來培養一個思維靈活的孩子。

其實說簡單不簡單,說難卻也不難。我們只要習慣於問孩子4句話就行了。

第一句話:好難啊,媽媽不會,你會嗎?

前面說到的這道開關的題目,在練習冊上是給了輔導方法的:告訴孩子單數是開,雙數是關,然後讓孩子根據單雙數來判斷。

這看起來是教給了孩子一種標準解法,用這種方法,孩子也能解出一類題目。但這其實,就是“套路”。

如果把這道題改變一下呢?

有一個開關,按6次是開,再按6次是關,那按第24次是開還是關?

沒辦法根據單雙數來判斷了,這可怎麼辦?

這樣直接把解題的方法教給孩子,孩子是在被動接受灌輸,他只學會了被動的去套答案,而沒有學會主動思考問題。那麼,在碰到新的問題的時候,他也會等待著別人來告訴他方法。更重要的是,他沒有機會體會思考的樂趣。

要培養一個思維靈活的孩子,首先得讓孩子喜歡動腦筋。而要讓孩子樂於動腦,最好的方法是裝傻。

我經常會戲精上身,誇張的說:天啊,這道題也太難了吧,我可不會,你也肯定不會吧?你能想出辦法那可就太厲害了。

每次這麼一說,妞妞的鬥志就會被立馬啟用。她可能會想出很多看起來不靠譜的方法。

這個時候,我們一定一定要忍住那顆蠢蠢欲動,想要告訴她正確答案、正確方法的心,讓他在錯誤的路上多走一會兒。

思考,透過艱難的思考,一步步趨近正確的過程,會讓身體分泌多巴胺,讓孩子產生生理性的快感。

記住,重要的絕不是孩子有多快得到正確結果,而是他在思考的過程中,獲得的那種快感的體驗。愛上思考,其實就是孩子的大腦,對這種快感成癮的過程。

當然,適時的點撥也很重要。

比如,你可以讓孩子親手去按按開關試試,也可以讓孩子用積木代替開關擺弄一下。那麼下一次碰到類似的問題,他不會等著套答案,而是可以去調動這些經驗,嘗試用已知的路徑,去推理未知。

第二句話:那你覺得……呢?

我教妞妞乘法的時候,大概只說了一句話:

“2乘以3,就是3個2相加;2乘以4,就是4個2相加。”

說完這句話,我的教學部分就結束了。剩下的讓妞妞自己推理和總結。

我會接著問:

“那你覺得2乘以5,是什麼呢?2乘以10 呢?2乘以100呢?”

“3乘以5呢?”

“10乘以10呢?”

“100乘以100呢?”

“1000乘以1000呢?”

逐漸遞進。然後誇張的說:“哇塞,這麼難的你都能想出來,太厲害了。”

在前面說到的開關這道題目裡,我也是這樣問的:那你覺得24是開還是關呢?125是開還是關呢?問題一步步遞進。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自己在分析、推理、總結。這個過程,可以讓一個知識、一個概念在大腦中留下更深的痕跡。

最後可以再問一個問題:

“你覺得裡邊有什麼規律嗎?”

妞妞就是自己總結出了“單數是開、雙數是關”的規律。

善於發現本質、總結規律,是非常重要的能力。當碰到新的問題的時候,她也會嘗試去自己總結。而不是當大人告訴自己的規律不再適用的時候,就變得束手無策。

第三句話:你是怎麼想出來的啊?

我重視解題的過程,遠遠勝於答案。

每次和妞妞解決一個問題的時候,我都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標準問題:“你是怎麼想出來的啊?”

前兩天,妞爺爺給妞妞出了一道題:

有160只小雞,要把它們裝進四個筐子裡,每個筐子裝一樣多,那麼,每個筐子裡放多少隻小雞呢?

我覺得這道題,對於一個不到5歲、沒有背過乘法口訣表的孩子來說,還略有一點難度。

沒想到妞妞眼珠一轉,就報出了答案:40!

我就問:“你是怎麼想出來的啊?”

她說:

“160,我先算那個60,分給四個筐子,不夠分(她指的是無法整10的去分),那我就給它加上20,變成80,每個筐子分20。

再算100,100裡面少了20,也變成了80,每個筐子又可以再分20。加起來不就是40了嗎?”

當她陳述自己的思考過程時,就能進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再一次鍛鍊了思維的條理性和邏輯性,還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呢。

而對於我來說,透過她的表述,就能判斷她是真懂還是假懂, 有沒有知識盲點,有沒有理解的還不是那麼透徹的地方。

而且,我還能瞭解她採取的是哪一種解題方法,這樣,我就可以問下一個問題了。

當我們碰到一個問題的時候,有一個慣性思維:最快的方法才是最好的,要找最短路徑、最優解。所以我們會忍不住告訴孩子:你看,這麼算最快。

在成人的世界或許如此,但對於孩子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再多一個方法。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對於下一道題,什麼方法才是最快的。

最好的思維培養,不是刷100道題,而是用100種方法解同一道題。

就比如,一道簡單的“28+37=?”,不要滿足於孩子得出的正確答案,而是多問幾句:“還有其它方法嗎?”

它可以是:20+30+8+7;

可以是:30+40-2-3;

還可以是:25+25+3+2

還可以是在數軸、十方格、百數板上的表示。

永遠只找最短路徑,培養不出靈活的孩子,只有孩子的腦海中有這麼多種不同的方法,這些方法融會貫通、聯網結片,他的思維才會趨向於靈活。

肯定你也會問:那我想不出這麼多種解法怎麼辦?

除了戳下面的專輯看咱們的數學啟蒙文章之外,你可以放心地去問孩子這個問題,他的腦洞可能讓你驚訝;你也可以問度娘,和孩子一起去找答案;你還可以問家裡的豬隊友、其他成員,大家一起思考。

記住,你不需要做孩子的導師,做他的學習同伴就好。

3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家長不放手,孩子永遠也飛不起來